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乡镇饭店都要面临的一大难题

次日。

看到老婆早早的就要起床送大儿子回村里上学,官德标便主动说道:“小莲,你歇着吧,我送阿福去学校。”

陈小莲容光焕发的笑道:“标哥,你等会还要去采购食材呢,我送阿福就行了。”

官德标笑道:“不要紧的,今天不是圩日,饭店估计也没什么生意,采购食材简单得很,不费什么时间,等我送阿福去学校回来再去采购不迟。”

陈小莲闻言也就不再坚持,点头笑道:“那好吧!”

官德标推出他的凤凰牌单车,招呼大儿子道:“阿福,上车,咱们走了。”

官永福应道:“好的,阿爸。”

很快,官德标就载着大儿子朝帮坝小学赶去。

帮坝小学,是建在帮坝这个自然村的小学,只有学前班到三年级,学生到了四年级以后,就要到那耶小学去就读。

简单来说,那耶小学就是邦杰村这个行政村唯一完整的小学,其他自然村建立的小学,都只有学前班到三年级而已。

这主要是为了照顾各个自然村年幼学子上学的不易,毕竟这个年代的孩子上学那都是要自己去学校的,想要家长接送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像后世就算孩子读到了高中,很多家长都要接送,不放心孩子自己去上学。

深水田村没有小学,因此村里的孩子就只能到隔壁帮坝村小学就读。

从双旺到帮坝小学并不远,如果官德标自己骑单车的话,不用二十分钟就能抵达,不过现在载着大儿子,路又不是后世那种平坦的水泥路,骑车的速度自然要慢很多。

最后,用了二十几分钟,才把大儿子送到了学校。

等大儿子下车了,官德标再次叮嘱道:“阿福,记住你昨天答应阿爸的,上课要认真听老师讲课,知道没有?”

官永福点头道:“知道了,阿爸。”

“那你进教室吧,等放学了你阿妈再来接你。”

“嗯!”

在骑单车返回双旺的路上,官德标觉得他要尽快买摩托车了,这单车跟摩托车是真的没得比。

前世他就是今年买的摩托车,这一世自然也不能落后了。

想到要买摩托车,官德标便盘点了一下他手头的资金。

他重生回来一共拥有12500+的资金,然后租屋花了100,给了老婆200,饭店的改造、装修以及购买的各种用器花了2800+,昨天饭店开业赚到的钱可以忽略不计,如今他手中就只剩下9400+的现金。

这笔现金搁在这个年代的农村家庭自然是一笔巨款,不过现在的摩托车卖得比后世要贵很多,一辆嘉陵摩托就要八九千块钱,本田125的价格更是要卖五位数以上,还真不是一般的农村人能买得起的。

官德标依稀记得,前世他是双旺乡第二个拥有摩托车的人,可见这个年代的摩托车在乡下有多稀罕了,一开出门那回头率比后世的劳斯莱斯还要高。

当然了,话又说回来,买摩托车也不能急于一时,至少也得等饭店拥有了稳定的收入之后再说。

……

回到饭店,官德标把单车停放好后,就去猪肉行那里采购食材。

之前就说了,双旺圩是依小岭岗而建,而猪肉行就建在岭岗顶,屋顶是黑瓦,下面是用红砖砌起来的几根柱子,整个猪肉行呈长方形,面积大概有一百多平方。

在这里,有卖猪肉的,有开粉摊的,有卖青菜的,有卖豆腐的,就像是简陋版的菜市场。

开饭店,食材采购可谓是重中之重,一般这种乡镇小饭店的食材采购都是由老板或老板娘亲自负责,要不就是自家信得过的亲戚,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让外人来负责这一块的。

官德标拥有前世的采购经验,对于饭店采购这一块自然是驾轻就熟,很快就把今天饭店所需要的食材都采购完毕。

这个时候,三舅父女也到了。

接下来,陈大嫂负责煮粥煮饭,邓表妹负责洗菜,小姨子负责洗姜剥蒜,三舅负责杀鸡宰鸭,大家各司其职的忙了起来。

作为老板,官德标自然不用做这些琐碎的事情,便拿着水烟筒坐在门口一边烧烟,一边思忖着如何把饭店做大做强。

夜宵倒是不用愁,作为双旺圩第一个经营夜宵的人,做的又是炒田螺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意,再加上又有邓昌勇在电影院帮忙宣传引流,相信推出夜宵之后,生意是不会差的。

至于中晚餐的经营,官德标之前就考虑过了,一方面是拉拢他熟悉的赌客和亲戚朋友,让他们多多帮衬他的生意。

另一方面打算跟信用社、粮管所、食品站、计生站、派出所、邮电所、税务所、工商所、教委办等单位打好交道,只要把这些单位的接待和聚餐拿下,那饭店的生意绝对能更上一层楼。

不过,这个年代不管是私人还是公家来饭店吃饭,老板都要面临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难题,那就是赊账。

前世官德标明明在双旺开饭店能赚到一些钱,为什么会那么草率的把饭店搬到县城去,除了他急功近利想要把饭店做大做强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私人与公家的赊账让他有些扛不住了。

公家的赊账倒还好,虽然赊欠的金额往往比私人要高,但账单上会有领导签字,每隔一段时间就可以拿着账单去收钱,一般来说只要不出什么意外,这钱都是能要回来的。

反正前世各个单位在他饭店吃饭,只要是领导签单的,那就没有要不回来的账。

最让人头痛的,其实还是私人的赊账,前世就有不少人呼朋唤友的来他饭店大吃大喝,等吃饱喝足直接丢下一句记账就拍拍屁股走人,而且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一次两次,这些人里面有他的亲戚,也有他的一些朋友。

其中,有些人赊账还有能要到钱的一天,也有些人赊账直接就赊成了死账,前世就有一万多块钱变成死账要不回来,每每想起都气得牙痒痒的。

然而,在乡镇开饭店,赊账这种事情又没办法避免。

因为饭店做生意不可能先结账再上菜的,都是等客人吃饱喝足了再结账,可有些人的脸皮是真的比铜墙还厚,吃完笑眯眯的丢下一句赊账,你能拿他怎么样呢?

毕竟这不是陌生人,都是熟悉的亲戚朋友,总不能因为这个就翻脸吧?

可要是不拒绝的话,这些人能赊欠一次,就能赊欠两次三次,反正前世的官德标从始至终都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好在,现在他重生了,有了前世的经验教训,他已经知道该如何解决亲戚朋友的赊账问题了。

因为哪些亲戚朋友赊账打算还,哪些亲戚朋友赊账不打算还,他心里都一清二楚,只要不给那些厚脸皮的亲戚朋友赊账的机会,自然就不用担心赊账的问题了。

把思路捋顺之后,官德标便美滋滋的烧起烟来。

这一世,那些没脸没皮的亲戚朋友再想从他这里占便宜,可没有那么容易了!

……

PS:如今新书期搞出了一个五维分,权重从高到低的排序是这样的:追读人数>月票数量>阅读时长>阅读人数>评论数量。

希望各位阿表能从这五个方面多多支持本书,作者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