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忽悠贾雨村
- 说好的红楼,怎么成林妹妹的名字
- 诚实可靠小狗剩
- 2230字
- 2025-04-13 20:22:32
李洛不动声色地打量着贾雨村,而贾雨村亦在审视黛玉。
他记得林如海曾说过,这孩子自幼体弱多病,整日里愁眉不展,这才特意请他来当先生,教些诗书典籍以开解心绪。
然而今日一见,却与他所说的大不相同。眼前的小姑娘虽年龄尚小,却已显露出不凡的气质。不仅没有半分病态愁容,反倒生得清丽脱俗,更奇的是眉宇间隐隐透着一股英气,竟不似寻常闺阁女儿那般娇弱。
贾雨村尚未开口,李洛已上前施了一礼:“学生见过老师,请老师上座。”
说罢转头吩咐雪雁:“快给先生上茶。”
贾雨村微微颔首,也不推辞,二人分宾主落座后便直入正题。
“不知姑娘平日都读过些什么书?”贾雨村捋着胡须问道。
“《千字文》《三字经》这些蒙学的都已读过,四书也略知一二。”黛玉顿了顿,又道:“倒是史书最得我心,平日里常看些。”
贾雨村闻言挑眉,眼中闪过一丝讶异。官宦人家的小姐多爱吟风弄月,这般偏爱读史的倒是少见。
贾雨村眼中精光一闪,追问道:“哦?不知姑娘最爱读哪本史书,哪几章?”
“最喜初唐与南宋史,”李洛眸光清亮,“尤爱唐高祖、太宗,宋高宗、孝宗旧事。先生莫非也有兴趣?”李洛盯着贾雨村,想要看看他的反应。
贾雨村捋须的手猛地一顿,险些扯断几根胡须。他虽只是做过偏远知府,却深谙朝堂风向。这两位圣人的典故,岂是能随意议论的?
他强自镇定,斟酌着回道:“姑娘可是...感动于天家父子的舐犊之情?”声音里带着几分试探。
李洛闻言暗自冷笑,这老小子,睁眼说瞎话的能力不差啊。
但面上不显,只作懵懂状道:“爹爹常说'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却总是不解其意。”贾雨村手中茶盏微微一颤。
这话听着像是寻常童言,可却出自一方大员女儿的口中......他额角渗出细汗,思绪翻涌,林如海乃圣上心腹,自己不过是个革职待勘的落魄进士,与那等朝堂漩涡相去甚远。莫非......这林盐台要试探我?
李洛眼底闪过一丝算计。他就是要让贾雨村胡思乱想,这老狐狸想得越多,才越好拿捏,他本来就是个虚伪、逐利的人。
要说这古代女子确实有诸多不便,若非黛玉是个女子,他早就直接与林如海、贾雨村明刀明枪地谈了。
没错,李洛来之前已经想好了,贾雨村可以利用,此人应该是个才干的,钻营的本事更是一流,日后能做到六部堂官便是明证,如今天赐良机,把他放出去可太可惜了。
想要官运亨通?不先替林家卖命怎么行,不把他忽悠到去跟盐商们拼个你死我活,算李洛白认这个先生。
更何况贾雨村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忘恩负义、心狠手辣,当年受林如海提携之恩,后来进了荣国府却对黛玉不闻不问,只顾着巴结贾府。如今算计他一番,李洛毫无心理负担。
“先生?”李洛轻唤一声,纤指在贾雨村眼前晃了晃,“怎么忽然出神了?”他故作天真地歪着头。
贾雨村闻言连忙整肃神色,拱手道:“姑娘恕罪,方才细思林盐台话中深意,一时竟出了神。”
他话音未落,只见李洛轻轻皱眉,继续说道:“先生有所不知,爹爹最近常与我说些国家大事,总提起致都,张汤这样的古人。可惜我只是个小女子,不能为父亲分忧。”说着眼圈微红,“近日见爹爹为盐务劳神,先生既是大才...”
说罢李洛就开始拿手绢低头假装擦眼泪,还偷偷瞄了贾雨村一眼。
贾雨村瞳孔猛然收缩,心中惊涛骇浪翻涌,好个林如海!我道你许诺我若是教好女儿便能换得举荐,不想竟是要他趟这盐务的浑水!这哪里是盐务,分明是两位圣人的角斗场啊。
一股怒意直冲脑门,却在转瞬间化作唇边一抹苦笑——想起这些年在官场沉浮,处处碰壁的窘迫,那怒火竟顷刻消融。
李洛看在眼里,心中冷笑。这场戏他演得漏洞百出,可越是漏洞百出越好用。
贾雨村这种人根本就不会去找林如海对质的,他只会当成自己终于等来了机会,他只会在不断地猜疑中把自己的臆想变为现实,然后疯一般的扑上去。
即便日后对质又如何,林如海少不得还得夸奖自己几句,乖女儿如此有孝心的为父亲排忧解难,怎能不让人感动呢?
既然先生屈尊当了自己的先生,他这个当学生的,自然要尽心为恩师的前程筹谋。贾先生啊,您且放宽心,学生定当竭尽全力,助您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哪里有危险,就派您去哪里,一个丢官去职之人,为谋复起,便是做些得罪人的勾当,岂非再合理不过?
至于李洛,我只是一个世代列侯,皇帝近臣,四品大员的天真无邪的女儿,又能知道什么呢?
贾雨村定了定神,清了清嗓子“既然姑娘为此忧心,我便说说这两淮盐商的门道。”他眼中精光闪过,来前早已将盐务摸得透彻,或许心底深处,正盼着林如海垂询。
李洛眸光一亮。这些事府里的丫鬟婆子都是不知的,如今贾雨村竟肯说,岂能错过?当即端坐凝神。
“两淮盐商数以百计...”贾雨村压低声音,“但以八家为尊。其中尤以徐、魏两家最盛,这两家手握盐引,竟占了两淮盐课近半之数。”
贾雨村轻抚茶盏,徐徐道来:“说起这徐家,原是前明魏国公一脉...”
“可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李洛适时插话,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贾雨村颔首微笑:“姑娘好见识,正是徐达后人,当年太祖皇帝还在金陵时,徐家倾囊相助。虽本朝未再赐爵,却也格外优容,许其在南直隶经营盐业。”
他略作停顿,声音更低了:“现今当家的是徐鹏举,此人虽行事乖张,屡犯律例,却与金陵甄家结为姻亲。有这等靠山,自然能在两淮盐场呼风唤雨。”
李洛心想确实不一般啊,既是明朝顶尖的贵族,又与皇家有恩,还跟甄家关系不错,难怪这么吃得开。
“至于魏家,”贾雨村捻须续道“乃是正经的书香门第。现任家主魏良辅与扬州知府魏良臣是同宗兄弟,在扬州经营几代,根深蒂固。”
伴随着贾雨村的讲述,李洛慢慢的对这扬州官场和盐务有了更深的了解,二人一个倾耳细听,一个娓娓道来,倒真有几分师生相得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