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煤气灯效应》
当出版商跟我说他们想再版《煤气灯效应》的时候,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契机,可以重新审视自己10年前完成的作品。结合这些年做心理治疗师、给脸书当顾问、在耶鲁大学情绪智力中心教学的经历,现在再看这本书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
于是,我把书重读了一遍,在此很高兴地向大家汇报:书中的内容完全没有过时,我甚至觉得它不需要做任何修改。比起10年前,更让我感慨的是,一个人越自信,或者更确切地说越自恋,就越能自如地坚守自己的现实感,无论有多少人对他所坚持的事实质疑。这种自恋在我们认真审视、关注他人世界观的时候,能起到很好的自我保护作用。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自恋的人很可能会发怒,很多煤气灯操控者就是如此,但这种愤怒并不是因为他们怀疑自己的正确性,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忍受不能完全掌控他人的感觉。这同时也意味着,你不可能对一名煤气灯操控者进行煤气灯操控,或者至少因为你们在需求程度上有很大不同,所以你很难对一名煤气灯操控者进行煤气灯操控。
而我们这些平凡的普通人,要坚持自己的世界观就更困难了。我们会质疑自己是否确信亲耳听到或亲眼看到的事。我们的自卑和自我意识会成为我们的弱点,而自恋的人就不会有这种困扰。此外,“旁观者清”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一种教育观念。当我们频繁听一个人说“黑即是白”或者“上即是下”的时候,确实很难做到不怀疑自己,也许别人知道得更多呢。
在《煤气灯效应》一书里,我分享了一种补救方法,如今看起来依然有效。我称之为“向你的‘空中乘务员’求助”。在飞机上,你可以通过观察乘务员的表现,判断刚才的颠簸只是暂时的气流不稳,还是预示着一场严重的空难即将到来。同理,在日常生活中,你的“空中乘务员”能帮你看清你的男朋友只是经历了糟糕的一天,还是在继续实施他的情感虐待。当你开始怀疑自己对现实的认知时,你的“空中乘务员”—朋友、家人,甚至心理治疗师,可以帮你做出准确的评估。
在政治或社交领域也是如此,面对煤气灯操控,我们可以互为彼此的“空中乘务员”。我们需要共同寻找可靠的信息源和相关分析,获取对我们有利的事实。没有谁能独自完成这项工作—我们既需要权威可靠的“专家”,也离不开我们信任的朋友、邻居、家人和同事。煤气灯操控会让人动摇认知。但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定立场。
与此同时,如果你或某个你认识的人正在煤气灯操控关系中挣扎,这本书会帮你理解、反思,最终重获新生,指引你从内部调整或者索性彻底结束这段关系。回首整个职业生涯,我一直致力于帮别人过上更有同理心、更有创造力、更高效、更充实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还处在一段煤气灯操控关系中,反复质疑自己的表现,永远在为自己的“过失”道歉,那我的目标永远不可能实现。正如我10年前写的那样:
……你的身体内部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源泉,可以帮你摆脱煤气灯效应。首先,你要看清自己在煤气灯操控里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行为、渴望和幻想是如何一步一步引导你把煤气灯操控者理想化,并渴望得到他的认可的。
然后,你便踏上了这场重拾自我之旅。《煤气灯效应》会为你提供帮助,陪伴你走过每一步。踏上这段旅程需要很大的勇气,但我相信,你们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