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宗室问题

很多人都说大明朝是被宗室给吃穷的,此话对也不对。

大明灭亡的因素有很多,天灾人祸、边患、内部叛乱、贪官污吏、军户制颓废,边军欠饷等等,说白了都是没钱惹的祸,朝廷财政破产,那就只能等亡国了。

大明朝宗室,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一共八等爵位。其中最低等的奉国中尉,永乐年间由从八品升为正六品,年俸二百石。

两百石看着不多,但是到了崇祯朝时,天下宗室达到二三十万之多,两百石的三十万倍就是六千万石,就算嘉靖朝起宗禄一律六钞四米,那也是两千四百万石,整个宗室下来起码要四千万石。而崇祯朝一年的税收都没有这么多,这数字大的吓人,确实供养保不起。

这么一看,说大明朝是被宗室给吃穷的,没啥大问题。

然而,真正的大头还在上面的藩王、郡王,下面的底层宗室早年间禄米就被打了骨折,只能勉强养活一家人,到崇祯上位后直接不发了,一句自谋生路,饿死了不知多少人。

人都是感性动物,朱存梧之所以同情底层宗室,是因为他自己也是最底层的奉国中尉出身,虽然有着永兴郡王奉祀的名头,但是没用,朝廷照样不打钱,感同身受之下,难免会起恻隐之心。

但是吧,再怎么感同身受,也得量力而行,否则帮人不成反而把自己给搭进去,那就是愚蠢了。

面对户部尚书朱存楠的叫穷,泰武皇帝也没有太多办法,因为他知道,户部是真的穷。弘光朝的钱粮早就让建奴祸祸了,如今的这些粮食,还是皇帝登基后陆续从四川、湖南调来的。

如今的大明朝,就是一个烂摊子,想要收拾好,得要一步步慢慢来,急不得!

“罢了,户部先暂时拿出十万石粮食,朕再从内帑挤出十万贯钱,此事就交由宗人府处理吧。”

皇帝为难的样子,让周至侯朱存楠倍觉难受,扑通一声跪下,哭泣道:“陛下将国库交给臣来掌控,是臣无能,让陛下窘迫至此,臣死罪!”

话音一落,殿内其余大臣齐刷刷跪下请罪,哀嚎道,“臣等死罪!”

古人讲究主辱臣死,即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以死效忠为君主报仇,后来渐渐变成了君主受辱,臣子就应该是死罪。

现在的情况是,皇帝发达了,家里的穷亲戚跑来投靠,结果皇帝却拿不出钱来安置这些亲戚,可不就是让皇帝蒙羞么?

而皇帝受到了如此屈辱的事情,不管怎么说,都是臣子的过错,自然要有人来背锅。

当然了,泰武皇帝不可能因为这个,就把朱存楠给杀了,否则也不会把他封为户部尚书、掌管朝廷的钱袋子了。

钱的事,朱存梧知道,还是得开源节流。对此,他早有考虑,只是一直等着合适的机会再提出来罢了。

“我大明开国至今已两百七十余年,天下宗室达三十万之巨,朝廷确实奉养不起了,是时候改一改制度了。”

朱存梧自龙椅上起身,走下御阶,在奉天殿内不断徘徊。众臣紧促呼吸,不敢发出丝毫声音,生怕打断皇帝的思路。

良久,皇帝重新回到御台上,才悠悠开口。

“自今起,亲王嫡长子为世子袭爵,其余嫡子封郡王,庶子封镇国将军;郡王嫡长子袭侯爵,历代以降,降至奉国中尉,则世袭罔替,其余诸子不再封爵;镇国将军等爵,亦是嫡长子袭爵,无子爵除,历代以降,降至奉国中尉,则不再袭爵。”

“另外,各等爵位的年俸也改一改。亲王年俸三万石,郡王五千,国公五千,侯爵三千,伯爵一千二,镇国将军一千,辅国将军八百,奉国将军六百,镇国中尉四百,辅国中尉三百,奉国中尉二百。”

此话一出,引得众臣拍手叫好,皇帝这一下子直接把最大头的亲王待遇砍了一半;郡王待遇虽有提升,但是人数少了;其他将军中尉虽然表面上看待遇没变,但是人数大大限制,十成砍了九成九。

其实朱存梧在登基前,考虑过公侯伯等爵位也要降等袭爵的,以防止勋贵子孙后代成了混吃等死的废物,但是在知道世界真相后,也就打消了这个想法,他觉得自己日后活个上千岁没问题,真要有看不惯的勋贵,直接除爵就好,没必要这个时候伤了人心。

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内阁首辅朱谊源上前,提出新的问题,“陛下,那前朝的诸位亲王,该是怎么个章程?”

其他众臣一听,好家伙,这要是多降几个,又能省一大笔钱粮,一时间琢磨着哪些亲王应该降等。

对此,朱存梧早有打算,“秦王、周王、瑞王三藩世袭罔替,其余诸王如今暂不降爵,往后三次降等袭爵,郡王、国公、及至侯爵,则不再降。”

群臣了然,皇帝出身秦藩,秦王之位不可能废除,而且秦王朱存极和其弟朱存木釜到现在也没有子嗣,且不像是长寿的样子,想来也没个几年了,到时候正好将秦王之爵收回来,没必要现在做恶人。

瑞王朱常浩乃万历皇帝第六子,天启年间就藩汉中,皇帝当初护持秦王逃到汉中后,瑞王多有支持,又率领诸王劝进,今上登基后担任宗人令,处理宗室事务,允许瑞藩世袭罔替,也在情理之中。

至于周王,第一代周王朱橚乃太祖第五子,马皇后嫡出,世祖爷胞弟。而上一代周王朱恭枵,在闯贼数次攻打开封时,亲自组织城防,并散尽家财犒赏守军,直到崇祯十五年,李自成掘黄河水淹开封,朱恭枵一家出逃至归德府。崇祯十七年,朱恭枵薨逝。弘光帝登基后追谥曰“端”,因世子早逝,由其孙朱伦奎继位周王。

皇帝允许周藩世袭罔替,则是在树立标榜,从而告诉其他藩王,不是皇帝要降你们爵位,实在是你们自己表现太差,一个个吝啬家财,结果到头来全便宜了闯贼、西贼,一家人还白白送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