-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长三角一体化
- 李扬主编
- 2456字
- 2025-04-08 18:53:50
财经类媒体应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进元 《中国保险报》党委书记、董事长
财经类媒体应在信息选择的方向性、信息内容的准确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信息供给的全面性、信息来源的权威性、信息加工的专业性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的供给质量。
非常高兴也很荣幸受邀参加这次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举办的研讨会。我想,请一个媒体负责人来参加这样的会议,既是因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需要一个平台,将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很好地传递给决策层、业界、社会参与者;同时,这也是我们的使命,未来我们要在这个方面好好地完成我们的使命。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正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我相信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成立一定会为上海的金融发展助力,为国家决策提供有力参考。
这一环节会议的主题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党中央从2015年第四季度开始部署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显著成就,我们看到宏观经济杠杆率从2017年早些时间开始趋于稳定,杠杆的结构也不断优化。钢铁、煤炭、有色金属等建材和冶金行业的杠杆率持续降低,计算机、医药等领域杠杆率在提升,可以说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当前,银行业和保险业按照党中央和银保监会的部署,正在大力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在机构体系、产品体系、市场体系上,都有一些可喜变化。从供给方面我们看到产品日益丰富,从市场主体方面,新的市场主体不断被引进。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整个银行业、保险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截至2019年5月底,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已超过35万亿元,1000万元以下贷款总额达到10.25万亿元,比2018年同期提高33.46%,绝对额提高2.57万元;贷款小微企业户数增加1928万户,比2018年初增长660万户,这些方面都可以证明我们国家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金融供给侧改革已经有了很好的成绩,有了可喜的变化。
第二,我们认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经典理论告诉我们,经济结构必须与实体机构相匹配。从当前看,金融结构不合理问题还比较突出。我们的银行业中,大银行占GDP的比重超过美国,是美国的两倍。但是,保险行业、证券行业占GDP的比重不到美国的1/3,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银行业的结构有一些问题,大银行“天下通吃”,中小银行、社区银行、民营银行不足。保险方面,保险的深度和密度分别是4.2美元/人和337美元/人,这个数据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更不能和发达国家相比;与中国香港比,深度是香港的1/4,密度是香港的1/20。在亚洲地区,无论是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还是日本,保险业都非常发达,因此我们认为,中国保险业拥有广阔的发展机遇和前景。此外,政策传导机制不畅,国有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民营机构外部生态环境恶化,中小金融机构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资产慌、资金慌依然比较严重。
第三,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重道远。以金融结构调整促进实体经济结构调整,我们还在路上。在此过程中,我们既要重视大型金融机构“领头羊”和“稳定器”的作用,又要重视中小金融机构在激发经济的创新动能中发挥的作用;既要重视中小银行的发展,又要重视中小保险机构和中小证券机构的发展,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调整金融业结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我们认为,信息供给侧改革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组成部分。财经类媒体在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承担着重要责任,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大家都知道传统传媒业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的快速推进和发展背景下面临窘境,我们当然也面临很大挑战。传统纸媒面临关门减版的压力,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社会不需要纸媒了吗?不需要资讯了吗?恰恰相反,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社会是需要资讯的,但是需要什么样的资讯?我认为,新闻媒体应该在以下六个方面下功夫,进一步提高金融信息的供给质量。
一是,传媒行业服务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首先要把握信息选择的方向性。无论在哪里,舆论的方向性和倾向性必须和我们国家决策、战略吻合。
二是,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大量信息满天飞,可以说是参差不齐,大家眼花缭乱,但是这么多信息和内容,哪一条是真的,哪一条准确,这恐怕是传媒需要承担的责任。
三是,信息传播的及时性。传统纸媒在传播及时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改进,我们同样在构建全媒体,我们要把最好、最准确、最权威的信息,在第一时间传递给需要者。
四是,信息供给的全面性。信息传播的及时性非常重要,信息供给的全面性更不可或缺。目前,媒体在信息准确性、全面性的把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
五是,信息来源的权威性。我们拥有官媒背景,信息可以更加准确、权威。我们在这方面是有优势的。
六是,信息加工的专业性。我们是行业报,面向的是非常专业的行业,银保监会传媒自然迫切希望来自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机构的专业文章。
新形势下,高质量的信息供给是金融体系有效运行的基础,《中国保险报》愿与包括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内的研究机构、市场主体一起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我们要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讲好金融改革发展的故事。首先,作为媒体,我们可以感性传播这当中发生的很多感人故事;其次,我们也可以把很专业的观点,向不同层次的受众推送。《中国保险报》覆盖银保监系统、银行信托保险业以及很多市场参与者,感性上、专业上我们会积极推动,我们也会更理性地向我们的消费者传递相关理念。
第二,搭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交流合作平台。媒体是一个平台,既有抽象,也有具象,像今天这样的平台我们也经常搭建,会邀请很多相关专家和从业者进行沟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是内容制造者,而我们是平台搭建者,相信未来我们可以实现更多合作。
第三,做好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帮手。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在创造“两个一百年”伟大成就的时候,金融行业一定也会有更加可喜的成就出现,这其中一定有在座的成就,一定也有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贡献。预祝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蓬勃发展,成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领头羊,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打造成国际一流金融智库做出积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