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张温谏言止换将,黄巾势颓欲乞降朱儁不同意

洛阳,巍峨的皇宫在日光下庄严肃穆,琉璃瓦反射着刺目的光。太和殿中,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压抑。汉灵帝刘宏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眼神中透着焦虑与烦躁。下方的文武百官们个个噤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触怒了这位年轻却又满心忧愁的天子。

“诸位爱卿,这宛城之战久攻不下,朱儁等人数月未竟全功,北线的董卓更是不堪,一座小城都数月难克,这让朕颜面何存?如今有奏议要召回朱儁,众卿有何看法?”灵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

话音刚落,一位大臣站了出来,此人身材瘦削,面容冷峻,正是主张召回朱儁的御史大夫周景。他拱手作揖,朗声道:“陛下,朱儁出师许久,耗费钱粮无数,却未能平定宛城的黄巾军,实在是辜负了陛下的信任与重托。臣以为,当务之急是召回朱儁,另派良将,以免延误战机,损我大汉威严。”

此言一出,大殿中顿时响起一阵窃窃私语。有的大臣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周景的看法;有的则面露犹豫之色,似乎在权衡利弊。就在这时,司空张温站了出来。他身形高大,气质沉稳,身着华丽的朝服,每一步都迈得不疾不徐,尽显朝堂重臣的风范。

“陛下,老臣以为不可。”张温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当年秦国任用白起,燕国任用乐毅,皆是旷日持久方才克敌制胜。朱儁将军先前讨平颍川黄巾军,已有显著战功。如今他率部南征,作战计划已定,此时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况且将士们与朱儁将军配合默契,贸然更换主帅,恐会扰乱军心,于战事极为不利。陛下应当给予朱儁将军足够的时间,让他得以施展谋略,必能平定宛城。”

张温的一番话有理有据,不少大臣纷纷投来赞同的目光。周景却不服气,上前一步反驳道:“张司空所言虽有道理,但如今战事紧急,前线将士久战疲惫,士气低落。朱儁将军既然无法迅速取胜,就该当机立断换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张温微微一笑,不紧不慢地回应:“周御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岂是轻易换将就能解决问题的?朱儁将军足智多谋,作战经验丰富,他对黄巾军的了解远非常人可比。此时贸然换将,新帅不熟悉战况,又要重新部署,反而会给黄巾军可乘之机。依老臣之见,陛下只需给予朱儁将军些许鼓励与支持,他定能不辱使命。”

两人你来我往,争论不休,其他大臣们也各自发表着看法,大殿中一时间吵得不可开交。灵帝听得心烦意乱,揉了揉太阳穴,说道:“好了,都别吵了。让朕再想想。”

而在宛城战场,经过连日激战,黄巾军已被汉军逼入绝境。韩忠接替赵鹏成为主帅后,看着城中疲惫不堪、伤痕累累的将士们,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凉。城墙之上,寒风呼啸,吹得黄巾军的旗帜猎猎作响,却无法吹散他们心中的阴霾。

“兄弟们,咱们已经坚守了这么久,可如今汉军势大,咱们该如何是好啊?”一名年轻的黄巾军士兵望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汉军营帐,声音中带着颤抖和绝望。他的脸上满是尘土和血迹,眼神中透着恐惧与迷茫。

韩忠拍了拍他的肩膀,强打精神说道:“别怕,咱们黄巾军向来不怕死。但如今看来,硬拼下去只会白白送命。为了兄弟们能活下去,我决定向汉军乞降。”

此言一出,周围的黄巾军士兵们顿时炸开了锅。有的面露惊讶之色,有的则愤怒地表示反对。

“大哥,咱们怎么能投降呢?咱们都是为了百姓,为了反抗这吃人的朝廷才起义的,投降了岂不是背叛了大家?”一名身材魁梧的黄巾军将领大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不甘的怒火。

韩忠长叹一声:“兄弟,我又何尝愿意投降?但如今咱们弹尽粮绝,士气低落,再这么下去,所有人都得死。投降或许还有一线生机,能保住大家的性命。”

众人听了,都沉默不语。他们心中明白,韩忠说的是实话,但要他们向曾经反抗的朝廷低头,实在是心有不甘。最终,在韩忠的坚持下,黄巾军还是派出了使者,前往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