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第二波收获

“老爷答应你们的要求了,春收和秋收加一起给你们一袋粗粮,粮种粪肥不用你们操心,您们只管帮忙种好田即可,另外该说的说,不该说的闭紧嘴巴,”大管家连威带吓的说道。

这话听卢里正耳里则是变了味道,他唯一的想法杨大管家警告的是芋头,周父心里也是不解不过不敢问出来。

其实他们不知道,杨府不开府门已经好几个月了,他们杨府名声大、家业大、在附近都是有名的大官人家。

兵荒马路的时候最容易得暴民们眼红,所以家里家丁护院成日成夜的巡逻,刚才周老头说,村民们有口吃的就敢拿东西跟流民们打,这不正好是杨府人要的吗?再说了免费种田才要一袋粮食,比家里长工可便宜多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杨府要时不时开府门,这要是被有心人摸到了杨府的规矩,那杨府可就危险了,若是被人混进来,说不得一夜之间杨府就不存在了,故而才出口警告周父和卢里正。

“谢大管家!大官人真是好人呀!大管家你放心,俺们绝对不说来过这里,明天俺跟里正过来拉了粮种跟粪肥后,再来就是春收的时候了,”周父连忙保证恭维起来。

杨大管家见他们怕的要死,又很老实的答谢自己便说道,“卢里正是吧?下午我们府会派人把东西送到你家去,以后庄里有暴民来了,也派人来通知我们府,我们老爷心里还是很担心本庄的庄民的。”

“好的大管家,俺们现在回去就加紧种田犁田,”卢里正感激的对杨大管家说完,跟周父俩人一路快活的出府了。

身后传来砰一声关门声,周父回头看了一眼,“里正,你别怪俺答应他这条件,大管家说想要那个,必须白帮着种田,他是官俺是民,他说了俺只有答应的份……”

“我替大家伙感激你都来不及,还怪你干什么?再说了也不是白种的,不是还给一袋粗粮吗?”

“他要是一点不给俺们又能说什么?他还说了,村里在发生昨晚的事情,俺们还能派人来找他们府帮忙,这都是好事情,”卢里正觉得为了那个粮种,白种粮食都不是个事情的事情。

俩个老头美滋滋的回到了田里,卢里正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刚才我跟老周头又给大家伙想了一个挣粮食的好法子,就是给杨大官人家抢种,明年春收后给半袋粗粮,秋收后还给半袋粗粮,现在正是粮食紧张活命的时候,一年能有一袋粗粮的保障就不错了!”

“可是里正,俺家十多口子人一袋粗粮怎么够呀!”人口多的村民急了。

“贪心了不是?这不是还有老周头愿意帮俺们吗?他把家里所有的田借出来给大家伙用,只要俺们好好伺候田,收了粮食跟大官人家换口粮。”

“我粗略的算了一下,去掉粮税和粮种,每家至少还可以得到一袋粗粮,一家十几口细细吃,总能好好的活下去,难道你得了粮食要一次吃个猪吗?咋的,吃肥了等着给人杀了吃肉呀?”卢里正没好气的问村民。

“里正说的对,俺们曾家也有十多亩田地,俺也愿意拿出来周济大家伙度过去,等明儿太平了俺在把自己田收回来种,听说附近大点的庄子,已经开始在卖儿卖女了,俺们可不能像他们那样呀!这都是住了好几辈子的地方。”

“俺家的田也暂时给村里种着,”曾父的话落下,很快又有人开口了,不多时田地里多了不少人纷纷把田集中过来,谁也不傻不孬的,这个时候自己单独种粮就是个死,不种田地荒着看了心疼,还不如落个好名声。

“好好好!俺们丰安庄村风淳朴民心善良,我这个里正也不能落下了,俺家的田也集中种了,等年下太平了在拿回自己的田。”

“今天各家的当家人都在,我借机说两点要求,一是村里今明两年不允许投亲靠友的来,你们看看别庄的人,再想想车家小畜牲带的人,别把俺庄的人拴进去了。”

“二是,俺庄今后有粮食吃了,禁止大声嚷嚷,要是不听的逐出丰安庄去,给他饿死都不亏了,各家交田种的都过来登记一下,这样我好划分每家怎么种,到时候俺们收粮食了也知道收了多少,可以换多少、干活的人口有多少。”

“还有,给大官人家种田,我要求家家户户都要出工出力,我这里每天都要登记名字的,”卢里正威严的说道。

丰安庄大部分田都在杨大官人手里,少数田在村民手里,就是把所有田都集中了种粮,也给不到全村有户头的人家。

但是给大官人家种田不一样呀!他家大业大的每家半袋粮,全村都分到了对他也不痛不痒的,更何况不是还有那个粮食吗?只要村民们好好的,绝对不会饿死的,卢里正心里的账本算的门清。

当天下午里正家门口停了九头牛,还有二十多副耙犁,粮种和粪肥直接堆在田头放好。

这还有什么说的,人家东西都给准备好了,卢里正当即就找信的过的汉子们,开始疯狂的犁田耙地。

一时间丰安庄又开始了热闹的景象,到处都是人撒麦子洒粪土,犁田、砸漏洞,就连几岁的孩子都知道下田帮着洒粪土。

其中就以周家的孩子最多,泥鳅带着三家孩子在杨大官人家田撒种子,平均两个孩子算一家的大人,周家七个孩子卢里正给算了三家大人。

夏生兄弟已经是有户头的人了,被分到他大姑父小姑家田里干活。

周兴平跟老父亲挑了村里寡妇病弱的人,他们弄的是自己家的田,同时还要挑她们来年三四月剪苗,这里正肯定一百个同意呀!

不然老弱妇孺怎么安排掉?她们也要吃饭不是?就这么丰安庄是一片和谐的干活村,全村老少没有一个偷懒的。

忙活了二十多天,田里的庄稼总算种好了,里正又组织全村人,把自家屋前屋后的地挖出来,哪怕是屁股大一块都要挖出来用。

傍晚周父则是带着儿子女婿去里正家里,教他们搭芋头坝子,教熟悉了就去下一家这么教。

就这么一家传一家的忙到了霜降下来,早上的寒气有点逼人,地上是一片泛着寒光的雪针子,周父不在出门了,全家人鬼鬼祟祟的开始挖芋头。

“爹你看!你看呀!”莲花拿起一个拳头大的芋头给爹娘看。

“好东西!好东西!”周父翻来覆去的说着,脸上都是兴奋的表情。

其他人脸上都是说不出来喜色,见到丰收的粮食了,这次他们不敢分散了挖,都是集中在一家把番薯芋头挖完,藤子收拾干净背回家里。

其中以周兴平家做试点的,芋头自然是以他家先挖,看着几百斤的芋头堆满了地窖,周父觉得自己的心都颤抖了。

“他爷,你们今天都在这里,我交代一声哈,正月我们不是要下芋种子吗?就挑这样大的下,烂的破皮的一律挑出来吃了,不要跟好的放在一起不然传烂菌,会把所有的芋头都弄烂了。”

“种芋秧子大中小分开种,主要是要挑优质的种子育苗,前些天要不是出了夜里砸门的事,我就打算让我们几家留大芋头当母芋了,小的放在锅底灰里埋着,留着慢慢的当粮食吃。”

“这要是全村都种的话,我们几家只能吃少量的芋头了,大部分都留起来当种子用,等来年发完芋头芽了再挖出来解馋,”水清有些认命的解释道。

“哪能嘴那么馋的三嫂,俺们这是做好事呢!家里不缺吃不缺喝的,就等着明年三四月发完苗了吃,好饭不怕晚的,”莲花言语利索的笑起来。

水清听完莞尔一笑,”还有这藤子如果家里喂猪了,可以煮熟给猪吃,没有猪晒干了当柴烧,藤子青的时候可以摘杆子炒菜吃,不过不能摘狠了不然不结芋头,可以适量的摘一点下来,多了留上面也是跟芋头抢养分。”

“都记住了吗?”周父严肃的问儿子女婿孙子们。

“记着爹(爷爷)!”周家人急忙回道。

“现在去大妹婿家先挖,因为他家的放在太明面了容易遭人惦记,我跟兴平还有小妹婿去莲慧家挖。”

“石头,你们三兄弟跟你爷回家挖,你爷那点芋头里正心里一直惦记着,挖了我们才安心,结束了你去通知成山家赶紧挖了,夜里都回各自的岳家帮忙挖了,我们留在家里给你小姑父的挖结束。”

“还有别忘了说留种子的事情,我们这明年肯定顾不上他们了,里正放话了,做不做的都靠自己自觉,”水清觉得自己真是没事找事做。

“明白了娘,”石头点点头晓得这不是玩笑话。

一家人分成两波忙碌,周兴平李明远带着扁担筐,水清和莲花拿着镰刀,一股脑上了莲慧家都没喧哗,到了地头闷头就是干活,一直忙到下午地里的芋头清理干净了,五六个人拿锹在地里开始铲地搭坝子。

来人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什么东西来,忙到下傍晚四人挑着扁担筐回家,吃过晚饭全家人偷摸去了李明远家的菜地,一顿疯狂挖地刨芋头送回家,第二天早上又慢慢悠悠的在地里整理菜地。

几家人都深埋了激动的心情,强忍着欢悦的开心,回家关门偷偷的吃挖破的烂番薯。

“这味道吃起来是比那个味道好!”周母看三个孙媳妇眼馋,她才不管种子不种子的,洗了好几个煮了一大锅,还少少的放了两把碎米,芋头当主食碎米稀饭当灌缝的。

“是好吃!这比俺们吃饭还香,奶,还有米油吗?”夏生笑呵呵的看着周母。

“不多了,给你媳妇留点,”周母看其他人都放碗了,只有夏生小两口还在吃。

“夏生哥你都给吃完,我不要了,”玉霞放下碗不好意思的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