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荆州,襄阳

“所有人都以为,我活着是要趁乱收复上庸三郡。

或者沿着子午谷出奇兵,直逼长安,断掉司马懿的粮道。”

魏正负手而立,双眼深邃如渊,目光缓缓扫过众人。

声音低沉却掷地有声:“可如此一来,我无论作何选择,都不过是被他人牵着鼻子走。

用兵之道,主力固然要堂堂正正,以正合敌。

但偏师更需出奇制胜,方能扭转乾坤。”

话音落下,魏正的目光从眼前铺开的巨大舆图上徐徐扫过,最终牢牢定格在襄阳的位置。

那地图上,襄阳被朱砂重重标记,在一片山川地势间显得格外醒目。

费祎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眼中亮光一闪,道:“自西城县出发,沿着汉水一路向东,顺流而下,可直抵襄阳!

如今荆州兵既要防备东吴,又抽调了三万兵力去进攻南乡县,兵力已然捉襟见肘。

此时我军若沿此路线进发,趁虚而入,必然如入无人之境!”

魏正微微颔首,神色凝重又带着几分成竹在胸的笃定:“此计若成,身处西线战场的曹魏,还能心无旁骛、全力支持司马懿吗?

就算阴平和武都此刻被他尽数攻下来,可只要我们守住剑阁与阳平关不失,待他们大军撤退,那两郡之地,依旧还是我蜀汉的囊中物。”

“只是,”费祎微微皱起眉头,忧虑之色爬上脸庞,“就怕我军孤军深入,抵达襄阳之时,最终的胜利果实,反倒要被东吴趁机摘走。”

说着,费祎下意识抬头,目光正好撞上魏正嘴角那若有所指、意味深长的笑容。

刹那间,费祎心中豁然开朗,仿若迷雾散尽,当即拱手,言辞恳切道:“三公子既然有此等破局魄力,祎又何惜以身涉险呢?”

“某也愿效此力!”

这个时候,王训像是生怕落后于人,急忙大声喊道。

没办法,初始讨论,他说了好几句话,都没人理会,或是引起一阵鄙夷的目光。

最后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了......

私底下人说现在西城有三巨头,南乡侯魏正,巴西郡郡守费祎,还有他这个校尉......

有了费祎与王训带头表态,其他人自然不在话下。

一时间,营帐内群情激奋,众人纷纷响应,愿追随魏正踏上这场奇袭之旅。

很快,魏正迅速做好了接下来的详细安排。

他下令,让赵统暂代西城都尉一职,胡排暂任西城太守,拨给他们三千士卒,驻守西城县。

此二人皆沉稳可靠,有他们镇守后方,魏正可无后顾之忧。

而魏正自己,则与费祎、王训一道,精心挑选出六千精兵,点齐爨谷、邓星、管平、文象、陈博、邓艾等一众将领,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地沿着汉水直下荆州。

为了达成奇袭效果,舟船优先选用从曹魏手中缴获的,船上飘扬的旗帜,也都换成了曹魏的样式。

将士们身着的甲胄,同样是曹魏之物。

一场大战过后,大汉战果累累,覆灭对方数万兵力,接连攻下两城。

如今最不缺的,便是曹魏的各类军资。

这些战利品,此刻都成了蜀军奇袭的伪装利器。

至于邓艾,此前被邓星这个邓氏主家后人一番不留情面的侮辱,心中那股傲气被狠狠刺痛。

一时之间,自卑到了极致,自傲也到了临界点。

就在他怒火攻心、情绪激荡之时,魏正适时登场。

魏正言辞恳切,句句切中邓艾的心思与抱负,不过三言两语,就说动了邓艾归降。

对于众人如此大动干戈的去说降一个结巴的典农官,很多人都不太了解。

魏正微微一笑,并未解释。

很多人这个时候方才恍然,君侯要去南阳,那有什么比一个在这里负责屯田的典农官更合适的呢。

......

“什么?!”

夏侯儒听闻斥候来报,猛地从座椅上站起身。

双眼圆睁,满脸的难以置信,震惊之色瞬间爬满了他的面庞。

这几日,对他而言,坏消息如同汹涌的潮水,一波接着一波,丝毫没有停歇的迹象。

毌丘俭和文休在南乡县惨遭大败的消息刚刚传来不久。

两人率领大军出征,本是满怀信心,志在必得,可如今却生死不知,生死未卜。

然而,还没等他从这沉重的打击中缓过神来,那边又传来了安阳县和西城县沦陷的噩耗。

这两座城池,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如今落入蜀军之手,无疑让曹魏在这一区域的防线出现了巨大的漏洞,形势变得岌岌可危。

他也象征性的传信上庸郡、新城郡和南乡郡加强防备。

本以为局势能稍稍稳定一些,可谁能想到,还没消停几日,此刻又有斥候匆匆来报。

“蜀人扮作曹魏水军,自汉水而下,已经接连攻下魏兴郡的鍚县、南乡郡的武当县、酂县、阴县和筑阳县,兵锋直指襄阳郡的山都县!”

斥候的声音急促而紧张,一字一句。

如同一把把利刃,刺进夏侯儒的心里。

这,有这么快么?

过了山都县,距离襄阳县可就几十里了。

“南乡太守旻思是头猪么!”

夏侯儒只觉一阵天旋地转,差点站立不稳。

魏兴郡沦陷也就罢了,那边山地多,统共也就四个县。

而南乡郡可是富饶之地,也是曹魏防备的屏障。

他脚步踉跄地走到沙盘的前面。

这个时候,从事已经飞快的拿出红色的小旗子,飞快的标在被蜀军攻陷的城池上。

只见汉水沿岸,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被红色标记,仿若一片片血迹,触目惊心。

蜀军这一路势如破竹,进展之迅速,让他始料未及。

若不能及时遏制住蜀军的攻势,襄阳郡恐怕也危在旦夕。

“快,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夏侯儒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试图驱散心头那股弥漫的慌乱,旋即扯着嗓子下令道。

话落,他像是想起了什么关键人物,紧接着补充道:“另外,速速把荆州刺史胡质传来!

这局势紧迫,非得他来一同谋划不可。”

此刻,大堂内凝重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夕,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一位从事小心翼翼地站出来,声音里带着一丝忐忑,向夏侯儒问道:“将军,如此紧急军情,要不要上报洛阳,让朝廷知晓,也好定夺下一步方略?”

听闻这话,夏侯儒下意识地皱起眉头,脸上闪过一丝犹豫之色。

他在大堂内来回踱步,鞋底与地面摩擦,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步都像是踏在众人的心尖上。

思忖片刻后,夏侯儒停下脚步,目光坚定,缓缓说道:“还是暂且不上报吧!

蜀人远道而来,虽说一路攻城略地,可终究是一支孤军。

他们深入我境,后援补给必定困难重重。

依我看,这反倒是咱们的机会。

待我等在此将之击溃,打他个片甲不留,再将这前后战事一并上奏朝廷,到那时,论功行赏,咱们也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