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武朝迷案
- 从满血拉二胡到武林神话
- 鱼挺
- 3251字
- 2025-06-15 12:05:02
一大早。
陈青云就出门,招呼客栈老板派小厮往三乡镇上租借马车。
昨天从太清宗山门离开时已近入夜。
一行策马数十里,最后上官道,为避人耳目,又向西走了一阵,最后在大周两京故道的三乡驿的客栈歇脚。
两次夜间骑马,难以分辨道路。
不过从方向上,太清宗宗门所在是伏牛山一带,老君山附近。
很显然,张夫人为掩人耳目,有意绕了很大一圈,最后选择从两京故道进神都。
出手阔绰,客栈的办事效率就高。
只吃过早饭没多久,马车便已到客栈门口。
陈青云便去招呼两人出门。
如今要回神都,二人更换行装,又换上了风尘仆仆的道姑行装,脸上的覆面轻纱都卸了去。
只各自准备了一顶青纱笠遮帽。
陈青云去唤人时,张夫人招呼他进屋当苦力。
面上未盖遮帽。
说来也真是奇妙。
陈青云和芸儿已经在别院深入交流过好几次。
却直到今日,才见到她没戴面纱是怎生模样。
就,第一次见到全貌,惊艳肯定有,但更多的感觉是奇怪。
美是真的美。
她重伤在身,病色忧忧,妆容不点,就自有一股清水芙蓉的清丽。
病态柔柔,迎风拂柳,更是比往日表现少了分泼辣,多了分心情不好的烦闷哀愁。
反而显得我见犹怜。
只是...
她...
没有眉头。
怎么说呢。
再漂亮的女子,眼睛上没有眉毛,都会显得很怪异。
就很奇怪,她的眉毛似是全刮掉了,连那种刻板印象的唐人豆豆眉都没留。
直到今天,陈青云才知道。
原来她往日露出的眉眼,那和张夫人肖似的眉宇,分明是画上去的。
令人感慨,女人化妆真是门技术活。
陈青云直到此刻才意识到,他看走了眼。
瞥眼看向张夫人。
徐娘半老,风姿绰约,瓜子脸。
陈青云暗暗心惊。
再移目确认了下芸儿的脸。
圆下巴,方额广颐。
...原来她和张夫人的母女妆是画出来的。
却说芸儿昨天晕过去,不知道也没被告知陈青云的情况,本还奇怪她师父唤来的陌生男子是谁。
待看到他眼睛乱瞄,神色古怪。
忽然就想明白了什么。
饶是她心情差极,万念俱灰,几乎心怀死志,也忍不住对着陈青云冷眼回望过来。
她不说话。
只瞪眼。
张夫人这时慢悠悠戴上青布纱帽,招呼陈青云:“清风,马车备好了吗?拿上行李,下去候着吧。”
陈青云依言而行:“是,师叔。”
待人下去了。
她才开口:“师父,他知道太多,为何留他性命?”
“殿下要见他。”
芸儿激动起来:“这,这怎么可以!”
“...不,不是那种。”张夫人顿了下,“芸儿,可记得当日他驿站杀来俊臣的机心设计?”
“这样的人,更不能留在殿下身边!师父杀他,易如反掌,何必让殿下为此等出身低微的卑鄙小人费心?”
“芸儿,为师问你,你希望殿下身边张六郎那样的人多,还是驸马武氏的人多,抑或你我这样听用的人多?”
“殿下文有少傅、长史、主簿、祭酒、文学侍郎、公主舍人,武有司马、典军、护卫无数,朝中也有交好的侍郎、中书舍人,何须介怀此碌碌之辈?”
“皇帝富有四海,文有凤阁鸾台诸相、百官,武有左右十二威卫良将千员、千军万马。为什么还要阴设内卫?为何要任用来俊臣、周兴、万国俊之辈?”
“...他这样的人,外无亲族,内无法度,居心叵测。殿下千金之躯,不该为这样的人冒险。”
“前番我与他闲谈,听他对神都两桩大案心中似有谋略,计竟先于朝断而定...芸儿,殿下身边缺的正是这样的人...若此行,他不能拿出值得殿下一见的本领,我答应你,必杀之以绝后患。”
二女出来时。
陈青云一人牵双马,正在驿馆前悬赏告示处看自己的海捕文书。
毕竟涉及杀官逃窜,朝廷以大理寺的名义发布了他的影神图。
“无名氏,江洋大盗、犯禁杀人,有能活擒者,赏黄金百两;知其行踪上报核实者,赏万贯钱;杀死者,核实身份,赏千贯。”
别说,大理寺的影神图画的还挺像。
就是画的凶恶了点,他有这么凶恶吗?
赏金也蛮丰厚。
一百两黄金。
财帛动人心,这份赏格值得官府和江湖人重视。
至于定的罪是“江洋大盗、犯禁杀人”,显然朝廷也知道死的是朝野间声名狼藉的来俊臣。
要是真写出来,那就不是海捕,而是给陈青云扬名天下了。
摇摇头。
陈青云好笑的想:朝廷缉拿无名氏,跟他这个紫霞观清风道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淡定牵马移步到客栈前,等张夫人、芸儿都上了马车。
招呼车夫出发。
拍马往神都而去。
马车迟缓,百十里路,大清早出发,紧赶慢赶,足足走了一天才到。
好在到神都城门时,离宵禁闭坊还有两个时辰。
再度看到神都那高大雄伟的城墙,一时不禁有些唏嘘。
距他上次离开神都,在旁人看来,应该只五六日功夫。
但他在几个世界来来回回,很有种恍如隔世的感受。
离城近了,陈青云很快发觉马车入城排队极长。
马上眺望。
陈青云眼看马车不知要排多久的队,当即开口把情况跟马车上张夫人说了:“师叔,厚载门外排队候行的马车牛车,有十一辆之多。我们恐怕要等很久。”
“...”张夫人掀开马车帘帐,凝神望了望,开口,“绕从定鼎门进。”
“啊?”租借的马车车夫是个有见识的,闻言大惊,“定鼎门?”
定鼎门是神都正对神都皇宫应天门的驰道,等闲车马是不能从定鼎门走的。
没人管车夫怎么想。
张夫人随手把一个玉牌丢给陈青云。
“去定鼎门。”
这就是特权。
陈青云看了看手中玉牌。
上有云纹,刻太平二字。
绕道而行。
绕到定鼎门前时已近黄昏。
陈青云骑马眺望雄伟的城门。
轻易可见神都外官道每隔一段,便插有许多大周神都禁卫赤金旗,偶夹杂有突厥的虎头飞鹰金旗......
陈青云大感莫名,虎头飞鹰,是突厥的王旗。
说来,原身旧主薛怀义曾在突厥犯边时,当过大周伐逆道行军大总管、右威卫大将军,带兵征讨过突厥。
薛府曾研究过突厥相关的事情,搜集过相关情报,所以陈青云记忆里,对这个世界大周北方突厥,算得上颇有了解。
和陈青云老家时空差不多。
大周突厥是在高宗朝,从大唐版图上裂土叛唐形成的边患势力。
数十年前,太宗皇帝灭亡DTZ,俘虏颉利可汗,将突厥纳入王朝统治。
高宗继位后,一改太宗朝稳扎稳打,有的放矢的扩边策略,大肆扩张,征发不断,连年在数十万里版图来回东征西讨。
朝廷连年征调番兵,突厥各部青壮死伤无数,朝廷抚恤却没有落实,致使突厥下层民众不断滋生不满情绪,终于爆发叛乱。
当时的情况,是突厥民众不满,突厥贵族是被裹挟。
这场叛乱,在一开始,突厥上下不是一心,所以在王师发起镇压后很快投降,以失败告终。
然而,高宗当时没有听从带兵主将安抚突厥降人的建议,对降者不予宽容,反加杀害,由此突厥原本对唐王朝还有好感的上层贵族也生发异心。
于是第二年,突厥人再度掀起叛乱。
以颉利可汗后人阿史那骨咄禄为首,率17人出走,竟一呼百应,逐渐聚众至700人。通过招集第一次叛乱没得到朝廷纳降的亡散残部,叛乱部众迅速增至5000人。
骨咄禄于是借机掠夺九姓铁勒,势力逐渐强盛,终于在大唐国土上裂土自立,自称突厥可汗。
自此,大唐北方生出一个疥癣之创。
与此同时,高宗朝的无序扩边政策带来了恶果,王朝财政随着版图日益扩大而空虚,朝廷无法满足双线、甚至三线作战的需求。
突厥叛乱在数十年间,因王朝当时的战场重心在西域、吐蕃,得机连年扩大,寇边不断。
再到女帝垂帘听政的垂拱年间,女帝为谋求代唐称帝,大肆任用酷吏,罗织罪名,杀害宗亲和心向李唐的朝臣,使得朝堂内部矛盾激生、内耗日益成为大周的朝堂主题。
很难说突厥如今的实力没有女帝的功劳,随着她为称帝,将有能力的带兵之将一个个屠杀殆尽。
突厥叛乱的疥癣之创终成大患,如今已经在大周北方稳稳立足,成为边境威胁。
在神都看到突厥王旗,陈青云很难不感到意外。
现在这个大周虽然有玄奇武功,女帝更是当世武圣,但历史脉络,时局发展不断给陈青云一种古怪的既视感。
没过很久。
在城门口。
陈青云看到以皇帝宣告全境的告示。
“大周圣神皇帝感念突厥可汗乞降并归属武周,意将长乐亲王李永之女翌阳郡主,嫁与突厥吉利可汗为妻,特此宣告天下。”
陈青云确认,他产生的这种既视感没错。
这特么。
好像是《神探狄仁杰1:武朝迷案》的剧情发展?
灵光乍现,陈青云想起他现在顶替这个身份的师父,紫霞观主、升玄真人王知远。
难怪之前,陈青云隐隐感觉这个名字莫名耳熟。
现在仔细想想,这家伙,不就是《神探狄仁杰》里,那个在“滴血雄鹰案”,想用天雷引电,把皇帝电死的国师吗?
可现在朝堂上的女帝,是当世武圣,神功通玄!
还有,先前听说的那个烧杀案,既视感分明是《狄仁杰:通天帝国》?
这给他干哪儿来了?
陈青云感到费解。
他脑子有点乱。
这大周,究竟是哪个大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