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饭店开业

下午。

双旺供销社对面。

官德标正跟大哥详细的讲述这四间房屋该如何改造和装修,其中一间是用来当厨房的,五十多平方的厨房也足够大了,在他的设想中这厨房不仅要集洗、切、炒等功能于一身,还要另外隔出一个小空间,用来关鸡鸭之类的。

等饭店开业了,这鸡鸭肯定要从村里收购,官德标的计划是让自家亲戚每个圩日送一批鸡鸭过来,送来的鸡鸭不可能当天就全部宰杀,自然要有个关鸡鸭的地方,在厨房隔开一个空间来安置是比较合适的。

中间的两间房屋,其中一间全部打通,准备把家里的电视机和录像机都弄来,让客人在等待上菜的时候可以看看电视或录像打发时间,也可以边吃边看,让食客的用餐体验达到最佳。

另一间则改造成包厢模样,开饭店不设包厢,就好比吃饺子不配醋一样,终究是差了点意思,因此饭店想要吸引更多的食客过来就餐,那包厢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最后一间则改成四个小房间,如此他们一家六口和亲戚们就有了居住的地方。

改造好之后,还要统一装修。

当然了,这个年代的装修自然没有后世那么复杂,只是简单的把墙刷白,然后装好水电就可以了。

后世的水电安装要走暗线,搞起来自然要费不少时间,而现在这个年代的水电都是走明线,随便花个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全部搞定,简单得很。

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哥详细讲了一遍后,官德标才说道:“你看这样搞的话,大概要多长时间能搞好?”

官德锋在心里默默估算了一番,答道:“大概半个月可以搞好。”

官德标道:“那这房屋的改造装修,就交给大哥你了,等回去了我先拿一千块钱给你,到时多退少补。”

官德锋点头道:“行,我等会回去就召集人手,明天就开始干活。”

……

从双旺回来,骑车走到半路的时候,官德标碰到了在缸瓦厂做工时的工友邓昌光。

互相打过招呼后,邓昌光就问道:“阿标,这两天怎么没见你来赌滩啊?”

官德标停下车笑道:“光哥,我现在已经戒赌了,准备到双旺去开饭店,回头你跟大家说一声,目前我的饭店正在装修,等过段时间开业了,你们可得来给我捧捧场。”

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而已,赌客在输的时候或许会欠一屁股债,但这个群体绝对是最舍得吃的,因为他们的钱来得容易,尤其是那些赌得比较大的赌客,一次下注或许就几十上百块,这钱拿去饭店可以点上一大桌好酒好菜了。

因此,官德标开饭店,肯定不会错过赌客的生意。

邓昌光闻言震惊道:“什么?你戒赌了?还准备到双旺开饭店?”

官德标笑道:“是啊,赌了三四年了,也没赢到钱,打算收手做点正当生意,看看能不能混口饭吃。”

邓昌光想不明白好端端的官德标为什么要收手,不过戒赌走正道终究是好事,不由得点头道:“能做生意确实比赌钱强,你这饭店开在哪里呢?”

官德标道:“就在供销社对面,等我饭店开业了记得来捧场哈。”

邓昌光笑道:“行,回头我跟大伙说一说,等赢了钱就去照顾你的生意。”

……

开饭店,前期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多的,改造装修交给大哥负责,接下来官德标要根据需求订购一批桌椅,还要购买各种厨房用具,特别是锅碗瓢盆,都需要大量购买。

还有架子床也得订购几张,电视柜也得买一个,冰柜与冰箱更是饭店必不可少的电器。

另外,还要购买数量繁多的调味品,要跟猪肉贩子、菜贩子、榨油小作坊等谈长期供货协议。

最后是煤气炉、煤气罐、蜂窝煤、柴火都需要购买。

正是从今年开始,煤气炉开始在全国普及,这饭店用柴火或蜂窝煤炒菜,效率肯定是远不如煤气炉,尤其是那种专门为饭店设计的炉头,那火力真是嘎嘎猛。

不过,如果烧水炖汤都用煤气的话,未免有些浪费了,因此还要结合蜂窝煤和柴火使用,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性价比。

除此之外,还要去办理营业执照等各种证件。

等一切准备就绪,半个月的时间不知不觉便过去了。

……

晚上。

白平村长田屯。

厨房的灶台上正点亮着一盏煤油灯,张芳坐在灶台前一边烧火一边伸长脖子看母亲蒸发籺。

只见母亲拿着一个勺子,正一勺又一勺的往一个个小碗上倒米浆,这米浆是由粳米、红糖、泡打粉做出来的,倒到小碗里大火蒸熟,就是博白县最常见的发籺了。

张芳往灶口塞了根干柴,眨巴着眼睛问道:“妈,明天二舅的饭店就要开业了,我能不能跟你一起去啊?”

官德凤把所有的小碗都倒上了米浆,再盖上锅盖,这才瞅了女儿一眼:“你跟着去干嘛?”

张芳道:“我长这么大只见过供销社饭店,还没见过其他饭店呢,现在我二舅居然也开饭店了,我当然想去看看啊!”

官德凤沉吟道:“虽然你二舅前两天让人传话说让我们全家一起去庆祝饭店开业,但你二舅不仅请我们家,肯定还会请你二姨家,还有其他亲戚,我们家那么多人,要是全都去的话恐怕不太好。”

张芳道:“妈,这你就想错了,二舅这是开饭店做生意,我听说做生意的人,都希望开业的时候能够红红火火的,这样才能搏一个好彩头,我们全家都去,给二舅的饭店添点人气,这不是挺好的嘛!”

官德凤想起前两天传信人的交待,不由得点头道:“说得也是,那好吧,你去跟你弟他们说一声,明天早点起来,把该做的事都做好了,咱们就全家一起去给你二舅的饭店添点人气。”

张芳闻言立刻起身,满脸高兴的说道:“好的,我这就去跟他们说。”

……

农历四月十五,星期三。

今天是双旺乡的圩日,上午九点钟左右,各村的村民在吃过早饭后,就开始三五成群的朝双旺圩赶去。

圩日,又称“圩期”或“赶集日”,是农村集市开市的日子,广泛流行于中国南方地区,如湘、赣、闽、粤、桂等地。

圩日在博白县拥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它对于农村人的重要性那是毋庸置疑的,每当圩日来临的时候,那些平时呆在村里哪都不去的农民就会一窝蜂的涌向圩市。

尤其是沙河、龙潭这等在县内拥有着赫赫声名的圩场,每个圩日的赶圩人数甚至高达两三万人次,那真的堪称人山人海,是难得一见的盛景。

双旺圩在博白县46个圩场中,它的影响力可以说是排名倒数的,每个圩期的赶圩人数就只有1000人出头,跟沙河、龙潭这种数万人赶圩的大圩场相比,是真的不值一提。

不过,对于只有一条主街的双旺圩来说,有上千人来赶圩,已经算是非常兴旺了。

上午10点,正是圩市的人气高峰期,供销社门口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购物。

就在这个时候,忽然‘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从对面传了过来,正在排队的人都不由得循声望了过去。

只见对面不知道什么时候挂起了一块醒目的招牌,上面写着四个龙飞凤舞的红色大字——阿标饭店。

“我就说这排房子怎么突然大变样了,原来是改造成饭店了啊!”

“我如果没记得的话,那几间房屋应该是供销社的职工房啊,难道供销社又多开了一家饭店?”

“现在供销社饭店都没多少生意了,怎么可能再多开一家饭店啊!”

“也不知道这是国营饭店还是私人饭店?”

“想知道是国营饭店还是私人饭店,咱们过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走,那里人挺多的,咱们也过去瞧瞧热闹。”

“……”

在议论声中,好奇心重的人便结伴朝对面的阿标饭店走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