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未完的故事
- 穿越时空的诗心:与李白同行
- 梅临溪
- 2442字
- 2025-04-22 09:25:33
十年后的春日,诗庐的樱花比往年开得更盛,粉白的花瓣簌簌落在青石板上,宛如一场永不落幕的花雨。庭院里,一位银发苍苍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带着一群孩子诵读李白的诗。他正是李教授,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但那双眼睛依然明亮如星,闪烁着对诗歌的热爱与执着。
“朝辞白帝彩云间——”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在庭院里回荡。突然,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仰着脑袋问道:“老师,李白真的穿越过吗?”李教授微微一愣,随即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都染上了笑意。他刚要回答,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院外传来。
春日的暖阳斜斜地洒在诗庐朱红的廊柱上,将蜿蜒的游廊切割成明暗相间的条纹。阿杰踩着满地跳跃的光斑狂奔而来,藏青色唐装的衣角被风掀起,露出内里绣着银线云纹的衣摆——那是他特意为迎接国际学生定制的中式服装,胸前别着的青莲徽章随着步伐轻轻晃动,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的光芒。
“李教授!”他在三步开外刹住脚步,额角沁出的汗珠顺着下颌线滑落,洇湿了领口的盘扣。怀中用蓝布包裹的文件足有半臂高,最上方还夹着几张被风吹得卷起边角的彩色报名表,其中一张印着埃及金字塔的报名表格外醒目,“这次有来自52个国家的学生报名!”他喘着粗气,眼中却燃着兴奋的火苗,“连北极圈附近的冰岛都有学生申请,他们说想在极光下读李白的诗!”
李教授从石桌上的《李太白全集》中抬起头,老花镜滑到鼻尖,露出惊讶又欣慰的目光。他注意到阿杰袖口沾着的墨迹——那是昨夜加班整理资料留下的痕迹,指节也因为频繁翻阅文件而泛着青白。“快坐下说。”老人起身让出石凳,石桌上还放着半凉的龙井,茶叶在杯底沉沉浮浮,“你看,这满园的樱花都等不及要迎接新客人了。”他指向枝头即将绽放的花苞,粉白的花骨朵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仿佛在应和着这场跨越国界的诗意邀约。
阿杰小心翼翼地将文件放在石桌上,展开最上面的统计表。密密麻麻的各国文字间,一张手写的中文报名表吸引了两人的目光。工整的字迹旁贴着张照片:戴着头巾的埃及少女玛雅·哈桑站在狮身人面像前,手中举着《唐诗三百首》,阳光将书页镀成金色。“这个学生特别有意思,”阿杰指着报名表上的备注,“她说要用尼罗河的故事,续写李白的月光。”
李教授的手指轻轻抚过纸面,仿佛能触到字里行间跳动的热情。远处传来樱花簌簌飘落的声音,几片花瓣正巧落在统计表的“冰岛”栏上,像是给这份跨越山海的诗意之旅盖上了粉色的印章。阿杰望着老人专注的侧脸,突然想起自己辞去程序员工作那天,也是在诗庐的樱花树下,李教授说的那句“代码能搭建数字世界,而诗歌能搭建心灵的家园”。此刻,看着手中厚厚的报名表,他更加确信,自己当初的选择,正让无数颗年轻的心,在诗歌的星河中找到归处。
李教授接过文件,目光快速浏览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突然,他的目光被一个名字吸引——玛雅・哈桑,来自埃及的留学生,附在报名表后的作品是一首用中文写的诗:“尼罗河的水,流淌着古老的梦,遇见李白的诗,我听见了千年的风。”
交流营开营那日,诗庐热闹非凡。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们穿着各具特色的传统服饰,脸上洋溢着好奇与期待。玛雅站在人群中,她有着深邃的眼眸和小麦色的皮肤,头上戴着精致的头巾,手中紧紧攥着一本翻旧的《李白诗集》。
“欢迎大家来到诗庐,这里是李白文化传承的起点,也希望能成为你们诗歌梦想的起点。”李教授站在台阶上,声音洪亮而温暖。他的身后,电子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李白的经典诗句,与庭院里的樱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古今交融的美丽画卷。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诗庐里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朗朗书声。学生们跟着李教授学习诗歌创作,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玛雅总是最积极的那个,她常常拉着阿杰,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询问关于李白诗歌的各种问题:“为什么李白的诗里有那么多月亮?”“‘抽刀断水水更流’到底是什么感觉?”
一天傍晚,玛雅独自坐在诗庐的露台上,望着天边的晚霞出神。李教授悄悄走过来,在她身旁坐下。“在想什么?”李教授轻声问道。玛雅转过头,眼中闪烁着光芒:“李教授,我以前觉得诗歌是很遥远的东西,但是来到这里,我发现诗歌就像尼罗河的水,能滋润人的心灵。我想把李白的诗带回埃及,让更多人听到。”
李教授欣慰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古朴的笔记本,翻到其中一页,上面是他多年前的笔记:“诗歌的传承,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国家传播到另一个国家。”他将笔记本递给玛雅,“这本笔记送给你,希望它能陪伴你在诗歌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与此同时,基金会举办的首届全球 AI诗歌创作大赛也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来自世界各地的程序员、诗人和人工智能专家纷纷参赛,他们运用先进的技术,让 AI创作出了一首首令人惊叹的诗歌。但在众多作品中,一个特殊的参赛作品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这个作品的创作者是一个名叫“诗灵”的神秘团队,他们提交的诗歌不仅完美融合了李白诗歌的意境与韵律,还充满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当量子穿越星河,我举杯邀问宇宙,是否也有李白的诗,在某个维度闪烁。”这样的诗句,让评委们既惊喜又困惑。
阿杰带领团队展开调查,却发现“诗灵”的注册信息全部是加密的。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玛雅突然想起了什么:“我在埃及的一个科技论坛上,听说过一个研究人工智能与传统文化融合的神秘组织,他们的理念和这个作品很像。”
在玛雅的帮助下,阿杰和李教授终于联系上了“诗灵”团队的负责人。视频通话接通的那一刻,屏幕上出现的是一位戴着黑色口罩的年轻人,只露出一双深邃的眼睛:“李教授,我们一直在关注基金会的动态,李白的诗歌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我们希望用科技的力量,让它在未来继续发光。”
李教授看着屏幕,眼神坚定:“欢迎你们加入诗歌传承的队伍,科技与诗歌的结合,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窗外,樱花依旧在飘落,而诗庐里,新的故事正在悄然展开。在时间的长河里,李教授、小张、白居易、李白,还有无数热爱诗歌的人,共同编织着一个永恒的故事。这个故事,关于梦想,关于热爱,关于永不熄灭的诗魂。而诗庐,这座承载着千年诗意的建筑,将继续见证着,下一个,下下个,无数个未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