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随着各车组将比赛即将结束的消息告知各位车手的时候,不少车手都有了动作。
安东尼奥盯着前方几个身位外的车辆,这种距离要追上,那是痴人说梦,所以他将注意力放在了后视镜上,拉蒂菲离他的距离不算远,随时可以发动进攻。
不过这种担心完全是不必要的,因为拉蒂菲需要防维斯塔潘,精力被完全占用。
只见赛道上第三第四两辆车,很快从一前一后变为了几乎并排,显然维斯塔潘开始提速。
前方的拉蒂菲也不甘示弱,同样压榨起轮胎的最后性能,提速并立即占据中线。
在两辆车性能几乎一致的情况下,后车要超前车,无外乎逼得对方失误,或者是依靠假动作进行欺骗,或者是依靠绝对的技术实力来完成超越。
显然,此时的维斯塔潘采用了第二个办法,他在看到拉蒂菲进入中线的情况下,依旧强插内线,仿佛要殊死搏斗一般。
拉蒂菲在后视镜见到情况后,迅速往内线去靠,要挤压维斯塔潘。
谁知潘子突然一转方向,飘忽到了外线,同时依靠更晚的刹车,再度跟拉蒂菲车身等齐。
而达到这个结果后,维斯塔潘完全不再让步,硬生生去挤压拉蒂菲,想要将其挤死在内线之中。
拉蒂菲在TR中吼道:“危险驾驶!他在开**什么车!”
但因为略微的退让,他的速度已然慢了维斯塔潘不少。
维斯塔潘是听不到拉蒂菲的TR的,但不知道为何,他还是在自己的TR中解释道:“我给他留足了车道。”
说完,已经略微领先后,他更加过分,开始牢牢占据优势线路,将赛车摆在刁钻的位置,死死压着拉蒂菲。
五个弯角后,拉蒂菲已经被他完全超越。
啪啪啪~
维斯塔潘P房里传来掌声。
乔斯默然看着这一幕,超车依旧显得鲁莽和青涩。
后方阵营里也出现了大变动,不少车手在选择发起进攻,原本在排队跑圈的车阵顿时乱成了发车的模样。
大伙们都省着轮胎到最后时刻来攻关呢!
簌簌!
风驰电掣,最后三圈也结束,在方格旗挥动中,吴轼冲过终点。
“芜湖~”他在TR里喊了声,开头的些许失误,让他贡献了出了相当不错的缠斗画面。
“GOOD JOB,你赢得了第一场比赛!恭喜。”工程师也在TR里回复道。
一辆辆赛车驶回维修区,吴轼将车辆稳稳停在一号位列排后,拆开装置走下赛车,车组的人员已经跑来庆贺。
他和大伙们拥抱之后,来到称重处完成称重。
维斯塔潘也走了过来,和他击拳后,问道:“我看你开始和安东尼奥缠斗了小半圈。”
“对,我发车慢了些。”吴轼回应。
“噢,我也是,那该死的灯不知道等了多久才灭。”潘子嘟囔。
“恭喜你拿到领奖台。”吴轼道。
“谢谢,这场比赛让我意识到我还有很多不足。”维斯塔潘突然说到了自己身上:
“之前都是在和你练车,那个时候我将差距理所当然化了,就连乔斯也是这样,实际上我和你的差距应该越来越小才对。”
吴轼点点头,说道:“是的,凡事都有极限,你的技术已经越来越娴熟、越来越老道,等到再过几年,我们的差距不会像现在这样大。”
“哈,过几年我一定可以超越你。”维斯塔潘笑了起来。
“噢?期待你的进攻!”
因为佛州冬季系列赛的热度并不算高,虽有记者来采访,实际上却不是为了写什么大报道,只是新闻媒体为了覆盖方方面面而不得不来。
第二天比赛结束的当晚,并没有人去庆祝,因为明天还有两场正赛,不可能现在就放松了。
希德来到吴轼的客房里,将上午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
“蒙特泽莫罗主席?”吴轼对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
“是的,欧罗巴F3你跑好,进入F2就是板上钉钉的了。”希德点头。
“我觉得我们可以等到九月份再谈一谈。”吴轼提议。
“谈什么?”
“谈15年的F1车手席位。”
“你疯了?!”希德惊呼,这怎么可能。
“反正到时候再说吧。”
吴轼挥挥手,没有解释什么,毕竟按照正常轨迹发展,今年,也就是2014年,维斯塔潘将在F3R17的诺里斯林雨战中大放光彩,直接被马尔科看重。
到时候这个变动,不知道值不值得拉法松开他们那紧紧闭合的口子,将他放进去。
如果拉法依旧不让他跳级,那么他的选择就不会再仅仅是拉法了,梅奔青年车手计划肯定也会抛来橄榄枝。
至于红牛?他并不觉得马尔科会选择他,不过谈还是要谈的。
而麦克拉伦,去了恐怕要坐一阵子牢了。
如果为了获得冠军,其实现在去梅奔是最好的,不过可能也要等到16年之后,才有机会上去。
但威廉姆斯不也挺不错?
“嘿!你在想什么?”希德打断了吴轼的发呆。
吴轼晃晃脑袋,又敲了自己几下,这还真给自己选上了,他哭笑不得。
翌日,第二场正赛如期开始,吴轼依旧占据着头排,对手却又换了一位。
虽然拉导在F1中总被人调侃,但在低级别的赛事中,他展现出的实力并不差。
正如那句话说的,在进入F1前,每个人都会觉得自己是舒马赫。
因为F1之前的赛事,赛车的极限性能是受限的,你能驾驭最高时速两百公里的车子,并不一定能驾驭最高时速三百公里的车子。
你能一百公里时速过的弯,你两百公里时速再去过,可能就会心惊胆战。
你能在一百公里时速控制好车辆紧贴护栏,用尽赛道,但两百公里时速下,你这样操作就只会撞车了。
不过吴轼依旧不得不注意下情况,毕竟他用的是那套飞了三圈的轮胎,损耗很严重——他的极限开法远比其余车手更加损耗轮胎。
“注意,拉蒂菲应该使用的是他最新的胎。”工程师在TR里告诉吴轼。
“copy.”
吴轼在发车格上停住,看向了前面的指示灯。
有了昨天的经验,他此时脑子里只有指示灯和离合、油门。
嗡!
引擎维持在一定的转速。
指示灯逐一亮起,几乎瞬间熄灭。
“靠!”
吴轼激灵,瞬间驱动离合。
嗡唔!
赛车窜出。
工程师跟前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吴轼发出的反应时间。
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