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业务数据分析:五招破解业务难题
- 程靖
- 1530字
- 2025-06-03 14:27:50
2.4 目标确认的步骤
当我们建立起要确认关键信息的意识后,就可以学习目标确认的步骤了。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稍微复杂的例子来学习目标确认的步骤。
假设我们接到了以下任务:分析最近App活跃用户数减少的原因。为了明确任务的目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1.倾听(收集信息)
在接到任务的时候,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要耐心倾听,收集其中包含的关键信息。一般而言,传达者交代的任务会包含事情的背景、目标、进度。三者如果缺少了任意一个,信息就是不完整的。我们来对上述任务进行分析。
(1)背景。最近App活跃用户数减少。
(2)目标。在表述中,“目标”出现了缺失。这是一个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方面,在没有明确目标的前提下进行分析,最终很可能导致分析结果无法发挥作用。
(3)进度。在表述中,“进度”也出现了缺失。需要注意的是,很多时候我们接到的任务并不是从零开始的,而是有了其他同事的分析,但是上级对他的分析结果并不满意,所以才让我们再进行一次分析。如果注意到这一点,多问一句,可能就能更有效地完成任务,少走弯路。
2.初步确定数据分析目标
在倾听后,我们就可以依据收集的关键信息,对目标进行初步分析。这次分析是为了寻找某件事情发生的原因,所以可以被视为“解释性”分析。找出事情发生的原因,带着这个目标进行分析,往往思路能更清晰一些。一般而言,数据分析目标分为以下几类。
(1)描述性分析。它是指使用数据描述事物的基本特征和情况,包括数据的汇总、分类和文字描述。此类分析可以让我们对某件事物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2)预测性分析。它通常基于历史数据,运用各种统计模型和机器学习算法来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其中还需要包含预测依据,说明预测结果是如何得来的,否则预测的结果将很难让人相信。
(3)因果性分析。它用于让我们理解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这类分析帮助我们理解特定因素如何影响业务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支持。
(4)解释性分析。它着重于分析坏结果发生的原因,找出引起坏结果发生的因素,从而让我们能从中吸取教训,避免更多的损失。
3.拆解(发现信息差)
通过思考,我们可以确定这是一个“解释性分析”任务,其关键在于解释某个指标减少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
(1)目标。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分析?是想让活跃用户数恢复到之前的水平,还是想确认某个猜想的正确性?
(2)进度。该分析是否已经开始?是否已有数据(如活跃用户数统计)?
(3)定义。“活跃用户”的定义是什么?“最近”指的是哪个时间段?“减少”是与以前哪个时间段进行对比?
4.获取补充信息(消除信息差)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任务的传达者给出的信息并不全,我们应针对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询问,以获得明确的答案,从而消除信息差。如果任务的传达者也不清楚这些问题的答案(这种情况很常见,因为很多任务的传达者只是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深入思考任务的目标和要求),那么我们最好联系任务的发起者来获取答案,或者提出自己的猜测,以便任务的发起者给出答案。
5.确认目标(确保双方理解一致)
在向任务的传达者或发起者获取到补充信息后,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确保双方理解一致:“我理解的这次任务的目标是寻找数据指标变化的原因,是否正确?”如果双方之间的理解存在偏差,那么在这一步中可以得到有效的纠正。
6.确认分析思路(对目标进行再次确认)
在确保双方理解一致后,我们要确认分析思路,可以向相关人员再次进行了解,看看思路是否得到认可,或者获得一些建议,这样能有效提升分析效率。
(1)将活跃用户按其构成的渠道进行拆解。
(2)将2月与1月数据进行对比,找出活跃用户数减少的渠道。
(3)与负责该渠道的同事进行沟通,寻找活跃用户数减少的原因。
(4)考虑是否可以采取措施,以增加这些渠道的活跃用户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