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再探书摊:深藏的玄机与新的目标

数日的光阴,如江水般不着痕迹地淌过。初次“捡漏”成功带来的那股子兴奋劲儿,在陆扬刻意的沉淀下,渐渐化为更深层次的思考与筹谋。他明白,那个西街尾的旧书摊,绝不仅仅是一个可以偶尔拾取遗珠的福地那么简单。摊主那份与周遭喧嚣格格不入的沉静,以及他处理那些旧物时,看似随意却又隐隐透着某种章法的态度,像一根细细的鱼刺,梗在陆扬的心头。

这天下午,阳光正好,不燥不热。陆扬找到了王磊。经过上次的“洗礼”,王磊看陆扬的眼神里,已经不仅仅是佩服,更添了几分近乎盲从的信任。

“扬哥,又有啥新指示?”王磊搓着手,脸上带着期待。这几天,他把那几本“宝贝”翻来覆去看了不知道多少遍,做梦都想着它们变成钱的样子。

陆扬笑了笑,递给他一瓶橘子汽水:“磊子,上次的书,咱们先放着。我这几天琢磨了一下,有个事儿,可能得你帮我跑跑腿。”

“扬哥你说,上刀山下火海,我王磊眉头都不皱一下!”王磊拍着胸脯,汽水瓶被他捏得咯吱作响。

“没那么严重。”陆扬莞尔,“还记得街口那个废品收购站吗?”

王磊点头:“记得啊,扬哥你上次还拿那儿打比方呢。”

“我希望你呢,接下来这几天,有空就去那附近转转,不用太刻意,就像是路过一样。”陆扬的语速不快,但每个字都很清晰,“主要帮我留意两件事:一是看看他们日常都收些什么旧东西,有没有大批量的旧书、旧报纸、或者其他看起来有年头的老物件进来。二呢,尝试着跟收购站里干活的人,或者附近街坊邻里的大爷大妈们聊聊天,旁敲侧击地打听打听,他们平时家里的旧东西是怎么处理的,有没有人专门上门收这些。”

王磊听得认真,眉头微微蹙起,似乎在消化陆扬话里的深意。“扬哥,你的意思是……咱们不光盯着那个旧书摊,还想从源头上找机会?”

“聪明!”陆扬赞许道,“那个旧书摊的货源,总不可能是凭空变出来的。了解废品收购站的流转情况,和街坊们的处理习惯,或许能帮我们找到一些被忽略的线索。记住,安全第一,别让人觉得你鬼鬼祟祟的,自然一点,就当是闲逛打听事儿。”

“我明白,扬哥!”王磊重重点头,眼神里闪着光,“这事儿交给我,保证给你办得妥妥帖帖的!我嘴巴严,也知道怎么跟那些大爷大妈套近乎,保管问出点东西来!”他对于能参与到陆扬的“大棋局”中,感到无比兴奋。

“好,我相信你。”陆扬拍了拍他的肩膀,“你自己注意分寸,有任何发现,及时告诉我。至于那个旧书摊,我打算今天下午自己再去一趟。”

“扬哥你一个人去?”王磊有些不放心,“要不我跟你一块儿?”

陆扬摇了摇头:“不用。我这次去,主要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想更仔细地观察观察,再跟那个摊主聊聊。人多了,反而不方便。”

打发了王磊,陆扬独自回到家中。他从床底下拖出一个小木箱,里面是他重生以来陆续“淘换”到的一些旧书杂物,大部分都是他凭借前世记忆,觉得未来可能会有点价值的小玩意儿。他小心翼翼地翻找着,目光最终落在了一册薄薄的、纸张泛黄的线装书上。

这本书没有封面,内页也有些残损,用的是粗糙的土纸,字迹是木刻的,带着一种古朴的气息。这是他前两天在一个收废品的老汉那里用几毛钱换来的,当时启智只是初步判断为清末民初的民间刻本,内容似乎是某种通俗唱本,价值不高,但胜在年代够久远,且有一些版刻上的特点。

“启智,”陆扬在心中呼唤,“分析一下这本书,如果我用它来试探那个摊主,哪些方面可以作为切入点?”

“已扫描并分析完毕。”启智的声音迅速响应,“此书为清代同治年间金陵地区常见的《花笺记》唱本残卷,木刻印刷。其特点有三:一、纸张为本地土制竹纸,韧性尚可,但墨色晕染较为明显,此为当时民间刻本常见现象。二、刻工较为粗疏,部分字体有缺损或模糊,但也保留了部分当时民间刻版的率性风格。三、此残卷中,有一页的边栏刻有极小的‘王记书坊’字样,此书坊在金陵地区流传下来的刻本不多,有一定研究价值,但认知者甚少。”

陆扬嘴角微微上扬:“很好,尤其是这个‘王记书坊’,如果他连这个都能看出来,那他的眼力就真的不一般了。”他将这本残卷小心地用报纸包好,放入挎包,准备妥当后,便朝着西街尾走去。

再次来到旧书摊前,已是下午三点多。阳光斜斜地照在街面上,摊主依旧是那副雷打不动的模样,坐在小马扎上,捧着一本线装书,看得入神,仿佛周遭的一切都与他无关。摊位上的书,似乎比上次多了几本,但摆放依旧随意。

陆扬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态,脸上露出一副略带腼腆的学生模样,缓步走了过去。

“大叔,您好,又来打扰您了。”陆扬的声音带着几分客气。

摊主闻声,缓缓抬起头,目光在陆扬脸上停留了一瞬,似乎认出了他,微微点了点头,声音平淡无波:“随便看。”说完,又低头看向手中的书。

陆扬也不在意他的冷淡,自顾自地在摊位前蹲下,目光在那些旧书上逡巡,偶尔拿起一本翻看几页,动作显得有些生涩,像个对旧书充满好奇但又不太懂行的年轻人。

“启智,开始记录并分析他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陆扬在心中默念。

“记录已启动。目标人物当前心率平稳,呼吸均匀,未见明显情绪波动。”启智回应。

过了约莫十来分钟,陆扬似乎才“不经意”地从自己的挎包里拿出那本用报纸包着的残卷,小心翼翼地解开。

“大叔,”他拿着书,凑到摊主面前,脸上带着几分求教的诚恳,“我前两天在家里翻出来的,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纸都黄了,字也看不大清楚。您见多识广,能帮我瞅瞅这是个啥玩意儿吗?值不值钱啊?”

摊主闻言,这才将目光从自己的书上移开,落在了陆扬手中的残卷上。他没有立刻接过去,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

“嗯,看着是有点年头了。”他的语气依旧平淡,听不出什么情绪。

“启智分析:目标人物视线在残卷上停留1.7秒,瞳孔无明显变化。初步判断为常规反应。”

“是啊,我爷爷留下来的,也不知道是啥时候的。”陆扬顺口胡诌着,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困惑和期待,“大叔您给看看呗?”

摊主这才伸出手,慢条斯理地接过残卷。他的手指修长干燥,指甲修剪得很干净,翻书的动作很轻柔,仿佛对待的不是一本破旧的残卷,而是一件珍宝。

他一页一页地翻看着,目光专注而沉静。阳光透过稀疏的树荫,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让他那张本就没什么表情的脸更添了几分莫测。

陆扬屏住呼吸,仔细观察着他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启智分析:目标人物在翻阅至第七页时,指尖有轻微停顿,约0.3秒,眼睑微动。该页为刻有‘王记书坊’字样的页面。其后翻阅速度略有放缓。”

陆扬心中一动,看来关键点来了。

摊主足足看了五六分钟,才将残卷合上,递还给陆扬。

“嗯,一本清朝时候的唱本,看样子是金陵那边的东西。”他开口说道,声音依旧没什么起伏,“刻得一般,纸也糙,残得厉害,算不上什么好东西。”

“啊?清朝的?”陆扬故作惊讶,“那……那不是很值钱吗?”

摊主嘴角似乎向上牵动了一下,但弧度极小,快得让人以为是错觉。“清朝的东西多了去了,不都值钱。这也就是个玩意儿,自己留着看看还行,真要卖,也没人出大价钱。”

“启智分析:目标人物在提及‘金陵’、‘刻得一般’时,语速与先前一致,未见明显撒谎迹象。但在说‘没人出大价钱’时,喉结有轻微滑动,眼神有瞬间的游离,持续约0.5秒。综合判断,其对此物价值的真实判断可能有所保留,或不愿透露真实估价。”

陆扬心中暗忖:果然有门道!他没有直接点破,而是顺着摊主的话往下说:“哦,这样啊……我还以为能值个三块五块的呢。”他挠了挠头,露出一副有些失望的表情,“那这书就没啥特别的地方了吗?比如这纸啊,这刻的字啊什么的?”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细节。

摊主端起搪瓷缸子,喝了一口水,目光再次投向手中的书,似乎不愿多谈。“土纸,木刻字,那时候的民间东西,大多如此。你要是喜欢这些老玩意儿,多看看就知道了。”

“启智分析:目标人物回避了关于‘王记书坊’的细节,可能原因:一、他并未注意到或不认为重要;二、他注意到了,但不想提及,以免暴露自身真实水平或引起你的进一步探询。结合其先前对‘金陵’的准确判断,第二种可能性更高。”

陆扬心下了然,看来这位摊主,比他想象的还要深藏不露。他这是在藏拙呢!

“哦……”陆扬拉长了声音,作恍然大悟状,“谢谢大叔指点。看来我还得多学习学习。”他小心地将残卷收回挎包,又在摊位上随意翻了几本书。

“大叔,您这儿的书,都是从哪儿收来的啊?种类还挺多的。”陆扬像是随意聊天般问道。

摊主眼皮都没抬一下:“各处收的,杂七杂八,碰运气。”

“那您收书的时候,都看重啥啊?是看年代,还是看内容?”陆扬继续追问,试图从他的回答中找到一些规律。

“看着顺眼就收。”摊主的回答依旧滴水不漏,简单得近乎敷衍。

“启智分析:目标人物对涉及货源和收购标准的问题,均采用模糊化、概括性回答,防御姿态明显。其内心对你的试探已有警觉。”

陆扬知道,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了。这个摊主,就像一块被河水冲刷多年的鹅卵石,圆滑得很,轻易不露棱角。

他站起身,拍了拍裤子上的灰尘:“大叔,那我再转转,不打扰您看书了。”

“嗯。”摊主从鼻子里应了一声,算是回应。

陆扬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摊位前来回踱了几步,目光再次扫过那些旧书。他注意到,摊主虽然看似专注于自己的书,但眼角的余光,似乎有意无意地会瞟向他。

“看来,我今天的试探,虽然没能让他露出底牌,但也成功引起了他的注意。”陆扬心想。这或许并非坏事,至少证明了他这个“学生”,在摊主眼里,已经不再是上次那个纯粹的“棒槌”了。

又假装看了一会儿,陆扬才真正转身离开。走出一段距离后,他回头望了一眼,摊主依旧是那个姿势,仿佛从未动过。但陆扬却隐约感觉到,那看似平静的摊位背后,隐藏着一股暗流。

“启智,综合今天的观察和对话,你对这个摊主有什么新的评估?”陆扬在心中问道,脚步未停。

“目标人物:旧书摊摊主。知识储备远超普通旧物经营者,尤其在古籍版本、特定地域刻印方面具备专业级辨识能力。性格内敛,警惕性高,善于隐藏真实意图和知识水平。其货物来源和筛选标准高度保密。初步判断,其经营旧书摊可能并非单纯为了生计,或存在更深层次的目的。建议后续接触保持谨慎,并尝试从侧面了解其社会背景及活动规律。”启智的分析条理清晰。

陆扬点了点头,启智的判断与他的感觉不谋而合。这个摊主,绝对是个有故事的人。而他摊位上的那些旧物,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更大的价值,更深的秘密……”陆扬喃喃自语,眼神中闪烁着探究与兴奋的光芒。他预感到,这个旧书摊,将会是他重生后事业版图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甚至可能是一个突破口。

“启智,”陆扬的思绪从摊主身上收回,转向了更广阔的层面,“关于我之前提出的,系统性梳理八十年代初期具有高潜在价值但易被普通人忽视的收藏品品类,你那边有初步的进展了吗?”

“数据筛选与初步分类已完成70%。”启智回应道,“根据现有数据库及对时代背景的分析,已初步筛选出包括特定时期邮票(如编号邮票、早期JT票)、特殊版别流通硬币与纸分币、特定主题徽章(如早期体育赛事、重要会议纪念章)、部分内部发行或少量印制的文献资料(如科学技术报告、地方史志勘误本、特定行业内部参考书)等在内的七大类,共计153个细分品类,具备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被低估且未来升值潜力较高的特征。”

陆扬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无数宝藏在向他招手!

“七大类,一百五十三种!”他深吸一口气,压抑住内心的激动,“能将这些品类的具体特征、当前市场认知度、可能的获取途径、以及初步的风险评估,整理成详细报告吗?”

“报告正在生成中,预计三小时后可完成第一版。”启智答道,“后续将根据您的实际需求和新获取的数据,持续优化和更新。”

“太好了!”陆扬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有了启智这个超级引擎,他的“寻宝”之路,将不再是盲人摸象,而是有的放矢,精准打击!

西街尾的那个旧书摊,只是一个开始。更广阔的天地,正在他面前徐徐展开。那些散落在时代尘埃里的珍珠,正等待着他去一一拾起。

他加快了脚步,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越来越长,充满了力量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