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铃音渡我三生劫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2127字
- 2025-04-01 22:28:14
青石阶上浮着薄雾,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碎玉般的声响。玄衣青年跪坐在蒲团上,指尖深深掐进掌心。竹帘后传来煮水声,老僧用木勺舀起春泉,白瓷盏里腾起一缕青烟。
“师父说众生皆苦,可为何独我的苦这般锋利?“青年盯着庭院里被雨水打残的桃花,声音像绷紧的弓弦,“三年前她在城隍庙前赠我油纸伞,伞骨至今还收在樟木箱底。明明说好立春便还伞,可立春之后还有立春...“
老僧将茶盏推过竹帘,盏底绘着半片残荷:“施主可曾细看过伞面?“
“是杏花烟雨图,三十四朵全开的,七朵半开的。“青年喉结滚动,“后来我走遍七府十三县,再没见过那般灵动的笔法。画师定是怀着...“
“老衲问的是伞纸。“老僧忽然用茶匙敲响青瓷盘,惊起檐下一只白颈山雀,“桐油浸过九遍的棉纸,可透得进月光?“
青年怔住,檐角铜铃突然剧烈摇晃。雨丝斜斜掠过石灯笼,在青苔上洇出深色痕迹。
“那日骤雨初歇,她鬓角沾着细碎棠梨。“他忽然抓住竹帘穗子,“伞面上滚落的水珠...是了!水珠映着晚霞竟显出七彩,我当时只当是...“
“施主看的是幻色,老衲说的是本相。“老僧掀开竹帘,露出布满老年斑的手掌。掌心托着片干枯的荷叶,叶脉如用墨笔勾描般清晰,“你可知晓?去年秋末最后一片荷,今春化作新荷的泥。“
庭院东南角的古井忽然传来辘轳转动声,井绳摩擦石沿的吱呀声惊碎了满庭寂静。青年望着老僧将荷叶投入茶炉,火焰猛地蹿起半尺高。
“可我试过焚毁所有信物。“青年从怀中掏出褪色的杏黄丝绦,穗子已被摩挲得发亮,“城南慈云寺的钟声每日敲足一百零八下,我跪在佛前念足三万遍《金刚经》,为何晨起睁眼的刹那,枕上仍会浮现她的眉目?“
老僧忽然轻笑,从经案下取出架蒙尘的古琴。指尖扫过琴弦时,惊起梁间两只灰雀。
“三十年前有位书生在此弹《凤求凰》。“他抚过琴尾焦痕,“琴弦骤断那刻,恰逢山门外马蹄声近。你猜后来如何?“
青年盯着琴身蛇腹断纹:“必是佳偶天成?“
“断弦穿透他三指,血染焦尾。“老僧突然翻掌拍向琴面,七根弦同时发出悲鸣,“那马蹄声是八百里加急驿使,通报他父亲战死雁门关。“
茶炉上的铁壶突然长啸,白汽如游龙窜出窗棂。青年手中丝绦滑落,正落在老僧布满裂痕的草鞋前。
“后来呢?“
“书生削发明志前,将断弦埋在此处。“老僧用竹杖轻点东墙下的野梅,“你方才进山门时,可闻见梅香?“
青年猛然站起,带翻的茶盏在青石板上碎成新月状。野梅枝头积雪簌簌坠落,露出点点猩红花苞。
“这梅...是琴弦所化?“
“去年大雪压折南枝,断口处可见木纹如丝弦。“老僧用杖尖挑起碎瓷,“就像这片瓷,你以为的残缺,换个光影看去...“瓷片在夕阳下突然折射出虹光,“何尝不是圆满?“
暮鼓恰在此时响起,惊飞满山宿鸟。青年望着归鸟掠过残霞,忽然踉跄着扶住梅树。树干沟壑里凝着琥珀色的松脂,像极了某人眼角的泪痣。
“可我昨夜梦见她穿嫁衣...“青年指甲抠进树皮,“分明听见她说'等我来寻伞'...“
老僧突然将竹杖插入梅树下的积雪,杖尾竟绽出嫩绿新芽:“施主可知,寺后那株千年银杏,为何年年落叶都在同个时辰?“
青年摇头时,山风卷着去年的银杏叶扑上窗纸。叶片上的虫蛀小洞,在暮色里宛如星斗。
“百年前有比丘在此坐化。“老僧将新芽递到青年掌心,“他圆寂前用血写就的偈子,如今化作了叶脉纹路。“
远处传来悠长的钟声,惊醒了林间沉睡的雾霭。青年突然剧烈颤抖,新芽在他掌心渗出清露。
“师父是说...是说...“他望向西天将坠的残阳,“那些放不下的,终究会以另一种形式...“
“你看井台青苔。“老僧突然指向古井,“二十载光阴才爬满石缝,可若是连根铲去...“他掬起捧雪水泼向井沿,“来年春雨后,又会有新绿萌发。“
青年扑到井边,只见水面倒影里,自己的鬓角竟已染霜。井底忽然浮起个模糊的朱色身影,待要细看,却被落下的银杏叶搅碎了涟漪。
“那要如何是好?“他转身时扯断了腕间佛珠,檀木珠子滚进石缝,“求不得,爱别离,五阴炽盛...师父!“
老僧拾起颗佛珠嵌入梅树裂痕:“三十年前埋在此处的断弦,今春抽出了新枝。“他忽然扯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旧疤,“这是当年书生留下的剑伤。“
青年倒退两步,山风掀起老僧的袍角,露出踝骨处深可见骨的齿痕。
“您...您就是...“
“那日断弦染血时,我亦以为此生尽毁。“老僧抚过心口疤痕,“直到在雪地里看见被野狐啃食的梅枝,来年照样开花。“
最后一缕天光没入远山时,寺内七十二盏长明灯齐齐亮起。青年望着灯影在经幡上晃动,忽然跪地长泣。
“请师父教我斩断这三千烦恼丝!“
老僧却将竹杖横在香案,取下盏长明灯递给他:“施主且看这灯芯。“
火焰在琉璃罩中明明灭灭,灯芯却始终挺直如松。
“世人皆求长明不灭,却不知灯芯存在的意义...“老僧忽然吹熄灯火,“恰在燃烧本身。“
月光突然破云而出,照见满室浮尘如银河倒悬。青年盯着熄灭的灯芯,发现焦黑末端竟结着颗莹白灯花。
“这是...“
“十五年前有位妇人在此供灯。“老僧用银针挑下灯花,“她独子溺亡那夜,这盏灯结了并蒂灯花。“
青年手中的灯花突然碎裂,化作细雪落满衣襟。他望向佛龛前的青铜香炉,三柱线香正同时燃尽。
“去吧。“老僧将竹杖递给他,“山门前的石阶昨日新长了朵地涌金莲,此刻该开了。“
青年踉跄着推开吱呀木门,月光下,第四十九级石阶缝隙里,金莲花瓣上凝着颗露珠。他俯身时,露珠里忽然映出城隍庙的飞檐,檐下空悬的铜铃正在风中轻摆,却再没有执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