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猫耳洞里的电波

交趾前线某个猫耳洞里。

所谓猫耳洞,是由于这类军事工事的洞口特别狭小,其形状恰似猫的耳朵,故而得名。

一个正常人若想进入猫耳洞,第一步就得费一番力气往里面钻才行。

等好不容易钻过了洞口,就会发觉里面的环境相较洞口处也没大很多,洞里环境闷热又潮湿,气温常年超过40度。

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霉菌味、汗酸味,夹杂着腥臭味,污浊不堪,让人呼吸都透不过气来,还有不少老鼠窜来窜去。

张家的大儿子张材正一丝不挂的蹲着抽烟,旁边几个同样一丝不挂的战士也吞云吐雾,烟雾缭绕,甚至看不清互相的脸。

不是张材他们不想穿衣服,而是害怕“烂裆”。

受条件所限,猫耳洞中的战士们压根儿就没多少机会能洗澡,所以只能长时间都穿着同一件衣服,特别是那些贴身的衣物,穿久了已经变得特别僵硬了,根本就没办法正常换洗。

在日常作战的过程中,这些衣物会持续地与身体上皮肤相对薄弱的部位产生摩擦。皮磨破,细菌就顺着伤口侵入到身体内部,最终致使身体出现发炎病变的情况。

所以,有的战士干脆把身上的衣服一股脑儿全脱了下来,一件都没留,就这样赤条条地待在猫耳洞里。

在洞里,通常情况下只有两种食物,罐头和压缩饼干,只能饱腹,没有任何味道,吃多了烧心,缺水的时候,吃饼干都割嗓子。

因此,战士们为数不多的解闷方式就是抽烟。

有个曾经在交趾地区作战的某侦察大队指挥部,在指挥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战斗时,6个人抽了14条烟,总共140盒。算下来,平均每人每9分钟就抽一支烟。

.....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战斗,张材从副连长升任了连长。整日里就是血火纷飞,他已经记不得自己多少次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了,他觉得,能活着就已经是莫大的幸运......

洞外似乎要下雨了,张材甚至能从空气中捞一把水汽。

“牙咬紧。”张材叼着烟把药粉洒在新兵王挺的伤口上,药粉在潮湿空气里结成灰白疙瘩,不易起效,他朝着伤口上喷了一口烟,这才好些。

张材甚至总结出了经验,大前门效果最好。

张材看着这个胡茬才冒出来的新兵,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两个弟弟,张盐在保卫科应该挺好,工作稳定,也能陪着爸妈,张绛估计么没少挨爸妈打......

“连长,连长,我弄了只野鸭!晚上打牙祭!”小战士雷俊站在洞口,拎着只比鹌鹑大不了多少的野鸭献宝一样嚷嚷着。

“消停会儿!”张材轻拍了雷俊一下,“再招来炮弹,咱这洞可经不住第二轮塌方。”

张材接过鸭子:“吃鸭子,你们都是外行,在我们金市,人人都是吃鸭的行家,我来整这个鸭子,今晚你们有口福了!”

“算了吧连长,你都说八百回了,我们也不知道盐水鸭啥味啊!”通讯员马山悠悠道。

“等把这些猴子打完了的,都跟我到金市,鸭子管够,撑死你们这些狗日的......”

张材说完之后,空气中突然一阵沉默,每天都有人死去,能活着到仗打完着实不容易......

“连长,要不听听收音机啊,明天就上缴了......俺还没听过收音机呢......”王挺指着边上从交趾特工身上缴获的收音机,很是期待。

烟雾缭绕中,战士们的眼里都是期盼,战士们平时在猫耳洞里的日子太苦了,只要稍微有点不一样的,就能让他们高兴很久。

张材狠狠地抽完最后一口烟,看着周围热切的眼神,一咬牙,反正明天就交了,就听这一次:“听!马山,你来调频!”

“收到!”通讯员马山熟练地拿过收音机,摆弄了几下,但却滋啦滋啦没有人声。

“本来洞里信号就弱,外面要下雨了,信号就更糟......”马山有些沮丧。

“没事,我马上弄鸭子给你吃!”张材安慰了马山,准备拔鸭毛。

这时,原本滋啦滋啦的收音机突然传出了隐隐约约的人声,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发出一点杂声,马山小心翼翼地调动旋钮,让人声得以辨认: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

是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猫耳洞的战士们听的如痴如醉。

“真好听......”王挺喃喃道,伤口似乎都不疼了。

但这歌声只持续了半分钟,声音又变得滋啦滋啦,于是马山继续调动旋钮:

“......这里是XX电台,最近,《新华日报》的一篇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轰动,金市白天鹅厂的保卫科干事张盐关于人生的看法,让不少年轻人产生了共鸣......”

一开始听到张盐的名字,张材还以为是重名,毕竟他还是很了解自己的弟弟的,安安稳稳挺老实的一个人,怎么会弄出这么大的动静?

可是金市白天鹅厂保卫科干事这些前置条件让他又疑惑了,这分明就是弟弟的单位啊,第一天上班还是他和父母送去的......

难道真的是他?张盐?他怎么还上报纸了?而且还是《新华日报》,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的一位听众来信说,他听了张盐那句‘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之后很受触动,这让他想到了他远在交趾前线浴血奋战的好朋友,因此,这位听众想对所有正在交趾前线奋战的将士们说,你们辛苦了,正是有你们的浴血付出,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祖国和人民等着你们回来,凯旋那日,美酒等着你们,不醉不归!”

......收音机又变得滋啦滋啦,马山不死心,反复调弄旋钮,但再也听不到任何人声......

张材见状,给每个人散了支平时舍不得抽的大前门“......吃鸭子!今天让你们吃的开心!正宗的金市味道!”而后他蹲下来,仔细地拔起了鸭毛。

马山放下收音机,从旁边衣服的内兜里掏出一封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的家书,他举着残破的信纸轻声念:“娘给你说了门亲,她很满意,说等你回家看看......”

洞顶突然漏下水柱,钢笔字在信纸上洇成蓝雾,把“等你回家”四个字冲淡了。

“我一定回去!”马山心想。

来自青海的王挺,来自金市的张材,来自川省的马山......每个人都在盼望着归期的美酒。

猫耳洞外,已是大雨滂沱。

听不到来自祖国的电波,但战士们的心里无比坚定,

一定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