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巴绿色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
- 杨晶
- 1137字
- 2025-04-08 19:47:28
三 相关概念阐释
(一)古巴绿色发展
所谓“绿色发展”,一般是以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更早可以追溯到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国际社会广泛确认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战略的通俗性代称。[35]绿色发展最初主要体现在经济方面的资源利用与生态的可持续性,之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内涵逐渐扩展到如何创建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系统。因此,本书不仅包括对古巴环境保护的研究,而且包括对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社会、经济和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阐述古巴的绿色发展。古巴的绿色发展更多的是研究古巴共产党如何在严峻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下领导人民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同时稳定国内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和谐发展。
(二)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这一概念,最早于20世纪上半叶由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率先提出。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RUAF)对都市农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界定,认为都市农业除了在家庭后院种植外,还可以在屋顶进行农作物和动物生产,也可在窗台上的花盆里,在公路、铁路边,在工业区的空旷地,在学校、医院和其他组织的地块上进行。发达国家的都市农业概念与发展中国家的都市农业实践有差异,目前学界对此仍旧存在较大争议。西方学者普遍认为,都市农业是在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已趋完备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城郊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然而,就目前世界各国都市农业的建设情况可以看出,以上概括存在片面性。都市农业在发展中国家仍旧可以结合本土特色进行建设,它并不是城市工业化高度发展后的自然产物。古巴的都市农业就是在古巴国内经济濒临崩溃之际兴起的一种挽救型发展模式,其成功经验打破了西方学者对其的普遍界定。古巴都市农业的具体实践举措也是本书对古巴绿色发展进行论证的主要论据之一。
(三)永续栽培模式
永续栽培是一种人工环境设计系统,它基于可持续农业技术的有限土地区域内的资源和空间整合,旨在实现永续性的农业(permanent agriculture)生产。就可持续种植而言,永续栽培的目的是创建生态健全且经济有效的系统模型,同时防止由追逐利益引起的直接或间接污染。永续栽培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持久,是一种长期种植而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种植模式。它结合了景观结构的自然特征,利用最小的实用面积和植物、动物的固有特质,为城市和乡村建立生命支持系统。因此,永续栽培模式具有生态性和可持续性,顺应自然的发展,与自然相协调。它更注重植物和动物的本身功能,而不是将每个元素视为单一的生产系统。古巴的永续耕作方式正是在这一概念的框架内将传统的耕作方式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自然发展而形成的条件下生产出更多满足人类和动物需求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