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4.文学侍从枚皋

枚皋的母亲是枚乘在梁国时娶的小妾,当年枚乘要从梁国重归故里,枚皋的母亲不肯同行,枚乘便给枚皋留下数千钱,让他陪伴母亲。枚皋深受父亲熏陶,自幼爱好文学,年轻时就擅长辞赋。17岁时,枚皋上书梁恭王刘买(刘武之子)。梁恭王非常赏识枚皋的才能,便召他为郎。

三年后,枚皋因遭受馋言获罪,家室被没收,他只身逃到京都长安。幸好这一年汉武帝即位,大赦天下,枚皋就上书北阙,以求免罪。当初枚乘病死后,武帝曾下诏寻找他的后代,此时枚皋自陈是枚乘之子,汉武帝喜出望外,立即召见,并命他当殿作赋(《平乐馆赋》)。枚皋才思敏捷,下笔立就,从此深受武帝的宠爱,不久便拜他为郎,派他出使匈奴。

当时武帝的文学侍从有司马相如、东方朔等,均以能文章、善诙谐知名。枚皋不通经术,善于诙谐调笑,下笔成文。武帝每巡幸、巡守、游历,必诏枚皋侍从。如有所感,令侍从作赋,枚皋总是最先作好。枚皋可以“倚马作露布”,即倚着军马写军事文告,一挥而就,因此被称赞为“马上文”。淮阴人引以为傲的“马上文”“跨下武”说的就是枚皋和兵仙韩信。

在中国古代,以文学创作为专职的文人,在汉武帝之前还没有,有的只是专供民间和宫廷欣赏娱乐的专职歌舞艺人。汉武帝把枚皋当作文学侍从,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职的供帝王消费和娱乐而创作的文人。枚皋这样的专职文人,不能用自己的智慧为大众创作高雅的艺术产品,也不能以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抒情写志,只能成为供封建帝王享乐的庸俗艺人,这也是他们的悲剧。在汉武帝眼中,他的职能就是为了对自己进行阿谀歌颂。枚皋像东方朔、郭舍人一样,成为皇帝的嬖臣,不像严助等受到重用。

汉武帝29岁那年才得了第一个儿子,高兴自不必说,大臣们也都纷纷贺喜,枚皋和东方朔二人就各自作了一篇《皇太子生赋》。高禖是古代帝王祭祀求子的场所,武帝因得子高兴,也特地立了高禖神庙,又让枚皋做了一篇祭祀高禖的祝文。因为生了皇子,卫子夫得宠被立为皇后,枚皋为皇后撰写辞赋,告诫皇后,要慎始慎终。枚皋撰写辞赋的水平要高于东方朔。

枚皋跟随武帝巡幸甘泉宫、雍县、河东郡,武帝又向东巡游,在泰山封禅,在宣房指导堵塞黄河决口,在三辅的离宫别馆游幸,游山玩水,打猎、驾驭、骑马、玩狗、蹴鞠、刻石,武帝一旦有感而发,就会诏命枚皋写赋。枚皋文思泉涌,落笔成章,因此写的赋很多,是当时最高产的赋家。但数量并不决定质量,而且往往相反。司马相如善于写赋,写得慢、写得少,但作品却好于枚皋。后人以二人比较,形成了“马迟枚速”的成语,比喻文人才性各异。

枚皋自认为不如司马相如写得好,又说写辞赋要用俳pai句,俳人犹如倡人,自嘲像俳倡一样。在枚皋的赋中,枚皋嘲笑东方朔,也自我嘲笑。枚皋的辞赋文采华丽,触景生情,写得妙趣横生,诙谐幽默,但不乏婉约。枚皋写的辞赋,可供观赏的有一百二十篇,过于游戏,不甚雅观的还有几十篇。他的成就比起父亲枚乘逊色许多,因而作品也很少流传下来。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不少父子都以盛名著称,其中最早的就是西汉的“二枚”~枚乘及其子枚皋,都是著名的辞赋家。如今在枚氏父子的故乡淮安市淮阴区,有枚亭、枚公河,枚里街,都是纪念他们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