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高怀得与武行德 一

第67章 高怀得与武行德 一

北宋还有一位名将,由于各种演义戏剧的流传,这哥儿们也广为百姓所知。他继承父亲的衣钵,为人忠厚勇武,同时又倜傥风流、娴于音律。弱冠之年佐父出征,于乱军中左右驰射,所向无前,从此登上军事舞台。此后,他战辽寇、破高平、下南唐,斩将夺槊,尽显猛将风范。他就是北宋名将、渤海郡王高怀德。

高怀德为人忠厚谦逊,这点与他的父亲高行周颇为相似,与其祖父高思继则大相径庭。个中原因很简单,高思继兄弟做事过激,开罪上司,最后共赴黄泉,高行周人如其名,行事周谨,他不仅善于自家保全,而且传承有道,儿子高怀德亦能在乱世之中扬名保身,亦如其字"藏用".

高怀德不好读书,不拘小节,经常与客人不打招呼就闪人。但是高怀德从没撂下过祖传手艺,熟谙军事,勇武善射,他曾经三五天露宿野外,亲手射杀数百只狐狸和野兔。此外高怀德还善于音律,据说能够自己作曲,而且曲韵十分精妙,俨然一副"曲有误,周郎顾"的神采。

公元944年,契丹大军南下,准备狠狠教训一下愿意当孙子但不愿意当臣子的后晋出帝石重贵。石重贵虽然没有十万横磨剑,但好歹也是个血性后生,他立即任命高行周为北面前军都部署,率军先行迎敌。高行周接令后,立即召集部下准备出发。当时高怀德年未弱冠,但常年习武,主动请缨随父北征。高行周爽快地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带着他走上了凶险无比的战场.

高行周率领的晋军先锋在戚城与辽军不期而遇,出帝说好的援军迟迟未至,晋军在辽军的轮番攻击下死伤惨重.高怀德不顾父亲阻拦,抢先出阵向契丹骑兵冲去,他一边冲锋一边驰射,箭不虚发,一连射杀数名骑兵,然后他又冲入敌阵,一番马扑槊刺,杀得契丹军望风而逃。接着他护卫父亲与所剩不多的晋军成功突围,与前来接应的符彦卿会和,免除了一场灭顶之灾。

事后,同样血气方刚的晋出帝升任他为罗州刺史,还赏给他许多珍裘、宝带、名马,以示对他的特别恩宠。公元945年,在高行周改任山东郓城的天平军节度使后,高怀德也改任信州刺史,一个未满二十的半大小子,因功当上地市级干部,还是令人十分羡慕的。

不过此时晋辽局势变幻莫测,晋出帝所托非人,将国家安全交给了一点儿也不靠谱的姑父杜重威,杜重威惧战降敌,第二年耶律德光进入开封,把个好端端的锦绣中原折腾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此时高怀德驻军睢阳.契丹人很想好好教训一下这个娃娃将军,无奈打了儿子恼了老子,高行周急忙率军救援。契丹军在睢阳一带碰上了硬点子,索性转向他处继续自己的无本买卖。就这样,高家父子保住了睢阳。

不久后汉建立,高怀德担任忠州刺史。可惜后汉只维持了三年,没有给他发挥的机会就挂了,高怀德只能跟着父亲在郓州天平军镇守。

是金子总要发光的。公元952年,老高自杀,没了父亲的高怀德挑起了家族重任,担任东西班都指挥使,并兼任吉州刺史。不久又改任铁骑都指挥使,成为后周禁军大将。也许正是从这时开始,他认识了自己未来的舅哥赵匡胤,并迅速向他的军中小团体靠拢。

公元954年,北汉主刘崇勾结契丹,趁后周政权交接之际大举南犯。柴荣是个刚毅之君,他不顾众臣反对,决定御驾亲征,以高怀德为先锋虞候。他率军急进,顺利攻克高平城。之后,柴荣的大军在高平与北汉军展开大战,赵匡胤也一举成名,窜红为柴荣倚重的爱将。

之后,高怀德就跟着柴荣踏上了漫漫的南征之路。南唐将领舒元据守紫金山,并与寿春之间建立了一串连珠营寨,互为犄角,想以此让后周知难而退。可惜,舒元这班将领没有刘仁赡的本事,面对兵强将勇的后周军只能秒怂。高怀德在接到柴荣闯营捉舌头的命令后,立即率领帐下亲从数十骑向南唐军据险而建的连珠垒发起冲击。结果,南唐军看着恍如天神一般的高大将军,胡乱射了几箭,便转身逃遁了。破垒而出的高怀德率领手下众军连夜渡过淮河,向着南唐军的纵深挺进。直到第二天天光大亮,其他寨中的南唐军才发现了高怀德,立马前来迎战。高怀德士气正盛,毫无惧色,带着手下精骑,向着优势敌人发起冲锋,最终以寡破众,顺手擒获南唐副将级舌头一名,很快就探清了南唐军的虚实,回报柴荣。柴荣非常高兴,亲自将高怀德召至自己的行在大赞特赞,并当面赐给他专征节钺。

再后来,柴荣北征契丹,高怀德与柴荣的死忠粉韩通率军先期抵达沧州。高怀德不等大军围合,抢先对沧州南关发起冲锋.之后,他又受命进攻内三关之一的瓦桥关,一战就降服了关主姚内斌。

就在高怀德准备继续扩大战果之际,柴荣驾鹤西游,后周迅速陷入主少国疑的囧境,各路野心家都开始未雨绸缪。高怀德经历过数朝更迭,自然站队兵强马壮、风头正盛的赵匡胤。新皇帝柴宗训大封群臣,高怀德也跟着沾光当上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兼任江宁军节度使,成为禁军中名列前茅的大将。

新皇帝柴宗训还没来得及改元,就遇上了"点检做天子"的怪事,哭哭啼啼地禅了位,显德七年变成了建隆元年。老百姓们已经习惯了改朝换代,用"匕鬯不惊"来形容这次政变应该是最妥帖的了。

赵匡胤上台后,任命自己的好哥哥慕容延钊做了殿前都点检,好弟弟高怀德做了殿前副都点检。

宋太祖有妹二人,一妹夭逝,追封为陈国长公主,一妹出嫁米福德,不幸夫亡,竟致寡居,太祖封她为燕国长公主。公主韶年守孀,寂寞兰闺,对着春花秋月,尤觉悲从中来。自从宋祖为帝,阖宫统是欢忭,独公主整日里颦着双眉,并不见有解颐的时候。太祖情笃同胞,瞧着这般情形,自然格外怜悯。可巧高怀德适赋悼亡,他遂想出一个移花接木的法儿,玉成两美。高怀德生长将门,素有膂力,且生得一副好身材,此时正在壮年,理应速续鸾胶,再敦燕好。太祖遂与太后商议,拟将燕国长公主嫁与怀德。杜太后迟疑道:“这事恐怕未便做得。”太祖道:“我妹华年,不过逾笄,怎忍她长守空闺,终身抱恨?”杜太后道:“且待我问明女儿,再作计较。”太祖退出,太后即召入公主,与她密谈。公主听到再嫁二字,不禁两颊微酡,春心已动。支吾对付道:“我兄贵为天子,无论宫廷内外,均应遵他命令,女儿怎好有违?”说到“违”字,脸上的桃花,愈现愈红,自觉不好意思,即拜别出室去了。宋太祖闻妹有允意,即谕赵普、窦仪作伐。两人欣然领命,即与怀德面商。高怀德也尝见过公主,姿色很是可人,况又是天子胞妹,娶为继室,就是现成的皇亲,乐得满口应允,毫不支吾。普、仪大喜,即去复旨。当饬太史择定吉日,行合婚礼,是时文武百官相率趋贺,宾筵丰备雅乐铿锵,说不尽的繁华,描不完的热闹。怀德出房陪宾,等到酒阑席散方才归寝。公主已易浅妆和颜相迎,大家都是过来人,当即携手入帏,同圆好梦。从此情天补恨,缺月重圆,好算是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从此高怀德当上了燕国长公主的第二任丈夫,也就是那个拿着擀面杖追打哥哥的赵二娘。因为两人都不是初婚,他的两个儿子高处恭、高处俊也不是公主所生。他与公主只留下一个女儿高婉灵,因为沾了长公主老妈和英雄老爸的光,高婉灵被封为长乐郡主,这一点连她的两个哥哥都望尘莫及。

高怀德不久移师滑州,充任关南副都部署.

作为赵匡胤手下的一流重将,高怀德与石守信一起向李筠发起联合进攻。绝望之余的李筠最终火遁升天。之后,高怀德又参与平定李重进在扬州发动的叛乱,再一次把一个活生生的叛藩逼进火海。

以雷霆手段迅速平定两大强藩的叛乱后,赵匡胤终于可以安心地品尝当皇帝的滋味了。为了彻底解决藩镇问题,不让新兴的宋朝变成后宋,赵匡胤一改"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的原则,大摆宴席,当着那些帮自己黄袍加身的兄弟们,上演了一出感天动地的"杯酒释兵权"。作为禁军二把手的高怀德当然响应领导号召,痛快地交出了捂了多年的禁军兵权。

宋太宗赵光义上台不久,高怀德身染重病,赵光义立刻派出太医王元佑和道士马志前去其府上看病。这种"巫医一体"的专家组合,高将军想不好都不行。

第二年,病愈的高怀德跟随赵光义前往太原,完成了赵光义毕生最牛的灭亡北汉之役。赵光义虽然得位不正,但倾其一生之力,搞定了赵匡胤一直搞不定的北汉,也算是空前绝后吧。

公元982年,高怀德刚刚改任武胜军节度使,就于当年七月病逝.一代名将在北宋重文抑武的洪流下终于平稳地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可能有人觉得高怀德不应该在北宋建立之后那么寂寞,于是给他编排出一个同样英武不俗的弟弟高怀亮,哥俩一路杀杀杀,直杀到双双死于伐辽军前。更有甚者,不满足于高家三世而斩,有人刻意将高家的故事向后传承,竟然传到了北宋末年,整出个横空出世的英雄高宠,枪挑铁滑车,再次将高氏英勇无畏的武风发扬光大。

武行德生于公元908年,此时的朱温已在后梁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一年了,可是天下仍然乱得可怕。

武行德从小家境贫寒,每天以打柴为生,因为有副好身板,身大力不亏,所以他打的柴格外多,乡人称他"一谷柴",因为柴打得多,所以他的小日子过得还算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