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辞别诸妖王,刘天带着青牛精给他的如意乾坤袋,和石猴一起踏上了寻仙之途。

却说这茫茫群山间,想要寻到仙家洞府,谈何容易?

刘天却是丝毫不急。

因为他知道,到了西牛贺洲,石猴找到斜月三星洞就只是时间问题。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天命。

一牛一猴于山野间行走,相处日渐熟络。

若是碰到些不长眼的豺狼虎豹,刘天便上前一拳打死,扒了皮剥了肉烤着来吃。

途中还碰见些凡人聚集的市集村落。

刘天收了双角,妥妥一位俊朗壮实的人族美男子。

石猴就不行了。

他这毛脸雷公嘴,还有那标志性的孤拐脸,倒闹出过不少笑话。

无奈,刘天只能为他找来一件黑色斗衣,罩在外面,装成个小老头模样,一瘸一拐的跟着他走。

说起预支。

虽说完成了上一次预知条件。

但是刘天迟迟没有抽取下一次天赋。

根据总结,他发现,每次预支得到的天赋,都会和当前环境,或者经历的事情有一定联系。

比如说,在金兜洞,有个爱吃沙糖橘的独角兕大王,他便预支了天赋《神农诀》。

又比如说,与身形巨大的古妖何罗鱼大战后,他便预支了神通,法天象地。

就算现在预支的规则发生了改变。

一次性可以抽取三条天赋。

但是保险起见,刘天还是想等先见到菩提祖师再说。

那时再预支,说不定会有惊喜。

不觉,一年已经过去。

而那传说中的仙家洞府,仍旧没有一点音讯。

刘天不急,石猴倒是有些内疚了。

他对刘天道:“牛老哥,是俺连累了你,这一趟行了这么久,连个仙人影子也没见着。

好不容易寻到几处有道行的人家,又因我等是湿卵胎化之辈,将我们轰了出来。”

刘天笑道:“猴兄此言差矣,常言道,人生何处不青山,况且你如此说,便是和我见外了。”

又如此,过了月余。

两人来到一处幽静山谷。

穿过竹林,只见从那高出向下延伸出一条长长的石阶。

上不见其始,下不见尽头。

而在那石阶上,有一位挑着担子的樵夫,此刻正悠闲哼着山歌,从上往下走。

见到此景,刘天为之一震。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西游世界固定刷新的npc,砍柴樵夫?

见到此人,说明离菩提祖师不远了。

就算不是菩提祖师,这山里至少也有别的仙人。

正这般想着,刘天便听那樵夫开口唱了起来。

“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

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

苍径秋高,对月槐松根,一觉天明。

认旧林,登崖过岭,持斧断枯藤。

收来成一担,行歌市上,易米三升。

更无些子争竞,时价平平。

不会机谋巧算,没荣辱,恬淡延生。

既知红尘碌碌,背上劳担,何随众人行?”

听到这段仙气飘飘的山歌,刘天心下了然。

看来自己没猜错。

这里就是灵台方寸山了。

虽说这山歌后半段和原本西游记中记载的有所出入。

但因为自己的到来,在一些细节上发生改变,倒也说得过去。

却说石猴也是个天性聪慧的主儿。

听了老樵夫唱的山歌,喜不自胜,上前去拦住去路,拜道:“老神仙!老神仙!弟子起手。”

老樵夫放下斧头,笑道:“你这猴儿也有趣,老汉我衣食不全,怎敢当神仙二字?”

石猴只是不信:“你不是神仙,怎么说出神仙的话来?”

见石猴这般误解,老樵夫方开口解释了缘由。

原来,他不是甚么神仙,但这山中,确实有一位神仙,教了他这首词。

遇到烦恼时,将这词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

听闻果真有仙人,石猴更喜。

忙追问了去处,这才与老樵夫作别。

“牛大哥,你可听闻,这山中果有仙人!”

刘天笑了笑:“听闻了,如此甚好。”

“走走走!你我兄弟二人这就去看看!”

一牛一猴很快顺着石阶向上,找到路径,过一山坡,又行了百十步,远远见到一座洞府。

洞门紧闭,四下无人。

唯独崖头立着一块石碑,高三丈,宽八尺有余。

石碑上书一行大字,“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心中筹划了这么久,终于抵达灵台方寸山的这一刻,刘天心中说不高兴,那是假的。

毕竟,这可是菩提祖师所在之地!

西游世界中,大佬无数。

而在这些大佬中,菩提祖师绝对算得上最神秘,最难以捉摸的人之一。

论道行,他精通三道,不归天庭管,更不属于灵山势力。

论实力,镇元子乃地仙之祖,而菩提老祖乃天外仙宗。

不说别的。

单论他教出的徒弟,闯龙宫、偷蟠桃、闹天宫、入地府,却愣是没一人将账算在他头上。

是因为不知道齐天大圣的师父就是神通广大的菩提祖师吗?

当然不是。

只是上头那几位,都不方便动手罢了。

“日后惹出祸来,莫要把为师说出来。”

因为说出来,就没人敢找你麻烦了。

刘天和石猴在洞门外站了片刻。

有一清秀童子从中走出。

只能说,不愧是仙家洞府。

连下人童子都这么仙气飘飘。

“师父方才登坛讲道,正下榻,便对我等说,外面有两个求仙访道的来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正是你们了?”

“正是!”

猴子笑答。

仙童闻言,道:“既如此,随我来便是。”

说罢,他便推开石门,在刘天石猴之前引路。

一层层深阁琼楼,一进进珠宫贝阙,说不尽那静室幽居,好一个仙人仙府。

直至瑶台之下。

一牛一猴终于见得祖师身影。

菩提端坐台上,两边有二三十个小仙侍立左右。

刘天观那菩提须发皆白,但眉宇间丝毫不显老态,鹤发童颜,仙风道骨,令人称奇。

“不愧是祖师。”

他心下如此想到。

但隐隐的,又有些担忧起来。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寻到菩提祖师,但这场机缘多少是沾了猴子的光。

菩提祖师之所以愿意收猴子为徒,便是看中他“鸿蒙初辟”,心性纯良质朴。

自己这两世为人,饱经风霜的老油条,祖师看得上吗?

“不管了,等会祖师怎么问,我都如实回答便是,不说他愿不愿意收我为徒,至少菩提祖师绝对不会喜欢撒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