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利益捆绑
- 年代,从抓贼立功开始起飞
- 四海散人
- 2195字
- 2025-06-03 00:05:15
“小山,你可算回来了,老子等的花都谢了。”
王林上来给李青山一个熊抱。
上一次双方合作,王林从中得了不少的好处。
“王哥,这是我堂弟李青田。以后我要是过不了来的话,就让他过来给你对接业务。青田,叫王哥。”
李青山正式把堂弟介绍给王林。
王哥好!
李青田也很懂事。
“老弟客气了,都是自家哥们,以后有什么需求,直接来找我。”
王林拍了拍李青田的肩膀。
李青山这小子可以啊,现在都有手下了。
不坏,不坏!
“五吨桔梗准备好了吗?”
“都给你备着呢,啥时候要,给你送过去。”
“这个先不忙,我得先去乡镇跑一趟。这是我需要的药材。”
李青山递过来一张单子。
乡镇诊所对药材的需求量有限,两吨左右已经是极限了。
“没问题,晚上能给你准备好。”
王林粗略地看了一眼,接着点了点头。
上周的物资还是很给力的,姑父那边也很满意,公司大小员工也都高兴。
“还是老规矩,给我准备一辆车,明早上我过来拉走。”
李青山叮嘱道。
“早就给你准备好了,那辆天津雁也专门给你留着呢。”
王林也做好了准备。
“成!明早上我带钱来。”
李青山点了点头,拿出了货款。
他总共有两万多块,给爷爷看病花去了近六千,只剩下一万多点了。
“不急,不急。我姑父说了,可以晚点付款。再说天天带这么多钱来回的,不安全。”
王林却摆了摆手。
上次李青山先钱后货的做法已经取得了王林姑父的信任。
再说了,人家还有一张大单准备着呢。
这点信任还是有的。
“那就多谢咱姑父了。”
李青山从包里掏出两条烟,塞到了王林手上。
“自家兄弟,客气啥?嚯啊,干部烟,你小子行啊。”
王林是满眼放光。
这烟在大田县可不多见。
李青山笑了笑。
回来之前,顾雅洁带着他去任伟那里认了门,双方也正式以兄弟相称了。
这两条烟也是任伟的回礼。
李青山就借花献佛了。
毕竟以后他还得指望王林和他姑父出力。
敲定了药材的事情,李青山又带着堂弟在城里转悠了一圈吃吃玩玩,还买了些日用品以及米面粮油。
这是给堂弟准备的。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要常住印刷厂。
农村的孩子早当家。
十六岁的李青田自己会做饭,厂里也有锅碗瓢盆。
生活的问题也无需李青山过问。
……
第二天刚亮,李青山带着堂弟来到了药材公司。
“小山,这里……”
王林也早早的过来了,在门口给他招手。
王哥早!
李青田规规矩矩的打了个招呼。
“这是药材的出库单和相应证明。”
王林点了点头,把手中的资料交给李青山。
这种交易看起来合规合法,但实际上经不住推敲。
所以也只能王林亲自过来对接。
“很好!”
李青山满意地点了点头。
“车上可不止两吨药材哦。”
王林眨了眨眼睛。
李青山也瞬间秒懂。
还是那句话,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既然李青山这么懂事,他也不会吝啬。
出库入库都有学问。
“那得多谢王哥了,回头我给你多带点土特产。”
李青山拿过车钥匙。
客气了!
王林亲自指挥打开了仓库后门,目送二人开车离开。
斜杠小青年一路疾驰,很快离开了药材公司。
“哥,原来你会开车啊?俺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坐汽车?回村后,可以跟他们吹一辈子。哈哈,比起这个,拖拉机算啥?”
一路上,李青田兴奋不已,对自家堂哥更加的崇拜。
呵呵……
李青山微微一笑。
对堂弟的羡慕也很理解。
八十年代农村孩子别说开车了,坐过车的都很少。
偶尔在路上见一辆汽车过去,很多孩子都会追着闻汽油味。
“哥,开车麻烦吗?你能不能教教我?”
李青田跃跃欲试。
“开车并不复杂……”
李青山简单的给他解释了一下步骤。
堂弟要是能学会开车,那就能帮他很多事情了。
什么是打火,什么是油门,什么是离合……
李青山耐心的介绍,堂弟也认真的听着。
这小子倒是有些机灵,很快就把程序记下了。
“哥,我咋觉得这车跟拖拉机有些相似呢?”
李青田挠了挠头。
村里有两台拖拉机,小时候他就喜欢跟着拖拉机跑,喜欢听驾驶员讲解驾驶拖拉机的技巧。
有时候趁驾驶员不在,他也会上去模拟驾驶。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趁驾驶员没熄火的时候,居然开动了起来。
当然结果很喜人,直接开进了沟里,幸好也没造成损失。
“你开过拖拉机?”
这会儿轮到李青山惊讶了。
“有过一次,和大牛一起,大牛爹是村里拖拉机的驾驶员。不过最后掉沟里了。”
李青田老老实实的说道。
因为这事,他还挨了李洪国一顿胖揍。
哥俩一边聊着,很快到了孙庄。
这会儿孙庄卫生所大院已经挤满了人。
上次是他一个人,这次多了堂弟帮忙。
“诸位,还有一件事。”
李青山站在车厢里,大声的喊了一句。
众人也都停下了手中的活。
“我是二药的调度员。这些药材出自药材公司,都来之不易……我们二药之所以给大家提供这个便利,是想带带自家的药品业务……”
他这次过来,可不仅仅是送药材这么简单,还担负着另一个任务。
一厂和二药的业务并不冲突。
但一厂的做法有些恶心,他们本身没有中药,却拿代理的药品过来推广。
这显然是断二药的后路。
是可忍,孰不可忍。
“但我听说其他药厂的人也下乡了。他们的药品可能更便宜一些。人家财大气粗,我们二药不行,就等着这点业务糊口呢,二药要是垮了,这药材业务可能要停了……”
一听说药材要停了,那些中医诊所开始慌了。
药材公司的药材不好弄,有了李青山这个渠道,他们省了钱又方便。
一旦这个渠道断了,他们只能去市面上拿货,价格贵不说,质量还没有保障。
“李同志,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以后我们诊所优先进二药的药品。”
“我们诊所也是!”
“其他药厂的药再便宜,我们也要二药的。”
“我们这边除了一些必须的西药,其他都进二药的药品。”
众人也不傻,纷纷表态。
他们自然知道取舍。
二药也不能垮,垮了他们也就没药材渠道了。
就这样,李青山成功的把二药跟这些乡镇小诊所捆绑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