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仓促应战

在朝堂一片混乱与迷茫之际,东汉朝廷终究还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仓促应对黄巾起义的严峻挑战。汉灵帝刘宏在万般无奈之下,将目光投向了大将军何进,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他坐在龙椅上,身体微微前倾,眼神中满是焦虑与期待,急切地说道:“何进,如今局势危急,朕命你为大将军,速速集结兵力,保卫京城,切不可让黄巾军踏入京城半步!”

何进领命而出,大步流星地迈向军营。此时的军营,早已被紧张的气氛所笼罩。士兵们神色匆匆,奔走于各个营帐之间,搬运着武器和粮草。何进身着厚重的铠甲,那铠甲上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腰间悬挂着一把锋利的佩剑,剑柄上镶嵌的宝石散发着幽冷的光。他站在点将台上,目光如炬,扫视着台下排列整齐的御林军。这些御林军身着鲜亮的铠甲,手持长矛和盾牌,然而,何进心中却清楚,他们虽表面光鲜,但平日里养尊处优,缺乏实战的磨砺,面对如狼似虎的黄巾军,究竟能发挥出几分战力,实在难以预料。

“众将士听令!”何进的声音犹如洪钟,响彻整个军营,“黄巾军叛逆,妄图颠覆我大汉江山。如今,保卫京城、守护陛下的重任落在了我们肩上。你们必须奋勇杀敌,用你们的热血和生命,捍卫我大汉的尊严!”士兵们齐声高呼,声音响彻云霄,然而,何进却从他们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与不安。

与此同时,朝廷紧急下令,自函谷关、大谷、广城、伊阙、渑池、轵关、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关口设置都尉驻防。这些关口,皆是京城的重要门户,地势险要,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都尉们率领着士兵们抵达关口后,立刻投入到紧张的防御工事修筑中。他们挥动着锄头和铲子,在关隘前挖掘深深的壕沟,壕沟底部布满了尖锐的竹签。在壕沟后方,竖起了一排排高大的拒马,拒马的尖刺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地注视着远方,哪怕是一丝风吹草动,也能引起他们的高度警觉。

函谷关,这座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的雄关,此刻更是戒备森严。都尉站在城墙上,目光远眺,望着关外那片广袤无垠的荒野。荒野上,黄沙漫天,枯草在风中摇曳,一片肃杀之气。都尉的心中沉甸甸的,他深知,一旦黄巾军突破此处,京城将危在旦夕。“弟兄们,一定要坚守住!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为了大汉的百姓!”他转身对着身旁的士兵们说道,声音坚定而有力。

朝廷还下诏各地严防,命各州郡准备作战,训练士兵,整点武器。各州郡的长官们接到诏书后,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在城中的广场上张贴告示,招募士兵。告示前,聚集了许多百姓,他们有的是为了生计所迫,希望能在军队中谋得一份差事;有的则是怀着一腔热血,想要为保卫国家出一份力。

在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名叫阿强,他身材健壮,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他看着告示,心中涌起一股豪情。“这世道,百姓受苦,我不能再坐视不管。我要参军,杀退黄巾军,让大家过上太平日子!”他握紧了拳头,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阿强报名后,与其他新兵一起,在长官的带领下,开始了艰苦的训练。他们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在操场上练习队列、刺杀和射箭。烈日炎炎下,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滴落在滚烫的地面上,瞬间蒸发。但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卫家园,抗击黄巾军。

然而,由于时间紧迫,各地的准备工作并不充分。士兵们训练的时间短暂,对各种战术和武器的运用还不够熟练。武器库中的兵器,有的已经生锈,有的则简陋不堪,难以与黄巾军的装备相抗衡。而且,各地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与配合,犹如一盘散沙。面对黄巾军的强大攻势,朝廷的仓促应对显得力不从心。

在冀州的战场上,黄巾军如潮水般涌来,他们头裹黄巾,呐喊着口号,冲向汉军的阵地。汉军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缺乏训练和战斗经验,很快就陷入了混乱。有的士兵被黄巾军的气势所吓倒,转身逃跑;有的则在慌乱中自相践踏,死伤惨重。冀州的城池在黄巾军的攻击下,一座座相继沦陷,州郡长官们纷纷弃城而逃,百姓们流离失所,哭声震天。

兖州的情况也不容乐观。黄巾军在这里遭遇了汉军的顽强抵抗,但由于汉军兵力不足,且武器落后,逐渐陷入了劣势。战场上,硝烟弥漫,喊杀声震耳欲聋。黄巾军的将领挥舞着大刀,身先士卒,带领着士兵们冲锋陷阵。汉军士兵们虽拼死战斗,但无奈实力悬殊,防线逐渐被突破。兖州的土地上,战火纷飞,百姓们的房屋被烧毁,农田被践踏,一片惨状。

朝廷的仓促应战,在黄巾军的猛烈进攻下,显得漏洞百出。然而,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王朝,他们只能在这艰难的处境中继续挣扎,期待着能出现转机,扭转这不利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