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融资策略与商业思维
- 陈霞 朱新兰 王兮泽
- 3373字
- 2023-11-16 18:38:38
1.2 企业获得融资的三个基础
大部分企业在融资过程中都是相对被动的,其选择也受到限制。企业想要顺利有序地开展融资活动,必须要构建融资的三大基础,即拥有说服能力的管理团队、企业本身的巨大发展潜力、能充分展现的产品优势,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2.1 有没有能说服投资人的管理团队
投资人的眼光总是苛刻的,企业项目再好,如果没有经验丰富的、执行度高的专业团队来管理,项目也很难撑到最后。因此,在投资人群体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看项目主要是看行业、看模式、看团队。”企业拥有能说服投资人的管理团队,对融资成功的意义,甚至会大于项目本身。
一些企业,对于年龄大于35岁的员工都有所顾虑,但A公司却反其道而行之,招聘了不少年龄大于35岁的员工。
面对媒体提出的疑问,A公司管理者王先生介绍:“可能一些企业会认为员工年龄越大、精力越差,但是年龄并不能作为评判精力的唯一标准。”多年来,王先生始终坚持这一招聘原则,为A公司招来了一大批能力较强、经验丰富的员工,并组建了多个金牌管理团队,这些团队多次完美完成了其负责的项目,深受业界好评。
由于A公司有着强大的管理团队,很多投资人对其十分看好,因此A公司的融资通常很顺利,A公司得以蒸蒸日上。
企业如产品,企业的管理团队也具有品牌效应。在开展融资活动时,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和重要业绩,都会影响投资人的判断。那些金牌管理团队,不仅能作为融资时说服投资人的主力,还会吸引更多投资人主动寻求合作。
当然,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其团队成员的履历通常有所欠缺,这就需要企业做好对团队的培养。
1.提升管理团队协同力
成功融资,是管理团队各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但“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并非绝对正确,如果管理团队缺乏协同力,企业也无法借此吸引投资人。
2.提升团队行动力
优秀的管理团队不一定总是雷厉风行的,但从不会懒散、拖延。大部分人都具有惰性思维,对于一件小事可能会不断拖延,到最后期限才行动。企业如果想通过融资来获取更大的成功,培养管理团队的行动意识,提升其执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3.善用淘汰机制
企业组建优秀的管理团队并非易事,成员通过层层筛选、多轮考核才得以进入团队。即便如此,企业还是要善用淘汰机制,不断对管理团队成员进行淘汰,以确保团队整体能力的提升。例如,某企业管理团队的一名成员,工作能力优秀,但其本人不擅长或不愿意和团队其他成员协作,如果该成员不能积极改变,企业应该将其调整到适当位置,不能为所谓的团队完整或减少培训、选拔成本而将错就错。
4.做好内部培训
管理团队和企业整体,是相互促进的。管理团队越优秀,企业的融资之路就能走得越顺利。企业融资成功,就拥有更多市场资源,就可邀请行业内知名专家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进一步提升成员的技能和素质。
此外,企业在向融资对象介绍管理团队时,应该根据对方关注的重点,适当地对部分内容进行强化或弱化。
1.2.2 企业有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经典的投资理论中,投资人选择投资对象时,不能只关注企业短期内的经济效益,还需要关注企业有没有对产品和服务投入足够多的热情,企业信誉是否良好,值不值得信赖,由此最终评价企业是否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实践中,投资人判断企业是否有巨大发展潜力,会从行业、产品、服务、团队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1.行业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提高,传统行业顺势而起,现代行业也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其中,下列行业是比较容易受到投资人欢迎的。
(1)大健康行业。非常受欢迎且持久不衰的行业,非大健康行业莫属,尤其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社会对大健康行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大健康产业链获得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医疗、保健等多个细分领域为主的产业格局。因此,大健康行业是当之无愧的非常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
(2)信息行业。信息时代中,信息不仅普遍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在军事、科研等领域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子信息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例如,21世纪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是以电子信息为核心的信息战,其表现形式为计算机网络攻防对抗,占据优势的一方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标。可想而知,计算机软件开发等相关细分领域,在投资人眼中都具有重要投资价值。
(3)制造业。制造业是我国基础行业,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伴随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制造业进一步转型升级。除此之外,制造业与其他行业关联性强,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正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和“智造大国”迈进。因此,制造业始终是资本市场不会忽视的阵地。
(4)食品行业。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的经营内容,不仅是简单的食品生产制作,还包括休闲食品、调味品、乳制品、功能饮料等的研发和营销业务。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地吃饱,而是追求更丰富的味觉感受。此外,食品行业与大健康行业的关联性也推进了两个行业的共同发展。
2.产品
企业融资的落脚点是产品,如果企业能研发、制造和营销具有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品,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宣传,投资人就会自己找上门来请求投资,这也是企业掌握主动权的方法之一。
3.服务
大部分企业都清楚服务的重要性,也会制定一系列制度,例如,采用将服务与薪酬挂钩、加大培训力度等方式提高员工服务水平,但不少企业还只是将服务作为提高产品附加价值的辅助性内容。在他们看来,提高服务水平,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流量和经济效益。
实际上,服务比大多数企业想象得更为重要。尤其是在信息爆炸时代,总有几个企业、几个人因为服务水平高而突然“走红”,成为融资竞争中的佼佼者。
不论引发怎样的舆论,企业都在服务过程中收获了市场的关注和流量的支持。今天,服务已不再是附加值,而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投资人判断企业是否有巨大发展潜力具有重大影响。
此外,团队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也是影响投资人判断企业是否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重要因素,值得所有企业加以重视。
1.2.3 企业产品优势体现在哪儿
当前,我国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华为、小米、苹果、三星、vivo等品牌的赛跑进行得如火如荼,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华为依旧凭借其品牌和产品的质量优势在我国智能手机市场中站稳了脚跟,获得了一大批拥护者。
华为的成功,除其民族品牌形象引发了国人共鸣外,其手机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具有性能优势的先进芯片、严格的质量把控、强大的研发能力、独特的外观设计、个性化的配置等特性,都是其优势所在,也是品牌成功的重要因素。
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可以从产品质量、制造成本、可替代性强弱、研发能力和水平、个性化服务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产品质量。“物美价廉”是大多数消费者在消费时的认购准则,但在价格相同或价格差距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会优先选择质量最好的那一个。
(2)制造成本。制造成本包括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损耗等。制造成本越低,与同类产品相比的竞争优势就越大。当然,企业也不能盲目控制成本,否则很可能对企业的长期竞争不利。
(3)可替代性强弱。产品的可替代性强弱程度是投资人考察企业产品后决定是否投资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可替代性强弱程度受产品用途、市场供需情况、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社会经济形势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强,说明产品选择性越强、优势越小。例如饮料,消费者可以选择茶饮,也可以选择果汁、可乐、功能饮料或乳制品。产品的可替代性越弱,说明产品选择性越弱、优势越大。例如,在货物运输方面,对于大宗货物的运输来说,铁路运输比航空运输和公路运输更具有优势。因此,企业在吸引投资人投资时,要在商业计划书中对自身产品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优势进行详细且明确的阐述,还要对目标用户进行具体分析,以便投资人对产品有更清晰的认知。
(4)研发能力和水平。不论企业是否属于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能力和水平都是决定其能否可持续发展、发展高度的重要因素。这是因为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水平与产品功能特点直接挂钩,并最终体现为市场的销量和口碑。
(5)个性化服务。随着时代的进步,传统的规模经济已无法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企业提供的服务越是多样化、个性化,其品牌就容易受到不同类型消费者的接受和喜爱,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比如华为推出多种不同配置、定价、外观的手机供消费者选择,这很好地满足了不同类型消费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其也因此获得了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