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
随着一阵悠长的汽笛声,火车进站了。
八十年代的绿皮火车,还是烧煤的,平均速度只有每小时四五十公里到六七十公里,只有路况特别好的地方车速才能超过八十公里。
绿皮火车通常前面是行李车和邮政车,存放旅客托运的行李和邮件,配有押运员。接下来是硬座车厢,这是普通乘客主要乘坐区域。再往后是餐车,接着就是硬卧车厢,每节车厢设66个铺位(上/中/下三层)。
最后就是软卧车厢,软卧车厢也只有少部分车次才有,是毫无疑问的高等级车厢,多为领导干部或外宾使用,四人包厢带推拉门。
绿皮火车最普遍的现象就是容纳量大、内部座位之间十分狭窄,进站人挤人,上车像冲锋一样,有的为了占座位甚至从窗户往里爬。车厢内更是人多的没有插足的地方,经常没有座位,还要站上一路。
因此,边笑给张盐准备的软卧车票可谓是弥足珍贵了。
这不是用钱就能买到的,那个时候,什么东西都和级别挂钩,老百姓有张硬卧就不错了。
尤其是农村的,如果谁坐过一次火车,那在村子里都能吹半年......
彼时绿皮火车没有配备空调,只有最北方通往苏联的几条线路的火车才配备了空调。
可谓冬天是冰箱,夏天是火炉。
车马很慢,漫漫旅途,三五好友,几个小菜,最好再来一瓶小酒,绝对是旅途中最好的消遣方式。
......张盐站在站台上,两手空空,因为东西都在谢兰和张慈瑞手里。
“儿子啊,这次去BJ,一是争光,二是要好好照顾自己,我听说BJ风沙大,冷,你要多穿点衣服啊!别把自己冻着,记住了!”谢兰很不放心,这还是张盐第二次离家出远门。
上一次是张盐上山下乡,那段时间,她没有一晚上是能睡好的,现在张盐又要离家,虽然是领奖去,但她还是放心不下,总觉得还缺了什么。
她早早的给张盐准备了换洗的衣服,吃的东西,用的东西,零零碎碎都按照类别放好,非常细致周到。
“......行啦,他也不小了,当父母的要学会放手,孩子才能长大吗,而且他这次去BJ又不是不回来了,最多也就半个月,你就放心吧。”张慈瑞叼着一根烟,悠悠然稳坐钓鱼台。
“......那是谁昨天晚上睡不着的!”谢兰回怼道。
“......再说了,儿子这次去京城是领大奖的,你没听文化馆边组长说吗,全国就三十五个,全省就三个,我们儿子就有一个!这多了不起!换在以前,那就是英雄,我就是英雄母亲,我对英雄好点怎么了?你还装起来了。”
“去,英雄他爹!给儿子买点橘子去!”谢兰霸气一指,她总算想起来了,水果!没有水果,一路上嘴里肯定没个换味的,橘子好,水分足,味道还好闻。
张慈瑞小声埋怨着买橘子去了,隐隐能听到他说:
“京城我又不是没去过......”
张盐觉得大包小包拎的累赘,就说:“妈,那橘子一路上都有卖的,我想吃自己买呗。”
“瞎说,外面的橘子没有金市的好吃!”
张盐望着张慈瑞的背影,朱自清那篇著名的文章就不自觉出现在了他脑子里。
你不要走动,我去给你买几个橘子......
......主要他确实也走动不起来,列车还有四十多分钟发车,谢兰一直和他说这个说那个,临了,还掏给他一百元钱。
谢兰说着说着自己眼睛红了:“儿子,妈平时不是舍不得花钱,就想多攒点钱给你们哥仨结婚,现在你去京城领奖,这是大事,别抠抠搜搜的,让京城人看不起,该花就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就当是去旅游了!”
张慈瑞也提着一兜橘子回来了,接着他从兜里像是变魔术一样,掏出几包中华香烟,“儿子,烟拿着,你去那种场合就要抽好烟。路上多注意安全,硬座车厢就不要去了,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到了BJ,更要注意......”
......那个时候,中华香烟作为特供商品,主要供应驻外使领馆和外宾,普通消费者无法在市场上购买,价格约2元一包,实打实的高端香烟。张慈瑞的这几包中华,也是平时省下来的。
在谢兰和张慈瑞的的声声嘱咐中,张盐,终于踏上了1980年的绿皮火车。
推着车子的小商贩,拎着大包小包的人,来来回回的巡警......硬座车厢门口挤了很多人,有的甚至还从窗户上钻进去,底下人也都齐力协助,帮他托举,
虽然没有后世阿三那么夸张,但是也不遑多让了。
只能说,那样的火车奇观之所以能够出现,很大程度上还是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那句话说的还是很有道理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面对这种情况,检票员甚至不检查每个人的车票,只能让人们上车再说。之后,他们会回过头来检查并处理未验票的情况,进行补票操作。
相比之下,软卧车厢门口就“文明”很多了,因为乘客很少,甚至检票员都要比硬座的检票员要好看(硬座是男检票员),是一个俊俏的微笑女青年。
张盐递上自己的车票,女检票员上下打量了他一下,软卧车厢的乘客年龄普遍偏大,像张盐这样的年轻人,她见得不多,更何况长得还如此帅气,就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乘客您好,你的铺位在进去左手边第二个,祝您旅途愉快!”
张盐道了声谢,拎着自己的行李就往里走,幸亏边笑给他弄了张软卧票,不然从金市到京城二十多个小时,硬座实在难熬,铁腚也顶不住。
软卧包厢门是关着的,似乎是有人,张盐先敲了敲门,里面穿来一个中年男声:“进!”
张盐于是推门而入,一个软卧包厢是四个铺位,里面已经有了三个人,似乎是一家三口。
一个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
一个气质优雅的美妇人。
还有一个看上去很青春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