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2018)
-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 11字
- 2025-03-22 18:05:40
2 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
2.1 指数研究的发起与设立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工作筹划半年之久,于2016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按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分阶段、分步骤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2.1.1 触动与责任——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萌芽
是唯利润最大化,还是优化利润并承担与企业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社会责任,这个议题已经争论了近百年。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动因和履行社会责任的结果进行了反反复复的讨论,不同时期不同的代表人与代表观点,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
2008年年初,国务院国资委下发1号文件——《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文件首次对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出了明确的指引,推动了中央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工作和管理体系,在努力提升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工作水平的同时,要求全部中央企业在2017年前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文件也被称作中央企业社会责任“集结号”。
在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开展初期,常常会被问到“企业应该承担哪些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之间的矛盾关系如何解决?企业履责成果与披露的界限是什么?”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是如何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如何回应各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企业生存的外部、内部环境息息相关,与企业融入时代的要求息息相关,与企业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2008年的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不仅给消费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还重创了“中国制造”的商品信誉。如果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不重视安全生产、不重视企业管理,不能够平衡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那么“一个事件导致一个企业消失”的悲剧就会不断上演。
众所周知,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从外延来看,企业社会责任只是可持续发展的阶段性高地,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经营企业才能打造“百年老店”。
2008年央企社会责任“集结号”开启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管理工作的崭新篇章。历时八载,2016年,中国企业应继续提升内生动力,从企业社会责任转向可持续发展视角,不断提高发展质量与综合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迫不及待地走向国际舞台,而事实证明,国际化不是简单的资本交易,而是由内生动力推动的必然发展路径。
中国企业向谁对标、如何对标?套用现有的国际综合标准显然是不理智也是不公平的。中国经济有其自身发展历史与阶段性特点,中国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有力支撑,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与生命周期。中国企业的集约型经营、高质量发展应有一套理解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理解中国企业发展脉络,既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大趋势、大潮流,又能从中国经济与中国企业实际出发,自主研究总结的指标体系,引领与带动中国企业整体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
2.1.2 建议与推进——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借势
2010年11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在瑞士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正式发布了社会责任指南标准(ISO 26000),成为社会责任领域一项非常重要的标准和成果。2015年在巴黎召开的气候峰会,被看作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合作进程中的关键节点,受到全球高度关注。
2016年9月,我国率先发布了《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同时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增强我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引导国际秩序变革方向,形成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由此可见,可持续发展不仅备受国际关注,而且是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发展议题之一。
中国可持续发展指数依托自主研发搭建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完成数据收集与整理工作。该平台具备三个核心作用:一是数据采集与管理。自主捕捉公开数据与企业自行在线填报等方式相结合。二是数据分析与呈现。基于数据库基础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可视化展示,能够纵向、横向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现状。三是信息门户。官方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研究成果和指标体系动态数据,汇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多类型数据,实现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信息的传播交流。该数据平台不仅能够实现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审核、企业数据分析、综合数据分析等功能,还能在线完成单一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测评,反映该企业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中所处的位置及努力方向。数据平台的开发建设专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内容,专业性与实用性较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成果展示平台、企业间学习交流平台、企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2017年9月,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上发布了首份《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报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发展路径,全面辨识中国企业综合发展能力。该报告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概念,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及我国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法规,总结了国内外与可持续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指标体系及应用成果,提出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工作指导原则。该报告根植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结合中国企业实际发展规律与特点,使用国际通用语言,建立了适用于中国企业的科学、普适且基于非财务数据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第一份以中国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立足于可持续发展、反映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综合研究报告。
2.1.3 雏形与发展——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担当
中国经济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进程中,发展环境在变,发展条件在变,发展理念也在变。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1)当今时代,国际社会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提出了更高要求,人类发展不能再以无限制地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而是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企业的生产经营就是有组织、有目标地解决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之间的关系。
有担当才会有变革,推动变革需要更大的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工作始终以提升中国企业在全球化中的可持续竞争力为使命,为推动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研究报告》的基础上,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工作组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加紧开发建设数据平台。2018年4月,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趋势年会上,介绍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搭建进展,以及自主收集企业公开资料、获取有效数据的信息分析工作,发布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阶段报告》。该报告以80家大型企业的3年有效非财务信息作为数据基础,深入分析了企业在竞争力、资源环境和社会3个维度的现状,归纳了共性特征、突出优势和努力方向,提出了5项重要结论,形成了对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的初步客观评价。
2018年9月,在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正式发布了首份《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及首个“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百佳榜单”。该报告完整阐述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工作宗旨,详细介绍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理论模型、指标体系、流程方法及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以310家具备有效数据的中国企业为样本,从竞争力、资源环境、社会3个维度,产品、治理、员工、环境、资源、客户、社区、政府8个方面,深度分析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整体现状,进行了分行业对比,提出了7项重要结论,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客观评价。
2019年4月,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在中国可持续发展趋势年会上,发布了《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2018)》。报告以1073家中国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全面分析,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企业2018年度可持续发展情况,提出了9项重要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