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火把节?“苏萌从粥碗里抬起头,眼睛发亮,“今天?“

杨丽华笑着点头:“对,一年一度的盛事。傍晚开始,全镇人都会参加,还有周边村寨的人赶来。“

“太棒了!“苏萌拍了下桌子,转向其他人,“我们一定要去!“

林妍正在查看手机,眉头紧锁:“听起来很拥挤...“

“别扫兴,“赵婷罕见地打断她,“我在杂志上看过介绍,白族火把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蓁蓁已经拿起相机检查电池:“绝对要拍下来。“

早餐后,杨丽华带她们去镇上采购参加火把节的服装。“传统上要穿白色上衣和深色长裙,“她解释道,“但现在很多游客也会买扎染的服饰,更有特色。“

布料店里五颜六色的扎染作品让四人眼花缭乱。赵婷挑了一条靛蓝底白花纹的长裙,在镜子前转来转去,裙摆如波浪般展开。

“很适合你,“蓁蓁说,“像回到了大学舞蹈队时期。“

赵婷的笑容僵了一瞬,随即低头整理裙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另一边,苏萌和林妍为选什么颜色争执不下。“红色更上相!“苏萌坚持道。

“但传统服饰以蓝白为主,“林妍拿起一件白色上衣,“我们应该尊重当地文化。“

“你们两个,“蓁蓁插进来,“为什么不各买各的?又不是要穿队服。“

最终,林妍选了素雅的白色上衣配深蓝长裙,苏萌则坚持要了件红色扎染上衣,蓁蓁选了件青灰色的,上面有若隐若现的云纹。

回民宿的路上,小镇已经热闹起来。商铺门前都挂起了红灯笼,街边小摊开始售卖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节日特有的兴奋感。

下午,杨丽华邀请她们一起准备火把。“传统做法是用松木和松脂,“她演示着如何将布条缠在木棒上,“但游客用的会安全一些,火势不会太大。“

蓁蓁专注地记录着这一过程,相机快门的咔嚓声不断。她换了好几个角度,试图捕捉杨丽华手指翻飞的灵巧动作和火把上布条缠绕的纹理。

“你拍照的样子很专业,“杨丽华注意到她的专注,“不只是随便拍拍。“

蓁蓁放下相机,有些不好意思:“大学时学过一点。后来工作太忙...“

“那种忙值得吗?“杨丽华的问题很直接,“如果它让你放弃真正喜欢的事。“

蓁蓁没有立即回答。她想起广告公司无休止的加班,想起那些被客户改得面目全非的设计,想起自己每次想尝试新创意时主管皱起的眉头。

“不值得,“她最终轻声说,“但生活总要继续。“

杨丽华递给她一个缠好的火把:“也许生活可以有不同方式。“

傍晚时分,镇中心的广场已经人头攒动。当地人身着节日盛装,游客们则举着相机四处拍摄。蓁蓁四人跟着杨丽华来到一处稍高的位置,视野开阔。

“待会儿会有传统歌舞表演,“杨丽华指着广场中央的舞台,“然后是点火仪式,最后大家一起举着火把游行。“

天色渐暗,广场周围的火盆一个接一个亮起来。鼓声突然响起,一群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舞者涌入广场中央,随着节奏起舞。他们的动作粗犷有力,火光照亮了他们欢快的表情。

蓁蓁完全沉浸在拍摄中。她蹲下、站起、变换角度,试图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火光、舞者、围观人群惊叹的表情,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命力的画面。

“太美了...“她喃喃自语,甚至没注意到自己说了出来。

表演达到高潮时,主祭者点燃了中央最大的火把。火焰腾空而起,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欢呼。随后,工作人员开始分发小火把,点燃后传递给参与者。

“小心,“杨丽华递给蓁蓁一支点燃的火把,“别靠太近。“

热浪扑面而来,火光在蓁蓁眼中跳动。她抬头看向四周,发现林妍正小心翼翼地举着火把,表情罕见地放松;苏萌兴奋地转着火把,差点烧到旁边人的衣服;而赵婷...赵婷不见了。

“赵婷呢?“蓁蓁大声问。

杨丽华指向舞台方向:“她刚才说想去近一点看跳舞。“

蓁蓁踮起脚尖,终于在舞台附近发现了赵婷的身影。令人惊讶的是,赵婷正和几位当地妇女一起跳舞,动作流畅优美,完全不像两个孩子的妈妈。

“她跳得真好,“杨丽华赞叹道,“像是训练有素的舞者。“

“她曾经是,“蓁蓁说,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大学舞蹈队的台柱。“

就在这时,一阵骚动从广场另一侧传来。两个游客模样的男子正大声争执,其中一人手中的火把差点戳到旁边的小孩。

“我去看看,“林妍的职业本能立刻显现,她把火把塞给蓁蓁就挤了过去。

蓁蓁和苏萌跟上前去,看到林妍已经介入调解。她用流利的英语和其中一位外国游客交谈,同时用手势安抚另一个本地人。不到五分钟,冲突就化解了,两人甚至握了握手。

“太厉害了,“一位当地老人用方言对林妍说着什么,见林妍一脸茫然,杨丽华帮忙翻译:“他说感谢你维护了节日气氛,希望你在云岭镇玩得开心。“

林妍显得有些局促,不习惯这种直接的感谢:“只是...举手之劳。“

游行开始了,人群如一条火龙般沿着小镇主街缓缓移动。火光映照在每一张脸上,笑声和歌声回荡在石板路上空。蓁蓁走在队伍中,时而拍照,时而单纯享受这一刻的欢愉。

“嘿,看这个!“杨丽华突然拍了拍她的肩膀,从背包里拿出一台小型无人机,“想试试航拍吗?“

蓁蓁瞪大眼睛:“可以吗?“

“当然,“杨丽华快速演示了操作方法,“很简单的,而且夜景模式已经调好了。“

无人机平稳升空,蓁蓁通过显示屏看到了令人窒息的美景:蜿蜒的火把队伍如同一道流动的金色河流,穿行在古朴的民居之间,远处是连绵的黑色山影。她小心地调整角度,拍下一张又一张照片。

“太神奇了...“苏萌凑过来看显示屏,“这照片绝对能上《国家地理》!“

游行结束后,杨丽华带她们去了当地一家小酒馆。店主是她的朋友,特意留了张靠窗的桌子。各种特色小吃和自酿米酒很快摆满了桌面。

“为火把节干杯!“苏萌高举酒杯。

几轮酒下来,气氛愈发热烈。林妍竟然喝得最多,脸颊泛起不寻常的红晕,说话也比平时大声。

“你们知道吗,“她突然说,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我连续三年被评为律所'最佳诉讼律师'。“

“哇,太厉害了!“赵婷由衷赞叹。

“但代价是什么?“林妍的眼神有些涣散,“我上次体检,医生说我三十岁的身体,五十岁的颈椎。我已经...不记得上次一觉睡到天亮是什么时候了。“

酒馆嘈杂的人声突然变得遥远。蓁蓁、苏萌和赵婷面面相觑,没想到一向强势的林妍会突然吐露这些。

“林妍...“蓁蓁轻声唤道。

“别用那种眼神看我,“林妍摆摆手,又灌了一口酒,“我只是...累了。每天戴着面具生活,永远完美,永远强势,永远不出错...“

她的声音哽咽了一下,迅速用手抹了抹眼角。那一刻,蓁蓁看到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林妍脆弱、疲惫、真实。

“我们都有面具,“苏萌出人意料地轻声说,“我的公司...表面上看是成功的创业典范,实际上每天都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

“而我,“赵婷盯着酒杯,“我甚至不知道面具下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了。有时候看着镜子,只看到一个'妈妈'、'妻子',找不到赵婷在哪里。“

四人陷入沉默,只有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蓁蓁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同样戴着面具那个“一切安好“的假象,即使内心早已支离破碎。

回民宿的路上,林妍醉得需要人搀扶。蓁蓁和苏萌一左一右架着她,而赵婷则走在前面,不时回头关切地看几眼。

“小心台阶,“杨丽华打开民宿大门,“需要解酒茶吗?“

“麻烦了,“蓁蓁感激地说。

安顿好林妍后,蓁蓁回到自己的床上,却毫无睡意。她翻看今晚拍的照片,每一张都充满生命力,特别是无人机航拍的那几张,构图和光线都堪称完美。

一个念头突然闯入脑海:也许她可以做个自由摄影师?接一些商业拍摄,同时创作自己的作品...

手机震动打断了她的思绪。是杨丽华发来的消息:“刚才镇旅游办的张主任看到你拍的照片,非常喜欢。他想问问能否用其中几张做宣传?当然会署名付费。“

蓁蓁盯着屏幕,心跳加速。她的照片被专业人士认可了?而且还有人愿意付钱?

她正要回复,隔壁床的林妍突然翻了个身,含糊不清地说了句梦话:“...不想回去...“

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林妍脸上投下一道银色的光痕。蓁蓁轻轻叹了口气,放下手机。今晚的发现和领悟太多了,她需要时间消化。

明天,她决定,明天要好好思考一下未来的可能性。而今晚,就让自己沉浸在这个奇妙的火把节之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