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是2025年4月4日,清明节,外头飘着毛毛雨。我坐在杭州的公司里,看着大厅墙上挂的锦旗,突然想起十七年前。
那会儿我刚上小学,天天趴窗台看邻居孙婆婆带七八个娃娃。老太太有件蓝布褂子,六个兜装着各家的奶瓶、药片、小玩具,比现在年轻人手机记事本还管用。
我这辈子就跟“照顾人“较上劲了。2017年考大学报的社会学专业,结果调剂到湖南大学计算机系。大二那年部队来招人,辅导员说:“你小子这细心劲儿,还爱跑步,该去军队锻炼锻炼。“
一语惊醒梦中人,两年的军旅生涯,让我的性格更加刚毅,严格约束自己,一遍一遍的突破自己的体能极限。
去年退伍进了家政公司,见着五十多岁的李大姐背着二十斤重的工具包爬楼,包里还装着根本用不着的擦窗器。最气人的是公司规定:保姆不准在雇主家热饭。有天中午瞅见王姨蹲在消防通道啃冷包子,怀里还揣着给老人测血糖的仪器,我当场把公司培训手册摔了。
我爱客户,我爱阿姨,我更爱这个行业。我理解客户的需求,但我不认为客户的需求是不把阿姨当人看。客户根本不是这样想的,更不会这样做。我思考了很久,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带着这个问题,我不停的考察市场,中途读了几本书,除了去一些北上广深的大城市做调研,还去了趟日本,因为日本的服务业还是很专业的。我终于发现了这个行业的问题:家政公司为了圈钱,把阿姨当成劳动力,连忽悠带骗的哄雇主签合同,然后就不理人。我悲愤,更愤怒。但我可以改变这些,或许这也是商机。
拉上了发小陈阳,他在保险公司干了五年的人力资源。顺便拉上了一个专门搞技术的发小,我们合伙开了公司。从小有规模,到财务自由。我不认为我比同行更优秀,我只是愿意多听一听客户的诉求,深入了解阿姨掌握的技能。把合适的阿姨匹配给合适的雇主,这就是我的成功之道。永远感谢曾经的家政公司董事长投资了我们 100万,他是我的贵人。
现在我们的保姆背的是轻便包,按每家需求配东西:照顾婴儿的包里有恒温奶瓶套,伺候卧床老人的包带自动报警尿垫。上周有个客户说:“你们这包设计得讲究,跟瑞士军刀似的。“
看着窗外雨丝里来来往往的保姆电动车,忽然觉着这行当该换个活法了。上个月我们完成了家政服务业备案,拿到了最权威的牌照。听说下个月要去开行业交流大会。我准备带李大姐她们去会上说说:保姆不是老妈子,是正儿八经的技术工种。就像孙婆婆那件蓝布褂子,针脚密实了能传三代,行业立了规矩才能走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