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新两庄

郭四子心里真是后悔的不行做这媒,这些年月兰越发的上不得台面了,他看了明里暗里不知道让人劝了多少次,可惜没有一次管用的。

“人是会变得,与大妹婿没什么相干的,田里的庄稼事月辉兄弟愿意帮忙,一切还都照旧不变,若是月辉兄弟……大妹婿你自管从村里帮我们挑老实的人帮忙,做事都图一个心甘情愿才开心,”水清看周兴平说半天也没说正事,她主动开口说了出来。

郭四子闻言默了默道,“三嫂你放心!”

“既然交代清楚了,那俺们也赶紧走吧!”李明远起身出来看了一下夜空。

“俺去叫爹娘,”莲花动作很快的去了偏屋。

“明天走不行吗?”莲慧跟在后面埋怨道。

“明天?留下还不够那小两口恶心的呢!狗改不了吃屎的货,姐,以后石头有任何事了都别送信去府城了,”莲花厌恶的交代道。

莲慧跟在后面抿了抿嘴没答应也没拒绝。

周父老两口从始至终都没开口,慢腾腾的朝着三儿子走去。

周兴平家门口马车停了老半天,爹娘一到赶紧扶上马车打马走了。

莲慧看着黑漆漆的夜晚,一时间恍惚了起来,“四子哥,你说月兰一而再再而三的为了啥呀?俺三嫂几乎从不为难小辈,这么多年除了她刚嫁去月湖庄,春生骂俺三哥吃闲饭的,被三嫂打过,其他是再也没有了,就连沫子小时候不学好,她都没生过气……”

郭四子看了一眼石头家的方向,“断了好!你看看一出出的办了什么事,俺们跟在他们后面收了多少烂摊子事,俺要是三哥三嫂,早就不管他们折腾了。”

莲慧听完张了张嘴闭上了,确实!不值得让人以礼相待了,两口子拎着灯回去睡觉了。

周兴平他们马车走的慢,一直走到天快亮了才到家,回家补了一觉,又休息了三四天。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完,周兴平揣着钱跟老父亲回了芙蓉镇,这次爷俩从容不迫的,绕着芙蓉镇看了二十多天地,把附近所有靠近水源的荒地摸了个遍,这次没有要任何的中人跟着。

整个地界摸清楚了,爷俩带着酒和肉去了衙门,借着瑞昌的名气,把挨着黄皮坡的荒地全买了,真正做到了方圆百里都是周家的地了。

又加上平日跟师爷维护的好,这次直接拿下了五万倾子荒地,额外还白送了三个树林子,把周父乐的恨不得做梦笑醒。

地契办好后周父开始马不停蹄的,找人挖地建房子买牲口,主要先抢着把地开出来,地开出来种上番薯就能回本,因此他一刻都舍不得耽误了。

周兴平回府城找老朱头继续寻人,这次最少也要三四百户人家去,他还要去铁匠坊木匠坊制东西,一时间忙的喝水的空隙都没。

好在忙的时候不用操心黄皮坡两个庄子,有管事了到时间点他就安排事情,坊子出酒记好账交账就行了。

父子俩一心雇人开垦荒地,想赶在四月份的时候把芋秧子插满。

“刘大管事,东家带信让把地里种满芋母子,到时候秧子能栽的时候,他会派人过来拉走,”老朱头精神抖擞的过来说完。

“种满?”刘管事惊讶的看着老朱头。

“对,这不是又买了地嘛!连着黄皮坡的地都被买下来了,”老朱头笑着回道。

“东家把这附近的地买了我知道,可也种不了几千亩的秧子呀?”刘管事有些愕然的说完。

“兴许是掌柜子那边订的,”老朱头模棱两可嘟囔着。

刘管事闻言心里约么也是,“成,等这一批菜地结束出来了,我就吩咐人发秧子了。”

老朱头信送到也不耽搁时间,赶车从府城送人去新的庄子上。

规格还是按照之前建黄皮坡的来,房子先统一紧着一家一房来,其余的都搭草棚子将就着住。

分配是平均一千亩地住十户人家,时段长的就这么定地基,打圈堆的则是在中心和结尾,各分配集中住七八十户人家建庄子,盖房子的人是原来黄皮坡的那些人。

周父把想法跟他们一说,领头的拍拍脑袋道,“老太爷,您的想法就是一切都跟黄皮坡一样,除了顺水源的长路段中间建房子,其他的一切都不变没错吧?”

“没错,还是你们通透!”周父朗声笑道。

房匠也哈哈大笑起来,今年相比去年他又增加了二百来号盖房子的人,不管如何,他都要给周家这大宗活吃了。

有了去年的参考在,周父真是明显轻松了不少,老朱头陪着他整日带人没日没夜的开垦,加上府城陆陆续续送来的人,最后竟有六百四十多户人家。

四月中旬第一场春雨下来,周兴平跟老父亲带人下地插芋秧子,人手不够就雇盖房子的人,反正都是给钱的没道理人家不干呀!

房匠也有经验了,今年都不用老太爷吩咐的,提前就把干活的短工招好了,接通知回去领人就来干活,干完黄皮坡的活,接着干新开荒的田地。

八九百号人忙活了十七八天,把几万倾子田忙结束了,父子俩又马不停蹄的回了一趟丰安庄,大宝成亲姥爷舅舅不得出面吗?

好在芋头地都插上了秧子,周兴平的心放下了不少,安心的喝了两天喜酒回来,开始带人划船去芦苇荡挖粪肥回来。

周父留下看人建房子,房匠把人分成五班组,一班盖畜牲圈出来,这是东家目前急需要的,两班盖坊子的,剩下两班加上新来的几百号人,盖两庄的房子完全是没什么问题的。

“爹这新庄子你想好叫什么名字了没?”周兴平龇牙笑问周父。

周父抽了一口烟吧嗒半天,“俺还真没想好叫什么?要不随黄皮坡叫?”

周兴平挠挠头,“水清说三个树林子有大用,要不俺们依着树林子叫?这里原先叫白林坡……”

“有啥大用?”周父奇怪的问儿子。

“水清说养蚕,就是有钱老爷穿的什么绸子面料,不过俺们得先买桑树回来种,明年后年才可以养蚕赚钱,”周兴平对妻子说的这个一无所知。

周父闻言目光顿时炯亮,“靠近树林这个庄子叫“蚕林庄”,那个庄子继续叫白林坡,这样不就好区分开了吗?”

“行,听爹的叫法,”周兴平闻言笑,又倒了一碗水递给他爹。

“你树苗找好了没?”周父又问。

“水清在府城树苗商那里找好了,买了六百多两的苗,不出意外的话,这几天应该要送来了,今年先把新买的地种上手,坊子运作起来转动着,明年能缓开手了就把蚕房建了,”周兴平嘟嘟囔囔的交代道。

周父抽着烟也没说话,耐心的听儿子叨咕,次日一早带人去树林挖地洞,每个洞里放点粪肥压点土,然后就这么敞露着,等树苗到了直接栽进去容易活,不然临时挖洞上粪种树会烧根死。

果然没让爷俩等多久,也就三四天的功夫,脚行送来了二百多车小树苗,棵棵树苗看着都粗壮,周父二话不说带人就栽树。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周兴平还是了解他爹的,他带人挖树坑上粪挑水浇树,他爹带人栽树除草打垄沟,爷俩心有默契的的忙累了个把月,把三个树林子忙的一片绿登登的。

于此同时蚕林庄已经有了小规模了,房子起来了十几家,坊子盖了一大半,水鸭圈完工后周父领着黄皮坡有经验的小伙子们,接着去芦苇丛套鸭子回来养。

忙碌的日子总是眨眼就完,六月开湖周兴平回了芙蓉镇带人忙鱼泡熏鱼,这边算是彻底的交给了自己的老父亲。

水清在府城招呼了开市的头三天,家里洗鱼泡的都是熟手人,她便丢开了操心的事,进屋找闺女说话。

稻香正在帮她娘算账记账,“娘什么事?”她抬头叫住要走的母亲。

水清停下脚步回头纠结的道,“我想让你去一趟新庄子,帮着你爹你爷选两个可靠的管事用,我原本打算自己去一趟的,可眼下你大姑铺子里的生意还不稳,我还不能随便的就走了……”

稻香放下笔笑道,“我去娘,正好,替你看看蚕林庄和白林坡如何了,那个娘……要不叫月贵兄长回来吧……”

“不会叫他回来的,”水清蹙眉拒绝了闺女。

“娘,还是叫回来吧!咱家需要一个贴心忠诚听话的人,这个贴心的管事,不能是我未来的夫君,不然大哥二哥将来没有放心可用的人,月贵兄长算是不错的人选,”稻香起身走到她娘跟前说道。

水清无奈的伸手拍拍闺女的脑袋,“你当你母亲是小肚鸡肠的人吗?就因为咱家目前没人可用,我才不用你贵子兄长的,我打算从袁柳两家挑人培养,你这次去带上他们,让你爷好好的暗地里历练着。”

“为什么娘?”稻香有些不明白母亲的意思。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贵子的性格就是如此,他已经栽了一次跟头了,他还会栽第二次跟头的,他是他姐一手养大的孩子,骨子里就缺乏一种精神的独立性,这也让他做事没有恒心和原则,你以后管人管事多了就明白了,”水清也无意给女儿多解释。

水清交代完闺女出门来到郭记,郭记的铺面前,生意不热闹但是也不冷清,大宝小两口在铺子里忙的一身劲,“今天生意怎么样?”

“三舅母,”大宝跟春花抬头喜笑颜开的喊人。

“今天一早的生意还不错,三舅母你那也忙的不得歇,不用每天来招呼我们了,我有啥事了去家里找你。”

“生意都是越做越好,你们能坚持下来,说明能吃苦,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去通知我,”水清看小两口确实上手了,她也没留下的必要了,开口真心的跟小两口嘱咐道。

“明白的舅母,俺们不懂就去问,”春花言语爽朗的回道。

水清对春花又多了一份喜欢,这丫头爽快大方看着真不错,“行吧!你们忙着我回去看鱼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