枚乘,字叔,淮阴人,西汉辞赋家,与邹阳并称“邹枚”,与司马相如并称“枚马”,与贾谊并称“枚贾”。他从小就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后以辞赋出名。曾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文学侍从)。枚乘不仅善于文辞,而且富有胆识,得知吴王因怨恨朝廷而谋划叛乱时,枚乘以《上书谏吴王》劝谏刘濞,用长篇比喻的形式来规劝刘濞审时度势,劝说他从根本上放弃反叛的念头。但刘濞听不进去,于是枚乘离开吴国前往梁国,与梁王刘武交游。
景帝即位,御史大夫晁错修改制度,削去诸侯王的领地,吴王联合六位诸侯王,以诛杀晁错为名发动叛乱。朝廷不得已杀了晁错,安抚诸侯王。枚乘又以《上书重谏吴王》劝谏刘濞停止叛乱。但刘濞一意孤行,不采纳枚乘的建议,执意叛乱,最终灭亡。而枚乘因两次劝谏刘濞闻名于世,景帝召见枚乘,任命他为弘农郡都尉。但枚乘长期作为诸侯大国的上宾,喜欢与当时的文人名士同游,不喜欢做官,于是称病辞职,再次到梁国与刘武交游。
梁王的门客有许多人擅长辞赋,而枚乘的水平最高。刘武去世后,宾客尽散,枚乘回到淮阴居住。汉武帝做太子时就听说了枚乘的大名,等到即位之后,特地用“安车蒲轮”前去征召,可惜枚乘年龄太大了,走在路上就去世了。
枚乘的代表作《七发》,不仅对后世影响极大,而且还能治疗富贵病,此作品主旨在于劝诫贵族子弟,不要过分沉溺于安逸享乐,表达了枚乘对贵族集团腐朽纵欲的不满。《七发》是一篇讽喻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用七件事来启发太子,所以名叫《七发》。吴客认为楚太子的病因在于贪欲过度,享乐无时,不是一般的用药和针灸可以治愈的,只能“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也”。接着提出七种治疗方案,也就是七中游乐方法。先说音乐、饮食、乘车、游宴之乐,都不能使太子感兴趣。再接着说田猎、观涛,太子的情绪略有提高。最后向太子推荐方术之士来论述精辟的道理,太子出了一身冷汗,霍然病愈。
《七发》在辞赋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既标志着汉大赋体式已基本成型,又是“七体”的开首之作。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赋的题材之一,其特点是通过虚设的主客反复问答,按“始邪末正”的顺序铺陈七事)。如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等。
枚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养生主张,他把养生与转变腐败风气,甚至与国家的安定、政权的巩固紧密联系在一起,他提倡以正反邪、提倡勤奋反对懒惰,提倡动反对静,提倡节制反对纵恣,提倡康郎阳刚反对萎靡淹沉。他的养生主张主要有如下四点:1.提倡蔬食淡饮,力戒荤腥肥厚的饮食习惯;2.提倡进行户外活动,去拥抱大自然,用登高远游来愉悦身心;3.提倡参加社会活动和激烈的运动,以磨砺自身的体魄,开阔自己的胸怀;4.提倡加强自身的精神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用音乐和健康的活动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抵制不良的生活习俗。
不得不佩服枚乘在二千多年前就提出这样的养生主张,这些养生主张在现代社会仍很值得借鉴。武帝对枚乘的死很惋惜,诏问:枚乘是否有儿子?是否能写辞赋?经查问,枚乘还有一个妾生的儿子,叫枚皋。枚皋继承了父亲的文学天赋,却是另一种风格。是怎样的风格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