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乌思藏争贡

乌思藏,就是后世的藏地,也是大明的藩属国之一。

赵贞吉吩咐完毕任务,也没有在詹事府过多停留,而是直接返回了内阁。

詹事府新成立,领了差事的人,都想要在赵贞吉这个詹事面前表现,一个个如同打了鸡血一样,杀向礼部开始工作。

申时行和沈一贯则拉住了苏泽,最了解情况的申时行说道:

“子霖兄,这乌思藏贡事可是很难办的啊。”

不用想,自己又被穿小鞋了。

这是什么?先天穿小鞋圣体?

你赵贞吉看着浓眉大眼,怎么也搞穿小鞋这一套啊?

苏泽无奈的叹气,自己身上这个高拱党羽的标记太明显了,赵贞吉是在徐阶推荐下入阁的,顺手打压一下自己也是正常的。

部门一把手,很多时候并不需要特意针对属下,只需要将一些难办的任务交给手下办,再美其名曰“锻炼年轻人”,就可以轻松断掉年轻人的前途。

苏泽前世就见过不少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折在这一手上。

关键是你还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大家都领了任务,怎么就你办不好呢?

你说工作难办?天底下工作哪有不难办的?工作还要挑肥拣瘦吗?

苏泽向申时行问道:“请汝默兄赐教。”

申时行简明扼要的说道:

“乌思藏自先帝朝就争贡不断,每次入贡动辄遣使千人,索要贡礼。先帝已经御批严令禁止乌思藏多贡,但是依然无法禁绝贡使。”

“这次册立东宫,乌思藏又来争贡。”

争贡,苏泽终于明白为什么申时行说乌思藏的事情难办了。

说起朝贡体系,后人想到的是万国来朝,是天朝上国的大明当爹。

当爹是真当爹,但是儿子向爹要钱,爹也是要给生活费的。

和现代人所想的不同,大明的藩属国是很乐于朝贡的。

首先每次朝贡后,大明都会给不菲的奖励。

这就等于儿子给老爹拜年,老爹就要给压岁钱一样,藩属国只需要朝贡一些当地特产,大明给的赏赐,远远超过贡物的价值。

而这些朝贡使者把收到的钱用来购置中国商品,然后拿到他们本国出卖,获取大利。

而且朝贡使者一登上中国的土地,他们的开支就都由公款报销。

因此这些藩属国争相来贡,大明只能限制他们来贡的次数。

其中最贪婪的就是朝鲜了,朝鲜对明朝的朝贡十分频繁,虽然明朝明确规定朝鲜三年一贡,但朝鲜对一年三贡、甚至四贡仍不满意,有时达到六贡。

此外就是倭国,嘉靖年的东南倭乱,起因之一,就是因为“争贡”。

日本大名细川氏和大内氏,各自派遣对明朝贸易使团来华贸易,两团在抵达浙江宁波后因为勘合真伪之辩而引发冲突,在浙江宁波爆发了武力杀戮事件。

这场争贡事件,让嘉靖皇帝断绝了倭国朝贡的资格,倭国为了和中原贸易,滋生出大量的倭寇,然后就有了东南倭乱。

听到争贡,苏泽就知道事情难办了。

赵贞吉果然将难办的事情交给自己来办了。

苏泽又疑惑的问道:

“这次册立大典时间这么紧,乌思藏的贡使怎么来的这么快?”

申时行说道:

“这次不是正赶巧了吗?乌思藏格鲁派法王去世,内部为了新法王争的头破血流,甘丹寺和哲蚌寺,分别寻得转世灵童,派遣使者前往京师请求陛下圣裁,这些使者听说要办册立大典,就立刻改称贡使。”

“到底哪一派才是转世法王,为了这件事,礼部也争论不休。”

哈?

苏泽听到这里,也觉得头疼。

乌思藏以宗教治民,法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大明朝对乌思藏的控制还是很强的,这次乌思藏新任法王人选出现争议,请求上国仲裁也无可厚非。

可偏偏在东宫册立大典上来这一出,还争着来贡,这就变成政治问题了。

接受哪一派的贡使,就等于承认哪一派的正统性。

可乌思藏内部情况复杂,涉及到法王转世又有很多宗教和政治因素,要大明朝在短时间内裁决,这就是给朝廷出难题了。

赵贞吉这个老阴比,上来就给自己穿这么小的鞋。

沈一贯也将自己听说到的消息,向苏泽说道:

“甘丹寺和哲蚌寺,都是格鲁派根基三大寺,按照格鲁派的传统,法王应该在三大寺之间轮转,上一代法王出自甘丹寺,这一代法王应该出自哲蚌寺,但是上代法王留下转世箴言,甘丹寺和哲蚌寺都说找到转世灵童,两派争论不休,据说都快要起刀兵冲突了。”

“按照传统应该由哲蚌寺寻得转世灵童,但是甘丹寺说是有上代法王箴言,无论确认哪个灵童,对方都不服气。”

苏泽听完了申时行和沈一贯的话,明白了这件事的棘手程度。

乌思藏杀了大明一个措手不及,要利用大明册立太子典礼,来处理自己内部的争端。

藩属国的事务属于外交事务,外交无小事,若是处理不当引起了乌思藏内部的动乱,那负责官员就要倒霉了。

如果是平时,这件事属于礼部主客司的事务。

显然礼部主客司是不愿意背锅,所以趁机推了出去,苏泽就成了背锅的人。

职场战争,就是甩锅和背锅之间的战争,在锅的总数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各部门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本部门的锅甩出去,挡住别人扣下来的锅。

很显然,被赵贞吉拿捏的苏泽,是没有甩锅的能力的。

苏泽内心冷笑,如果是别人,刚刚入职场就被扣上这么一口大锅,怕是没办法翻身了。

但是苏泽在转瞬之间已经想好了对策,况且他还是有系统的人。

赵贞吉这面不粘锅,苏泽算是将他记下了。

看到好友们担忧的样子,苏泽淡定的说道:

“诸位不用担心,苏某已经有了定计,大家还是忙自己份内的事情,切莫延误了大典,引得上官生厌。”

看到苏泽胸有成竹的样子,申时行、沈一贯和罗万化还是不放心。

但乌思藏的事情复杂,他们也是一知半解。

申时行说道:

“子霖兄,我在主客司认识点人,可以请他来讲一讲乌思藏的事情。”

沈一贯也说道:

“子霖兄,我叔父认识大隆善护国寺的主持,我可以帮你引荐。”

就连罗万化也说道:

“子霖兄,我在翰林院读到过太宗时期乌思藏入贡的奏疏,可以帮你找出来作为参考。”

苏泽感激的说道:

“诸位兄台的好意苏某领了,苏某已经有了办法,诸位无须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