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2016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
- 2520字
- 2025-02-17 05:00:18
第三节 中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十二五”期间,我国区域物流基础设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规模显著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本节重点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两个视角,对物流基础设施的区域不平衡特征予以剖析。
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8万亿元,较“十一五”增长47.3%;投产新线3.05万公里,较“十一五”增长109%。截至2015年年末,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其中,高铁运营里程超过1.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60%以上。
东部是我国铁路路网密度最高的地区。截至2014年年底,东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5万公里,铁路路网密度为289.2公里/万平方公里,是西部地区的4.6倍、中部地区的1.14倍、东北地区的1.45倍。同期,西部地区路网规模达到4.36万公里,但路网密度仅为63.5公里/万平方公里(如表3-14和表3-15所示)。
表3-14 我国四大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及增速

表3-15 我国四大地区的铁路路网密
(单位:公里/万平方公里)

从动态发展趋势来看,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加速增长的态势明显。如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里程增长速度从2011年的1.3%和1.0%分别增长到2014年的12.1%和10.2%。同期,东部和东北地区则呈现波动式增长趋势。
“十二五”期间,我国公路建设呈现平稳增长趋势。截至2014年年底,公路总里程达到446.39万公里,公路网密度由“十一五”末的每百平方公里40公里提升至45公里;高速公路里程达11.1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位。
东部地区公路网以及高速公路网十分发达。截至2014年年底,东部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3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29.8%;高速公路路网密度364.0公里/平方公里,分别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1.3倍、6.5倍和2.7倍(如表3-16和表3-17所示)。
表3-16 我国四大地区的公路里程与高速公路里程状况

西部公路里程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但公路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远低于其他地区。如,2014年西部公路里程达179.3万公里,占全国总量的40.1%;公路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分别仅为2611.3公里/平方公里和55.7公里/平方公里(如表3-17所示)。中部地区公路基础设施水平仅次于东部地区,2014年公路路网密度和高速公路路网密度分别达到11614.1公里/平方公里和289.0公里/平方公里。东北地区路网规模相对较小,路网密度高于西部地区,但与东部和中部仍有较大差距。
表3-17 我国四大地区的公路路网密度与高速公路路网密度状况
(单位:公里/平方公里)

东部地区的沿海港口十分发达,上海、深圳、宁波—舟山、青岛、广州、天津等港口已经跻身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十二五”时期,东部沿海港口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为该地区发达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物流平台和物流通道支撑。2013-2014年,东部沿海规模以上港口码头长度和泊位数如表3-18所示。
表3-18 2013-2014年东部沿海规模以上港口泊位数

中西部地区水运主要以内河运输为主。2011年,我国正式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提出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充分发挥内河水运在能源、原材料等大宗物资和集装箱、重大装备运输中的独特优势,推动电力、钢铁、汽车等沿江沿河产业带的发展,促进沿江沿河地区产业布局的调整优化。中部地区内河水运主要以长江水系和淮河水系为主。截至2014年年底,中部地区内河航道里程为32943公里,9个主要内河港口码头长度为11.22万米,泊位数为1336个,分别比2013年增加9000米和43个,增长率为8.8%和3.3%(如表3-19所示)。
表3-19 2013-2014年中部地区九大内河港口码头长度及泊位数

西部地区水路航道主要包括长江上游水系和珠江水系。截至2014年年底,西部地区各省市的内河航运里程达到33109公里(如表3-20所示)。
表3-20 2014年西部地区各省市内河通航里程状况

东北地区内河运输主要以黑龙江和松辽水系为主。2014年,东北三省内河航运里程达到6967公里。其中,黑龙江省为5098公里,吉林省为1456公里,辽宁省为413公里。除内河运输之外,东北拥有两个规模以上沿海港口——大连和营口。
东部地区是我国航空业最发达的地区,拥有三大国际枢纽机场——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在2014年全球机场客运排名中,北京首都机场位列第二,货运排名中上海浦东机场位列第三。如表3-21所示,东部地区共拥有48个机场,机场分布密度达到5.2个/十万平方公里,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的1.8倍,是西部地区的近3.5倍。
表3-21 我国机场的区域分布状况

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拥有昆明、成都、西安、重庆、乌鲁木齐、郑州、沈阳、武汉等区域性枢纽机场以及大连、呼和浩特、长沙、南昌、哈尔滨、兰州、南宁等干线机场,在航空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是,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机场发展水平仍明显落后于东部,如2015年三大区域的机场分布密度分别为每十万平方公里2.9个、1.5个和2.8个,明显低于东部地区水平;再如,三大区域以占全国总量75.9%的机场,仅完成了占全国总量24.6%的货邮吞吐量。
二、物流园区建设
据2015年发布的《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4省市有216个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17.85%;上海、江苏、浙江3省市有156个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12.89%;福建、广东、海南3省有135个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11.16%。东部地区10省市共有物流园区507个,占全国园区总量的42%,是我国物流园区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102]与此同时,东北地区拥有111个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9.1%;中西部地区拥有592个物流园区,占全国总量的48.9%。
东部地区已有相当规模的物流园区投入运行,产生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建成园区数量看,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福建、广东、海南等东部地区10省市共有421家物流园区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全国总量的49.1%,建成率达到83%;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有436家物流园区建成,占全国总量的50.9%,建成率为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