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咏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沙卷电如鞭,风吟漠岭旋。

鸣沙惊落雁,月牙抱寒泉。

万古流沙静,一泓澄宇悬。

苍茫天地阔,此处有遗仙。

赏析:

《咏敦煌鸣沙山月牙泉》赏析

一、起笔造势:动态勾勒塞外奇观

首联“沙卷电如鞭,风吟漠岭旋”以雷霆万钧之势切入。“沙卷电如鞭”用闪电喻风沙疾驰之态,“鞭”字既写其速度如鞭梢破空,又暗含力量感,勾勒出鸣沙山狂风卷沙、飞石走砾的雄浑气象;“风吟漠岭旋”则以“吟”字拟人,将风声化作大漠的低唱,“旋”字动态延绵,绘出风沙在丘壑间盘旋流转的磅礴画卷。两句以声(风吟)、形(电鞭)、势(旋卷)交织,瞬间将读者带入塞外风沙漫天的壮阔场景。

二、中幅绘景:动静相映的神来之笔

颔联“鸣沙惊落雁,月牙抱寒泉”为全诗诗眼,以精巧对仗构建画面张力。“鸣沙”点出沙山特质——沙粒摩擦发声的自然奇观,“惊落雁”以飞鸟受惊的动态,反衬沙鸣之雄浑;“月牙”状泉形之妙,如新月嵌于大漠,“抱”字拟人化,将泉池环抱寒水的形态写得含情脉脉,与“惊”字的刚劲形成刚柔对比。两句中,沙之“鸣”与泉之“静”、雁之“动”与月之“静”相互映衬,既写实(鸣沙山、月牙泉的地理特征),又写意(惊雁、抱泉的诗意联想),道尽“沙泉共生”这一世界奇观的灵秀与奇绝。

三、颈联拓境:时空交织的哲思意韵

“万古流沙静,一泓澄宇悬”从眼前景物转向时空纵深。“万古”二字穿透历史烟尘,写尽流沙历经千年的亘古静默,与首联的“动”形成张力,暗喻自然力量的永恒与沧桑;“一泓澄宇悬”以泉为镜,倒映苍穹,“悬”字化静为动,仿佛一汪清泉将天宇悬空托起,既写泉水澄澈如镜的物理特性,又暗含“天地入怀”的哲学意境——流沙的“静”象征时间的凝固,泉映天宇的“悬”象征空间的无垠,二者交织成时空交错的缥缈画卷。

四、结句升华:苍茫天地间的仙意遐想

尾联“苍茫天地阔,此处有遗仙”以大写意收束。“苍茫天地”延展视野,让鸣沙山月牙泉置于洪荒宇宙的背景下,更显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遗仙”二字注入浪漫想象,暗合敦煌作为丝绸之路文明交汇点的神秘色彩——仿佛这沙泉秘境是仙人遗落人间的居所,将自然景观与人文传说熔铸一炉。“阔”与“仙”二字,前者写空间浩瀚,后者写意境超脱,最终让全诗从景物描写升华为对天地玄机、自然神性的叩问,余韵悠长。

五、艺术特色总览

全诗以五律形制构篇,对仗工整(如“鸣沙”对“月牙”,“惊落雁”对“抱寒泉”),动静相生,刚柔并济。在用词上,“电如鞭”“风吟”“抱”“悬”等字锤炼精准,既具视觉冲击力,又富拟人化的情感温度;在意境上,从“风沙狂卷”的雄浑,到“泉映天宇”的空灵,最终落于“遗仙秘境”的缥缈,层层递进中尽显敦煌景观“雄奇与灵秀并存”的特质,堪称以诗笔绘就的“塞外仙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