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吏部左侍郎

群臣瞬间就开始议论纷纷,毕竟科举可是一个大事件。

朱高炽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

“钱太常,此言当真?”

“你可知如果骗我,我虽只是太子,却也可以判你一个欺君之罪。”

朱高炽冰冷的一张脸,对方和汉王府走的很近。

这钱仲益甚至可以说是本来就是汉王府的人。

这算是第一次自己监督科举,如果被爆出来有人用了造假的手段进入朝堂,那也是对他的一种羞辱。

“臣自然是有证据的,还请太子殿下传唤大儒宋子义。”

中年人跪在地上神色格外的坚决,朱高炽他脸色变化了一阵,还是挥了挥手。

“传,大儒宋子义。”

伴随着太监的话音落下,一个身穿儒袍的中年人有些踉跄的走了进来,此人正是宋子义。

朱瞻玉饶有兴趣的看着此人,他并不怀疑对方会来攻击自己,因为自己派出去的暗卫不是这帮人可以查得到身份的。

而对方之所以在朝堂之上就直接引爆这颗炸弹。

朱瞻玉的目光侧头看向了站在台上神色阴晴不定的朱高炽。

笑死了,又给太子扣锅。

“臣宋子义在几个月前受人威胁,那些歹人强迫我让一个人进入科举。”

“鄙人誓死不从,他又用我家中的妻子和女儿作为要挟。”

宋子怡跪在地上涕泪横流,表现出了一副十分可怜的样子。

朱瞻玉突然想起了信中的那一句。

“吾父亦非贼人,亦非小人也,亦非君子,其非人也。”

他突然有些想笑,但是这个场合明显不合适,只能强行憋住。

只不过他想笑,其他几个人神色却是十分的难看。

尤其是朱高炽,他的目光死死的盯着面前的宋子义。

这位当朝的太子殿下以宽厚仁义闻名。

这是盛名也是一把刀,他如果被爆出来暗中派遣人手威胁举办科举的考官,这件事情可大了。

“宋子义你可有证据证明有人强迫于你?”

“本次会试排名第13的陈孝文,就是那些歹徒安排过来的人。”

“臣愿与陈孝文对证公堂。”

朱高炽死死的盯着向自己叩首的宋子义,他的脸上突然露出了一丝笑容。

“好啊,很好,来人宣陈孝文入宫。”

群臣在下面议论纷纷,朱瞻玉则是有些无聊,足足过了小半个时辰一个一身白衣的青年才走了上来。

青年面容清秀身穿一身白衣,刚刚过来就直接叩拜行礼。

“草民陈孝文见过太子殿下。”

“陈孝文有人说你在科举方面徇私舞弊,可有此事?”

朱高炽的目光看着陈孝文,对方的身体都微微的颤抖。

底下的几名官员眼中都闪过喜色,这些人都是汉王府的,只要确定眼前这个陈孝文有问题。

然后就可以把一顶大锅扣在太子的身上。

至于证据?那玩意儿不是可以随便编的吗?

“绝对没有,绝对是有人诬陷草民,草民绝对没有徇私舞弊。”

“混账,你找人威胁我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光明正大的事情。”

宋子义的目光恶狠狠的盯着陈孝文。

“小子,没想到我会反水吧?你敢用我的妻子作为威胁,你可知他们此时已经被汉王保护起来!!你的党羽马上就会被捕!”

陈孝文抬起脑袋,有些不知所措的看着面前的男人。

他刚想张嘴说什么,朱高炽却直接敲击案板打断了他的话。

“锦衣卫指挥使可在?”

“臣在”

朱瞻玉一步踏出恭敬的站在朱高炽的面前。

“把你昨天秘密送到皇宫的密案当众给大臣们读一遍。”

“臣遵旨。”

朱瞻玉恭敬上前接过了太监手里面的一封密信。

“臣于科举第一天发现科举存在问题。”

“科举为期三天却有超过10人在当天就离开了科举考试。”

“而且根据臣的调查这些人的答卷被单独的摆放在了一起。”

“臣统计了这些人的名字,其中有9人正是本次科举考试的前20名。”

朱瞻玉虽然低着头,但是他的话语却让不少的群臣神色都是大变。

这些群臣大部分还是科举考试出来的,虽然有超过一半的人都是权贵和贵族子弟,但是还是有一部分是平民出身。

而平民出身能达到这个地步没有一个是傻子。

这些平民出身的大臣几乎瞬间就明白了发生了什么,他们不少人的目光都带着浓烈的愤怒。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将更是一步踏了出来。

“太子殿下,这明显是有人暗中控制科举考试,此为大罪当诛九族!!”

“臣,附议!!”

“科举考试乃我大明之根本,某些世家门阀暗中勾结科举主考官行如此狗碎之事,当为我大明文人之耻。”

这些人来自于不同的党派,理智都在告诉他们不应该说话,因为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老大做的。

但是事实就是大部分人都站了出来。

明朝的问题不比任何朝代少,但是明朝的风骨却比任何朝代都强。

作为汉族的最后一个朝代,明朝最不缺的就是风骨和傲气。

上道君王的:“天子守国门,君子死社稷。”

下有杨继盛的:“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而前有于谦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后有戚继光的:“小筑暂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麈坐谈兵。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而此时面对群臣的激愤,没有人敢站出来说理。

哪怕是那些出身贵族的官员,也大部分站在一旁神色极为的愤怒。

甚至因为有一个文臣想要辩解两句,被一个武将直接摁倒在地数位武将和文臣一起围攻。

直到过了半个多时辰,这些人的情绪才缓解下来。

“我理解诸位的愤怒,我也十分的愤怒,科举是为了国家培养人才,而不是给一些蛀虫往上爬的机会。”

“锦衣卫都指挥听令。”

“臣在。”

“本太子命你暂代吏部左侍郎之职。”

“蹇义此事你有所失职,现在调你为吏部右侍郎辅佐朱瞻玉。

“查明科举舞弊案件绝不允许这种事情再次出现。”

“臣遵旨。”

两个人齐齐下跪。

朱瞻玉侧头看了一眼这中年人,对方可不简单,不但在建文时期就深受重用来到朱棣时期依旧深受重用。

现在更是太子的人,太子这是明贬暗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