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记者来了

改稿结束,张盐重新回到了他忠实的白天鹅厂。

自从那首《镜中》发表之后,张盐在厂子里颇有些横着走的架势。

本来因为长得好,就有不少女工对他格外关注,现在又多了个诗人的头衔,写的还是爱情诗,常常有女工在工作间隙跑到保卫科偷看张盐,议论纷纷,捂着嘴巴笑。

科长刘爱军爱说些粗俗的玩笑:“知道的以为这是保卫科,不知道还以为是窑子......”

此时,我们的保卫科花魁张盐正在指导赵健康如何写一本武侠小说。

越和赵健康聊,张盐越惊讶赵健康对通俗小说的天赋,他对很多爽点都无师自通,甚至都不用张盐点拨,自己就琢磨出了“想要读者看的爽,主角必须有奇遇”这条真理,他甚至下笔写了三四千字,字歪七扭八的,和张盐属于是卧龙凤雏,内容却可圈可点。

赵健康打算写的小说名字叫做《寒山缥缈录》,讲述了一个被全家灭门的唐朝少年,误坠山崖,获得一本《寒冰神功》,然后修炼复仇,扬名天下,抱得美人归的故事。

嗯,主角姓赵......

张盐本来还建议赵健康这本小说要开后宫的,大侠嘛,处处留情很正常,没点个风流债,那还能叫大侠吗?

但是被赵健康断然拒绝了,他表示,自己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社会主义优秀接班人,怎么能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和主角有关系的女人不要多,四五个也就够了......

这句话惹得张盐给了他一脚,表示自己羞于与赵健康这样的淫贼为伍。

两人正玩笑着,科长刘爱军突然放下手里的《象棋残局大全》,压低声音对众人说:“都精神点,厂长来了,把乱七八糟的东西都给我收下去!”

张盐朝窗外看去,厂长贺强正带着十几个人朝保卫科走来,厂长亲自作陪,看来这些人地位不低啊,其中还有个人扛着个照相机。

贺强的声音中气十足:“来,我介绍一下,这里就是保卫科,张盐的工作地点,来,爱军,把张盐喊过来,《金市日报》的记者同志来采访......”

聊了几句之后,张盐才知道,原来这一行人浩浩荡荡是奔着他来的。

《金市日报》,是除了新华和人民两家之外,在金市影响最大的报纸,甚至金市人民对这份日报的认可度还更高些,毕竟是本土报纸,更贴近民生,《金市日报》在最辉煌的时候,还打破了地方的局限,常常被人和《南方都市报》相提并论。

《金市日报》的记者王知暗是个文艺青年——记者很少不是文艺青年。

尤其是那个年代的记者,他在最新一期的《诗刊》上看到《镜中》就欲罢不能了,他觉得,这首诗就像是一场轻柔的雨,湿润了所有人的内心。

就在前天,他和爱人吃饭的时候偶然提起这件事,没想到从来不看书的爱人竟然也知道这首诗,还说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她表姐厂里的一个保卫科干事,前不久还擒获了凶犯哩,长得可好看了。

作为一个记者,王知暗敏锐地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采访价值,一个能生擒歹徒的保卫科干事竟然是个诗人,这种身份的反差让人有极大的好奇。

王知暗立刻上报主编要求采访,不出所料,主编很快批准了这个选题。

白天鹅厂长刚收到采访通知的时候也很意外。但一接洽,发现是露脸的好事,并表示,如果能顺便采访一下工厂,那就更好了,车马费少不了。

那时电视、收音机等等都有限,人们了解信息最广的渠道就是通过报纸,在报纸上被采访然后改变命运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不由得厂长贺强不重视。

整个东国成立以来,记者地位最高的时候应该就是八十九十年代,他们是真正的无冕之王。

现在无冕之王王知暗就站在张盐面前。

作为一个记者,王云生见过太多形形色色的人。

但张盐身上的气质,和他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不一样,虽然穿着都以蓝黑为主,但他身上似乎有种疏离于此地的气质,就好像......好像不是这个时代的人。

这就是诗人吗,怪不得能写出这么好的诗。

“张盐,这是《金市日报》的记者同志,听说你的诗发表在了《诗刊》,特意来采访你的,我们厂出了你这样一个人才,厂子以你为荣啊!”贺强有意在“厂子”两个字上加了重音,他希望张盐能明白他的意思。

“哦,记者同志你好,我是张盐。”张盐打量着对面的这个穿蓝色中山装戴厚框眼镜的中年记者。两世为人,他还是第一次被采访,还挺好奇记者这个群体的,当然,他说的是真正的记者。

“你好,张盐同志,我叫王知暗,是《金市日报》的记者,今天过来采访你和你的诗,要不,我们换个安静点的地方聊?”王知暗伸出手,和张盐握了握。

这是白天鹅厂为数不多的几次记者来访。厂长自己带的人,保卫科的人,还有看热闹的人,已经将场面围的水泄不通。确实也不方便采访。

“对、对,这么吵也不适合采访,来记者同志,走,我们到会议室去!”说着,贺强就要把人厂区里引。

他一边走,一边和旁边的王知暗介绍白天鹅厂的情况,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只要能捎带着提两句白天鹅厂,他就代表他们厂所有员工感激不尽。

王知暗几次想打断但都没有成功,因为他是来采访张盐的,张盐倒觉得好笑,贺强是个敏锐和机灵的人,因为八十年代,国营厂的地位还很稳固,其实他作为一个厂长,用不着对一个记者费如此多口舌,但贺强觉得,只要能为厂子好,他做什么都可以。

就是不知道,在九十年代那波改制的潮流中,贺强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你们厂长还真是热情......”终于到了会议室,王知暗以采访要紧为由,总算支开了闲杂人等。

张盐决定镇镇这个王知暗,随口抛出一个金句:“没办法,当我们在岁月静好的时候,总有人在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