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烽烟噬城

刘备猛然惊醒时,草席堆里的竹刺正硌着后腰。窗外传来的不是更夫梆子声,而是凄厉的号角与震天动地的战鼓。他跌跌撞撞扑到窗边,只见东方天际被火光照得通红,浓烟裹挟着灰烬如黑雪般飘落,将昨夜那场雨积的水洼染成暗红。

“黄巾贼破了广阳城!“刘德然撞开房门,酒葫芦早不知去向,脸上满是惊恐,“张屠户的人今早全跑了,官道上都是逃兵!“话音未落,远处传来密集的马蹄声,数十名头戴黄巾的骑兵挥着镰刀、锄头组成的兵器,正朝着楼桑村疾驰而来。

刘备抓起墙角的柴刀,刀刃在火光中泛着锈迹。他望着蜂拥而至的黄巾军,想起梦里那些并肩作战的身影,此刻却只剩自己和颤抖的柴刀。“德然,快带乡亲们往西山逃!“他大喊着冲向村口,看见张屠户家的粮仓已经燃起大火,几个黄巾军正将抢来的粮车往村外驱赶。

“站住!“刘备挥刀拦在路前,柴刀劈开空气发出刺耳的啸叫。为首的黄巾兵满脸黥刑留下的疤痕,脖颈挂着画满符咒的黄巾,他打量着这个穿着补丁粗布的年轻人,突然咧嘴大笑:“汉室宗亲来护粮了?“话音未落,一柄铁叉从侧面袭来,刘备侧身躲过,柴刀劈在对方手臂上,却只砍出一道白痕——那人竟穿着官军遗留的皮甲。

血腥味在雨中弥漫。刘备左支右绌,身上很快添了几道伤口。眼角余光瞥见刘德然带着老弱妇孺往村后跑去,他心中稍定,却没注意到身后一名黄巾兵正高举火把扑来。灼热的疼痛从后背炸开,茅草屋顶轰然坍塌,火星溅在他的发梢,将几缕黑发瞬间燎成焦炭。

他在火海中翻滚,柴刀不知何时脱手。浓烟呛得他睁不开眼,喉咙里像是吞了烧红的炭。恍惚间,刘备摸到一截烧焦的木梁,他咬牙握住,朝着逼近的黄巾兵横扫过去。木梁重重砸在对方肩头,换来的却是更多人围拢过来。

当他终于冲出火海时,楼桑村已成一片废墟。断壁残垣间,偶尔传来零星的哭喊声。刘备拖着伤腿在瓦砾中搜寻,只找到半块烧焦的面饼。他望着曾经熟悉的村落,泪水混着血污滑落脸颊。

官道上挤满了逃亡的百姓,推车的、挑担的、抱着孩子的妇人,人人脸上都写满恐惧。刘备混在人群中,听见溃兵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卢植的大军被张角的“妖术“所破,广阳城守将开城投降,黄巾军进城后先杀官吏,再抢富户,最后连百姓的存粮都不放过。

夜幕降临时,他在一座破庙里暂避。庙中挤满了同样逃难的人,空气里弥漫着血腥味与汗臭。角落里,一个老妪正在给断腿的儿子包扎,白布很快被鲜血浸透;几个孩子缩在母亲怀里,眼睛瞪得大大的,却不敢发出半点声响。刘备靠着冰凉的墙壁坐下,望着庙外如血的残月,梦里那些辉煌的场景与眼前的惨状交织,让他分不清虚幻与现实。

“这位大哥,能分口吃的吗?“

虚弱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倚在庙门旁,眼神里满是恳求。刘备看着手中半块焦黑的面饼,犹豫片刻后掰下一半递了过去。少年狼吞虎咽地吃下,抹了把嘴说:“我叫阿平,家在广阳,现在......“少年声音哽咽,说不下去了。

两人结伴继续逃亡。经过一片麦田时,他们看见倒伏的麦秆上凝结着暗红血痂,显然这里不久前发生过战斗。忽然,远处传来女子的哭喊,十几个黄巾军正围着一名年轻妇人。阿平攥紧拳头想要冲上去,被刘备死死拽住。

“我们打不过他们。“刘备声音沙哑,“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救人。“

他们绕到后山,折了些藤蔓做成简易的绳索。趁着黄巾军不备,两人从陡坡滑下,引开了部分追兵。混乱中,妇人趁机逃脱,却在奔跑时被流箭射中。刘备冲过去背起她,三人拼命往山林深处逃去。

当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时,他们终于望见了易水。河面上漂着尸体,有的穿着黄巾,有的穿着官军服饰,更多的是普通百姓。渡口挤满了想要渡河的人,渡船却只有寥寥几艘。岸边的石头上,一个老者正在给死去的孙女整理沾满泥浆的衣襟,白发苍苍的头上,还别着朵枯萎的野花。

刘备站在岸边,望着浑浊的河水。梦里的他曾号令千军,而现实中的自己,不过是个侥幸逃生的织席人。但看着身边同样劫后余生的阿平,看着渡口那些挣扎求生的百姓,他心中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坚定——或许这乱世中,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站出来,就还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