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全世界都是好人
- 1979:我的模拟人生
- 卧龙山下
- 3003字
- 2025-04-22 09:44:08
眼看“状元瓜子”在杨主任和钱副主任的“一致肯定”下,即将在全公社推广开来,现场的气氛达到了顶峰。乡亲们欢呼雀跃,仿佛已经看到了金灿灿的钞票在向他们招手。
然而,就在这片狂热之中,李方旺却适时地站了出来,脸上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忧虑”,对着杨主任和各位领导,以及热情的乡亲们,朗声说道:
“杨主任,钱副主任,各位领导,还有各位父老乡亲!大家的心情我理解,我也非常希望能把咱们这个瓜子生意做大做好,让大家都受益。但是!”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凝重起来:“咱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原料不足!”
他详细地解释道:“就像我前几天跟队委们汇报的那样,我们跑遍了周边的生产队和公社,甚至去了县城的油棉厂打听,现在市面上的生葵花籽非常紧缺!价格也涨了不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仓库区淘到那两百斤次品,现在也已经用完了。没有稳定的、充足的、价格合理的原料供应,咱们就算想扩大生产,也是‘无米之炊’啊!”
李方旺摊了摊手,脸上露出无奈的表情:“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别说推广到全公社了,就连我们三队自己的生产,恐怕都难以为继。这才是眼下最棘手,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李方旺这番话,如同又一盆冷水,浇在了刚刚被点燃的热情上。
原本兴奋的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凝固了。是啊,没有米,怎么做饭?没有葵花籽,怎么炒状元瓜子?
杨主任和钱副主任对视一眼,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刚才光顾着高兴和表态了,确实忽略了这个最基础也是最致命的环节。
“原料问题……”杨主任皱起了眉头,沉吟道,“这确实是个大问题。按理说,咱们这地方以前也种不少向日葵,怎么会突然这么紧缺呢?”
钱副主任也插话道:“会不会是信息不畅通?或者收购渠道没找对?有些偏远的山区或者别的县,会不会还有存货?”
李方旺摇摇头:“我们已经派人四处打听了,情况确实不乐观。而且,就算有零散的货源,量小价高,运输也不方便,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看着大家脸上再次浮现的忧虑,杨主任沉思片刻,最终果断地说道:“方旺同学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及时,也非常关键!原料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是空谈!”
他转向钱副主任和其他几位公社干部,语气严肃:“这样吧,这个问题,我们带回去,立刻组织相关部门,比如供销社、农技站,还有各个大队的干部,一起开会研究!发动所有力量,挖掘所有渠道!我就不信了,咱们这么大一个公社,还解决不了一个小小的葵花籽原料问题!”
杨主任的表态,再次给了大家一丝希望。虽然问题还没解决,但至少公社层面开始重视了,这总比他们自己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要强。
……
然而,接下来几天发生的事情,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包括李方旺自己,都感到有些始料未及。
就在杨主任表态要“研究解决”原料问题的第二天,公社那边还没传来任何具体的消息,刘庄大队内部,却突然冒出了好几个“能人”!
先是一队的队长找上门来,拍着胸脯跟李志华说,他有个远房亲戚在邻县的供销社当主任,可以帮忙想想办法,弄一批平价的葵花籽过来,量不敢说太大,但先匀个三五百斤应该问题不大。
紧接着,二队的书记也来了,说他老婆的娘家就在更远的一个山区公社,那边山货多,他可以亲自跑一趟,发动那边的亲戚朋友帮忙收购,价格肯定比县里便宜。
甚至连五队一个平日里不起眼的老光棍,都跑来跟李志华说,他年轻时在外面跑过江湖,认识一些“道上”的朋友,有门路能从更远的省份弄到便宜的葵花籽,只要队里肯出点“辛苦费”。
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渠道”和“门路”如同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仿佛之前那个困扰了三队许久、几乎让项目停摆的“原料荒”,在“全公社推广”的号召下,突然就变得不再那么难以逾越了!
这让李志华目瞪口呆,也让三队的社员们惊喜不已。
更让他们惊喜的还在后面!
随着“状元瓜子”即将在全公社推广的消息传开,一直困扰着李方旺和张大山的“口味”问题,竟然也迎刃而解了!
先是四队一位平时不怎么出门的老太太,托人捎话给李志华,说她祖上是开炒货铺子的,手里有个炒瓜子的家传秘方,炒出来的瓜子又香又脆,吃了还不上火。老太太说,她看李方旺这孩子年纪轻轻就这么有出息,还想着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心眼好,她也不能小气,愿意把这个秘方无偿贡献出来,给集体用。
没过两天,隔壁公社一个嫁过来的媳妇,也找到了孙桂芳,说她娘家那边有一种用甘草和几种草药一起炒瓜子的方法,味道独特,回味甘甜,而且吃了还能清热解毒。她说,既然状元郎都这么大公无私,愿意把赚钱的门路分享出来,她一个外乡人,也想为公社做点贡献,这个秘方也愿意拿出来给大家一起用。
这两个家传秘方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张大山拿到秘方后,如获至宝,立刻组织人手按照秘方上的方法进行试验。
结果让人惊喜!按照新秘方炒出来的瓜子,无论是色泽、香味、口感,还是那种独特的风味,都比之前他们自己摸索出来的要强上好几个档次!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说这味道,绝对不比县城里卖得最好的瓜子差!
经过这一系列事情,李方旺总算是切身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当我强大起来之后,全世界所有人都是好人。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成功总是吸引成功,强者也总是会获得更多的机遇。
……
晚上回到家里,李志华看着这一切意想不到的顺利进展,心里对侄子的佩服,已经到了五体投地的地步。
他端着酒碗,看着正在灯下看书的李方旺,眼神复杂,语气带着几分试探和难以置信:“方旺啊……你说……这……这些事儿……是不是……你早就料到了?”
李方旺放下书,抬起头,看着叔叔那写满了“你小子是不是神仙”的表情,笑了笑,不置可否。
他确实预料到,将项目推广到更大范围,会调动起更多人的积极性和资源,可能会解决一些单靠三队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但他也没想到,效果会这么立竿见影!仿佛一夜之间,那些原本看起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就都自己消失了!
“能人”们突然涌现,解决了原料问题;家传秘方无偿贡献,解决了口味问题……这一切都顺利得有些不可思议。
李方旺心里明白,这其中固然有“状元”名头带来的光环效应,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感召,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还是利益驱动和人性使然。
当一个项目只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生产队时,外面的人或许会观望、会嫉妒,但很少会主动伸出援手。可当这个项目被提升到全公社的高度,意味着更大的市场、更多的参与者、更广泛的利益分配时,那些原本隐藏在民间的“能人”和“资源”,自然就会被吸引出来,想要在这场可能到来的“盛宴”中分一杯羹。
至于那两个无偿贡献秘方的,或许真的有出于公心和敬佩的成分,但谁又能保证,她们心里没有一点“奇货可居”、“待价而沽”或者“借机扬名”的小算盘呢?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眼前的困局,确实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迎刃而解了。
李方旺看着叔叔那充满敬畏和探寻的眼神,微微一笑,语气平淡却又带着几分深意地说:“叔,我早就跟您说过,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时候,不是问题解决不了,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激发大家积极性的那个点。”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咱们主动提出推广,看似是让利,是吃亏,但实际上,是把整个公社的资源和智慧都调动了起来,为咱们所用。这叫‘舍小利而谋大局’。您看,现在原料和口味的问题都解决了,咱们接下来,是不是就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李志华听得连连点头,心里对侄子的佩服更是无以复加。他觉得,自己这个侄子,想问题总是比别人深好几层,看事情也总是那么透彻。
“方旺啊,”李志华由衷地感慨道,“叔算是服了你了!以后啊,队里的事,公社的事,只要是你拿主意,叔都听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