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时代农村医疗保险、医疗服务与老年人健康研究
- 徐慧丹 宋坤 钟莹
- 1733字
- 2025-02-17 16:47:06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国家长远发展为基点,以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吹响了建设健康中国的时代号角。党中央对健康中国的勾勒和谋划,首要关注的是人民的健康。过去30多年,我国在卫生领域成就斐然: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35岁提高到2015年的76.34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1500/10万下降到2015年的20.1/10万;婴儿死亡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200‰下降到2015年的8.1‰。这3个国际通行的居民健康衡量指标的变化,见证了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此外,我国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投资显著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得到强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持续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更加均衡,服务公平性和可负担性得到增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一项重大变革。自2003年新农合启动以来,我国政府多次提高补助标准,全国新农合参合率逐年增加,现已基本覆盖广大农村家庭。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老年人成为留守农村的一大群体。农村老年人在长年累月的农务劳动中健康折损较快,面临的健康风险也较大。关于新农合的实施效果,已有研究褒贬不一。现行的农村医疗制度是否提高了以及如何提高了农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本书以新时代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医疗卫生服务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为大背景,在梳理新制度经济学、健康经济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stata统计分析、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等实证研究方法,综合评价和分析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老年人的健康绩效及作用机制。本书采用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 Longevity Survey(CLHLS)2011年、2014年对全国22个省(市、区)65岁以上老人的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中国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新农合是否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以及影响的作用机制。此外,本书基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村区域不同方位5镇10村的实地调研数据,结合嘉陵区医疗卫生体系发展现状和卫生服务供给现状,通过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分类有序logit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本书根据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绩效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的政策性建议。
本书研究得出结论:①本书分析了我国农村医疗服务供给及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认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增长迅速,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提高,预期寿命持续增加,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大幅降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利于农村居民增加医疗服务进而改善健康水平。②本书对于CLHLS 2011年和2014年数据库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明,参合者的自评健康指标有所下降,但相较于控制组的身体变差趋势相对较缓,医疗服务可得性增强,医疗服务利用率有所提升。与控制组相比,参合组老年人的饮酒比例更高,经常锻炼的比例更低,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③PSM-DID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新农合制度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提升了2.69%~7%,患大病的次数下降了0.21次,参合者因病卧床天数减少了6~9天,参合者的医疗支出显著下降。生病时是否得到及时救助和实际医疗支出都是新农合影响参合者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④本书基于南充市嘉陵区的调研实证分析表明:在自评方面,身患慢性病的数量与健康自评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收入对自评不显著,但是家庭支出的增长却会显著地加大受访者的健康压力。年龄、学历、婚姻、老人的子女数量、抽烟数量、喝酒和保险的影响都不显著,而性别却是控制变量中影响最显著影响的因素。在医疗服务满意度方面,只有收入存在显著的负回归系数,是否进行自我治疗显著为负。在一年内就医费用方面,身患慢性病的数量呈正相关关系,是否进行慢性治疗为负相关关系。
根据以上的研究结论并结合我国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的一体化趋势,本书提出以下政策建议:①适当提高报销比例,扩大报销范围,简化报销手续,减轻就医者医疗费用负担。②加强基层医疗服务环境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补贴。③加强统筹力度,推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发展。④推动农村地区的预防保健、降低自我治疗成本、加大医疗保险的报销力度和报销范围、关爱农村老年女性健康、加快落实分级诊治制度、加大基层医疗服务供给十分必要。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老年人健康;绩效;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