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了早饭,赵家小院也重归了平静。
小伙们各回各家又或者结伴准备上山拾柴。
供给二三十人的吃食柴火的使用量也大,所以张显这才定了这么一条规矩。
要不然把拾柴的活全让周翠一个人去干的话,那一整天下来也不够做几顿饭的。
人逐渐的走完,张显也吃完了最后一口麦饼灌了一口凉白开。
“家里的粮食还剩多少?”
他问的周翠,从带她们母女回来以后,家里的大锅饭就一直由她负责,张显自己则是偶尔做点小灶。
将额角的碎发理向耳后,周翠微微思索了会答道:“家主最初交予我手的粮食差不多有六石,而今只剩下了两石合五斗。”
闻言张显微微的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张显这二十多天里没少死记硬背过古代重量单位的换算,所以他瞬间就反应了过来。
汉代一石差不多在六十斤左右,一斗六斤,一升六两。(汉代一石120汉斤合市斤六十斤,为方便书写统一换算单位。)两石合五斗,按照重量单位换算一下差不多就是一百五十斤的样子。
从郭家带回来的粮食差不多已经消耗了一大半了,这还只是七天只管一餐的消耗。
在没有足够的油水补充下,一顿一斤食物打底是很正常的情况所以他倒也没说村里小伙能吃什么的。
就连他自己最近的饭量也是在直线上升,好在常山并不算缺盐,他也舍得花钱去购买盐料。
要不然他就得跟这个时代大多数的人一样用【辣】去调味了。
没错,就是用【辣】调味。
一开始张显也觉得古代人是不怎么吃辣的,毕竟辣椒这玩意是直到明代的时候才流入华夏。
但自从他亲身经历过后他才清楚,虽然古代没有辣椒,但【辣】这个味道却早已经被普遍接受了。
辛这个字代表的就是【辣】字。
只不过目前辣味接受度广的多是一些穷苦人家,盐的消耗是个大头,不可能天天都足量的去用盐,只有在农忙或者需要进行大体力劳动时才会进行足量的补充。
平常时为了欺骗味蕾咽下食物,大家都是用茱萸或者辣蓼草来进行调味食用。
辣味的存在本身就是欺骗大脑分泌多巴胺以得到愉悦,于是逐渐的辣味也就在穷苦人家中传开了。
这样的传播越是在少盐的地方就越是常见,相反,临海或者有盐矿出产的地方就少的许多。
“兰弟。”弄清了家中还有多少余粮后,张显看向一旁正在帮着劈柴的夏侯兰。
“怎的了显哥儿?”后者放下柴刀看了过来。
“现在真定的粮价几何了?”
“粮价?我想想。”夏侯兰沉思了一阵,而后答道:“前年陪阿父购粮的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350钱一石了,去年听说涨到了500钱,今年这春播这时候恐怕得600钱了吧。”
“600钱啊....”张显摩挲了一下下巴,郭家给的百万钱他只带回来了十万,倒也还算富裕。
如果全部用来购粮的话差不多能买一百六十石左右,也就是万斤米粮。
按照现有的习惯,以一人一天1.3斤粮食的消耗情况来看他可以养得起30人一年的消耗。
“嘶....”不算不知道,这一算还真是吓一跳。
十万钱这是足矣砸死人的钱财却也只够养活的起三十人而已,还仅是一年。
“不行,自给自足必须提上日程,要不然过几年....就算有钱都不知道去哪买粮食。”
思索着,外面的日头也逐渐升高了起来。
待得快中午了,张显已经帮着虎娃垦耕了一亩半的地了,他有力气是真的玩命使,那架势看的虎娃以及虎娃的母亲都直呼‘使不得使不得啊,别累坏了身子。’
而张显则杵着锄头大手一挥道:“不打紧不打紧,咱这身子使不坏!”
正忙着把虎娃家这最后一块田垦耕完呢,远处就见一小伙从村子的方向快跑而来。
“显哥儿!显哥儿!你先别干了,村老让你回去呢说是郭家的人来了。”
“啥?”张显没太听清。
“呼...村老说,郭家的人来了!”那小伙喘了一口气走到张显身边大声说道。
“郭家人来啦!”那自己的地也来了!想到这,张显锄头一扔朝着还在田地里忙活的虎娃以及虎娃母亲道:“婶娘,虎娃我先回村了,待会再过来帮你们弄完。”
虎娃母亲,一个三十来岁的妇人忙摆手道:“子旭你忙你的,剩下的这些婶婶跟虎娃弄得完哩。”
“是啊显哥儿,你去忙你的吧,我也有劲的呢能耕完的。”一旁的虎娃也帮腔道,对张显那是已经崇拜感激的不行了。
想了想也是,也没剩下多少地了,费不着他来回跑于是点头:“那行,那我就先回去了。”
“好嘞显哥儿。”
虎娃应了一声抡起锄头就接着干了起来。
随着一声【农业经验+35】的提示音,张显叫上过来通知的小伙,两人跑回到了小山村。
此时村老家挺热闹的,家门前的马车就足有八九辆。
“显哥儿你可真有面,你看那辆马车,乡长都跑来了,我看他还带着亭长,有佚跟游辑呢。”
“乡长也来啦?”张显略微迟疑了下。
汉代的乡村结构颇为的半自主化,可以说县以下,就属乡长的身份最高了,是直接管理乡村的最大官籍。
而亭长则类似于治安主任的存在,负责乡村的治安,征徭役,以及管理驿站的,可以算是手上有兵的那类武职。
至于有佚跟游辑,前者负责征税,后者则是隶属亭长手下的副职。
不过一般只有大乡才设有佚,小乡的话则是啬夫,虽然二者职权相同但在称呼上确有区分。
而亭长之下则是里长了,又或者说是村长,只管一里之地大约百家的样子,而今小山村的里长就是村老的长子。
另外一点就是村老虽然被他们叫做村老,但也同样还是一乡的三老之一,虽无确切职权但却有足够的舆论力量。
可以说汉代的乡野或者后面几个朝代的乡野就是由这些人牢牢把持着的。
今天这是都来了?是来分一杯羹的还是打好关系,依张显判断大概率是后者。
即便是切实的乡村直管,那也得跟上面打好关系才是,以郭家的体量,这些人自然是要好生巴结才对。
念及于此,张显自然也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径直走进了村老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