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的夏日,烈日高悬,炙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何进诛杀董重与董太后之事虽已过去些时日,但城中百姓的议论声仍未平息。市井街巷里,人们交头接耳,对何进的所作所为褒贬不一。而在这舆论的漩涡中心,何进却沉浸在权力带来的短暂喜悦之中,殊不知更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
袁绍,出身名门望族汝南袁氏,其家族“四世三公”,在朝中根基深厚。袁绍身材高大,容貌英俊,一袭锦袍加身,头戴玉冠,腰佩宝剑,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度与气质。此刻,他正站在自家府邸的庭院中,望着满园盛开的繁花,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何进进一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大人,何进大将军如今已除掉董重,权势如日中天,正是我们的好机会啊。”袁绍的谋士许攸,身形瘦高,脸上带着一丝狡黠的笑容,凑到袁绍身边低声说道。
袁绍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不错,何进虽出身低微,但手握重兵,如今又独揽朝政,若能借他之手除掉宦官,我们袁家在朝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说罢,他转身对许攸吩咐道:“备马,我要去拜访何进。”
何进的大将军府气势恢宏,朱红色的大门高大威严,门口的侍卫手持长枪,站姿笔挺。袁绍来到府前,递上名帖,片刻后便被请入府中。
何进正在书房中审阅公文,听闻袁绍来访,连忙起身相迎。“本初光临,有失远迎,快请坐!”何进满脸堆笑,热情地招呼道。
袁绍笑着拱手行礼:“大将军如今可是洛阳城的风云人物,在下特来道贺。”两人寒暄一番后,袁绍话锋一转:“将军,如今您已除掉董重,权倾朝野,正是为天下除害的大好时机啊。”
何进微微一愣,随即明白袁绍所指,脸上露出犹豫之色:“本初所言,我亦有考虑。只是宦官在宫中根深蒂固,且深得太后信任,贸然行动,恐怕……”
袁绍见何进有所顾虑,连忙说道:“将军不必担忧。想当年窦武欲除宦官,却因消息泄露反遭杀害。但如今不同,将军兄弟同时统帅禁军、禁卒,部下将领官吏皆是俊杰名士,乐于为您效命,事情全在将军掌握之中。这是天赐良机,若能一举除掉宦官,将军必将名垂青史!”
何进听后,心中一动,脸上露出思索的神情。袁绍见状,继续趁热打铁:“宦官们祸乱朝政已久,卖官鬻爵,残害忠良,天下百姓无不痛恨。将军若能为民除害,定能赢得民心,届时朝廷内外,谁敢不服?”
何进心中开始动摇,但他深知此事干系重大,仍有些犹豫不决:“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且进宫与太后商议一番。”
送走袁绍后,何进在书房中来回踱步。书房中摆满了书籍和兵器,墙上挂着大幅的军事地图。他想到自己从一个杀猪屠夫走到今天的位置,历经无数艰辛,如今好不容易掌握了大权,却面临着如此棘手的问题。诛杀宦官,固然能赢得美名,巩固权力,但一旦失败,自己必将万劫不复。而且,太后那边也不知能否同意。想到这里,何进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几日后,何进进宫面见何太后。何太后居住的宫殿金碧辉煌,雕梁画栋,殿内装饰着精美的丝绸和珠宝。何进见到太后,行礼之后,便将袁绍的建议说了出来。
何太后听后,柳眉微蹙,面露不悦:“从古至今,都是由宦官来管理皇宫内的事情,这是我大汉的传统制度,怎能轻易废除?何况先帝刚刚去世,我怎能衣冠整齐地与世人相对共事?此事万万不可。”
何进见太后不同意,心中有些着急,但又不好强求,只得说道:“太后所言极是,只是宦官们近年来愈发嚣张,恐对朝廷不利。臣以为,可先诛杀领头的宦官,以儆效尤。”
何太后沉思片刻,说道:“此事容我再考虑考虑,你且先退下吧。”
何进无奈,只得告退。走出宫殿,何进心中满是失落。他深知,若得不到太后的支持,诛杀宦官之事将困难重重。
然而,何太后的母亲武阳君以及车骑将军何苗,却多次接受宦官们的贿赂。武阳君体态臃肿,穿着一身珠光宝气的服饰,脸上堆满了肉。何苗身材高大,面容英俊却透着贪婪。他们在豪华的府邸中商议如何阻止何进诛杀宦官。
“兄长如今执意要诛杀宦官,这可如何是好?那些宦官给了我们不少好处,若他们倒了,我们的财路可就断了。”何苗焦急地说道。
武阳君撇了撇嘴:“怕什么,有太后在,他何进还能翻了天不成?我们只需提前告知太后,让太后阻拦他便是。”
此后,每当何进有杀宦官的行动时,武阳君和何苗总是事先通知何太后,又在太后面前说何进的坏话:“大将军擅自杀害左右近臣,专权独断,长此以往,恐会削弱国家啊。”
何太后听得多了,心中也对何进产生了疑虑。而何进这边,在太后的反对和武阳君、何苗的阻挠下,诛杀宦官的计划陷入了僵局。他既想得到除去宦官的美名,巩固自己的权力,又害怕得罪太后,失去现有的一切。在这多方的压力下,何进内心十分纠结,时而想果断行动,时而又担心后果,在杀与不杀宦官之间摇摆不定。
这天,何进独自一人在府邸的花园中散步,试图排解心中的烦闷。花园中景色宜人,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但何进却无心欣赏。他坐在石凳上,望着天空,长叹一声:“我何进该何去何从啊?”
就在这时,袁绍又派人送来了一封信。何进打开信,只见上面写道:“将军,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此时不果断行动,待宦官们有所防备,再想除掉他们就难了。望将军三思。”
何进看完信,心中更加矛盾。他想到袁绍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担心自己的计划会失败。他在花园中坐了许久,直到天色渐暗,才起身回到书房。
回到书房后,何进仍无法静下心来。他拿起一本书,试图通过阅读来分散注意力,但看了几页,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他将书扔到一边,站起身来,在房间里来回踱步。
“难道我真的要错过这个机会吗?”何进自言自语道,“可若贸然行动,万一失败,我该如何向天下人交代?”他的心中充满了挣扎,每一个念头都在他的脑海中激烈交锋。
突然,何进想到了一个主意。他决定先试探一下朝中大臣们的态度,看看他们对诛杀宦官一事的看法。如果大臣们大多支持,那么他就有底气再次向太后提出此事;如果大臣们反对,他再另做打算。
第二天,何进在朝堂上故意提起了宦官之事,询问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面面相觑,一时间竟无人敢率先发言。过了许久,才有一位大臣小心翼翼地说道:“宦官之事,关系重大,还望大将军慎重考虑。”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有的说应该从长计议,有的说不宜轻易变动。
何进听着大臣们的话,心中有些失望。他原本希望大臣们能支持他,没想到大家都如此谨慎。看来,诛杀宦官之事,远比他想象的要困难。
退朝后,何进回到府中,心情愈发沉重。他知道,自己正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是听从袁绍的建议,不顾一切地诛杀宦官,还是听从太后和大臣们的意见,放弃这个计划?何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的未来,以及东汉末年的局势,都将因他的这一抉择而发生巨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