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刘辩:荀公入朝,此事有你的算计吧。

跟老夫抢人?

好大的胆子!

杨彪阴着脸转身,便看到崔烈一脸笑眯眯地看着荀攸,眼神中毫不加掩饰的欣赏。

连看都没看他一眼。

杨彪有一种被背刺了的感觉。

荀爽这个人选是自己定的,征辟的文书也是自己写的。

今天领着朝臣百官出来相迎,也是自己一力操办。

到头来,你在这抢上人了?

当然,你要真是喜欢这家伙,你收走也不是不行。

毕竟你是太尉,有开府之权,网罗天下才子入你门下,也是能理解的事情。

甚至有你这么些个府里的官职当容器,我杨彪做事情反而还好办一点。

朝堂上的官职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

多一根萝卜,就得挪走一个萝卜。

你在这里多刨出几个坑来,正好可以多放几根萝卜。

可问题在于,你是不是应该事先跟我打个商量?

什么话都不说,上来就抢人?

换成脾气差的,早就指着你崔烈的鼻子骂了。

然而杨彪却不曾想到,崔烈这般做,就是诚心的。

荀爽确实是杨彪定的人选不假,征辟的文书也是杨彪自己写的。

但问题在于,大家同参录尚书事,都应该坐在一条船里面。

你把所有功劳都揽在自己身上,让我这个太尉以后怎么办事?

荀爽这次来,说话都是把你杨公放在前面,把我放在后面。

你杨彪现在只是个御史中丞,还不是三公呢!

现在就压我这个太尉一头,等你当了三公之后,我岂不是要被你踩在脚底下?

而且这次在城外,光听你杨彪和荀爽在那里互相吹捧了。

我崔烈呢?

我崔烈不是人吗?

你俩把各自吹的光芒万丈,我就活该被打入尘埃?

崔烈这一路上,心中所生出来的危机感,达到了从未有过的程度。

之前在尚书台处理政务,虽然也往往是以杨彪为主,但那是因为崔烈不想因为这些琐事,费太多心思。

有人干活,自然乐的轻松。

但是现在一个干活的人,要爬到自己头上去。

就好比那丁宫忽然有一天想不开,想把自己从尚书台里面踹出去。

能忍吗?

忍不了一点。

既然你杨彪不给我留面子,那干脆咱就各凭本事。

不就是笼络荀家吗?

许你杨彪动手,就不许我崔烈动手了?

上来就是一个太尉府长史的位置。

就不信你荀家不心动。

荀攸眼神快速在崔烈和杨彪身上扫过,随后冲着崔烈长揖到地道:“臣谢太尉恩典!”

妥了!

看到荀攸对自己这般尊敬,崔烈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宽慰的笑容。

“小侄能得太尉青睐,这是小侄的福分。”荀爽也在一旁跟着道。

荀爽荀攸两个人都跟着表态了,再说什么就不合适了。

杨彪深深地看了眼正得意着的崔烈,沉默片刻之后,也在脸上挤出了一丝笑容来。

“太尉慧眼,令贤侄能入太尉麾下,想必来日定可大放光彩。”

“杨某在此先为荀公贺了。”

……

一场相迎自是以皆大欢喜结束。

最起码是面上的皆大欢喜。

只是最后那番崔烈的突然插脚,让一些有心之人,还是发现了些不同寻常的味道。

在司空府稍稍安顿下来,荀爽单独将荀攸叫到了书房。

“公达,你今日可看出了些什么?”

“叔父说的是杨彪和崔烈?”

荀爽点了点头。

荀攸思索片刻之后,说道:“之前在朝中,他二人携手应对陛下,本以为是同气连枝。可如今看来,这二人之间的嫌隙不小。”

“尤其是在城外,杨彪丝毫没有要向叔父介绍崔烈的意思。虽然以崔烈太尉的身份,也无需杨彪来介绍,但一句不提,这绝非常理。”

“即便是他们之前还能维持着面上的平和,但今日之后,这两伙人的争斗必然势同水火。”

不错,还算是眼睛清楚。

对于自己族中后辈的回答相当满意,荀爽不由得长叹一声,“这便是权柄的恐怖之处。”

“人人都想争那最高的位置,陛下明显深谙此道,故意示敌以弱,让这两方人在失去了共同的目标之后,反倒是因为那最高的权柄,而相互敌视。”

荀攸微微偏头,询问道:“叔父以为,这是皇帝的算计?”

“必然如此。”

荀爽轻声道:“所以这明日太尉府的事情,容老夫先去见一趟陛下,再做定夺。”

荀攸默然。

他知道自家叔父的意思。

如今朝中杨彪崔烈两派已然有了决裂的苗头,但他们荀家,现在在两边都成了个人情。

到时候无论谁占上风,他们荀家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想要抛弃这稳坐钓鱼台的椅子,去和陛下争一片新的出路。

就得先去看看陛下那边,到底有没有他们想要的真东西。

有,那自然是继续走将朝政奉还陛下的原路。

但要是没有,维持现状也挺好。

虽然感觉有点骑墙之嫌,但为了家族利益,荀攸终究还是没有开口相劝。

“侄儿静等叔父。”

……

显阳苑。

“臣荀彧参见陛下,陛下万安……”

荀彧很是简便地冲着刘辩揖了一礼。

刘辩则是不动声色地,看着手中的奏报。

段煨那边传过来的。

消息也不是其他,正是今日荀爽入洛的事情。

这事情动静挺大,即便是想瞒也瞒不住。

然而真正令刘辩诧异的,是荀爽这个人。

此人在历史上可谓声名不小,朝廷历次征召都被其拒绝。

最后还是董卓当政期间,以刀兵胁迫,才将其征召出山。

换成如今这时间线,杨彪崔烈二人辅政,对待这些在野名士,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出刀兵胁迫之事的。

之前不出山,现在出山。

还搞出这么大动静。

尤其是在自己给了这些士子们休假之后。

这个时间线太过于巧合。

直觉告诉刘辩,荀爽此番入洛,绝对不仅仅是当个司空那么简单。

而要能撬动这一切的,刘辩思来想去,也就只有眼前的荀彧了。

斜倚着身子,刘辩用着懒散的嗓音道:“荀公入朝,此事有你的算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