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风起时藏半山雪
- 404NotFound即见如来
- 老罗蜀黍
- 1569字
- 2025-04-02 21:23:18
第一幕:寒钟碎玉
腊月初七的卯时,雪粒子打在藏经阁的琉璃瓦上,发出细碎的银铃声。明觉裹着褪色的海青袍,跪在燃着龙涎香的佛龛前,指尖悬在《楞严经》第三卷上方,迟迟没有翻动书页。
铜盆里的炭火突然爆出火星,惊醒了蜷在蒲团下的虎斑猫。明觉下意识捂住左胸,那里藏着昨日扫雪时拾到的锦帕——靛青底子上绣着半枝红梅,针脚细密得像是要把整个寒冬都缝进去。
“雪压檐铃一百零八响。“苍老的声音从经阁转角传来,惊得明觉慌忙将锦帕塞进袖中。了尘禅师扶着斑竹杖,霜白须发间沾着未化的雪粒,“比去年多出三响。“
第二幕:枯荷听雨
三月惊蛰的傍晚,明觉在放生池边晾晒经卷。池中去年枯萎的荷梗倒映着晚霞,恍若朱砂写就的梵文。他弯腰去捞被风吹皱的《妙法莲华经》时,忽见水面浮着半片胭脂盒。
“小师父,劳烦...“
这声音让明觉指尖一颤,经卷险些落入池中。抬头时正撞见那抹藕荷色裙裾,女子发间银步摇垂下的珍珠,恰似佛前长明灯跳动的光晕。
“施主,这胭脂...“明觉数着佛珠退后半步,却瞥见对方腕间系着褪色的红绳,与自己袖中锦帕上的梅枝竟是同种针法。
第三幕:石棋问禅
七月流火的午后,明觉跪坐在紫竹林中擦拭石棋盘。蝉鸣声里,了尘禅师执黑子落在天元:“可知当年怀让禅师磨砖作镜?“
“师父是说...执着亦是虚妄?“明觉的白子悬在右上星位,汗珠顺着眉骨滴在青石纹路上。昨夜抄经时,他竟将“观自在菩萨“写成了锦帕上的小字。
老禅师突然将棋子投入竹根泉:“你看这涟漪,可曾想过为何最动人的波纹,总是转瞬即逝?“泉水漫过刻着“无住“二字的巨石,惊散了正在汲水的蓝尾雀。
第四幕:雁过无痕
重阳登高那日,明觉在山道枫林间拾到受伤的白颈雁。他悄悄将雁鸟养在禅房后的柴垛,每日寅时采来新鲜苇叶。第十日清晨,雁鸟忽然啄开他掌心的伤疤,蘸着血在窗纸上画出歪斜的“人“字。
“北去三千里有未冻的湖。“了尘禅师不知何时站在柴扉外,枯枝般的手指抚过雁羽,“就像有些执念,需行过八万四千由旬方知轻重。“
明觉看着雁影消失在层云中,忽然想起女子归还胭脂盒时,指尖残留的半缕沉水香。那香气此刻正在他檀木念珠上生根,每转一圈就开出带刺的花。
第五幕:雪夜焚经
除夕守岁夜,明觉在藏经阁发现半卷《大悲咒》被蠹虫蛀蚀。他抱着经卷穿过回廊时,望见山门外灯笼映出的剪影——藕荷色披风下露出半截红绳,在雪地上拖出蜿蜒的血痕。
“师父!山下...“明觉撞开方丈室的门,却见了尘禅师正在焚烧《金刚经》残页。火舌舔舐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字句,灰烬中浮起万千金砂。
“昨日有人送来百斤灯油。“老禅师将最后一片经卷投入火盆,“说是还三年前的胭脂债。“
第六幕:春水煎茶
谷雨清晨,明觉在煮茶时失手打碎天目盏。瓷片划破掌心,血珠滴入茶汤竟化作朵朵红莲。了尘禅师蘸着血水在石案上画了道轮回符:“可知茶禅一味,苦的从来不是茶?“
廊外忽然传来熟悉的银铃声。明觉抬头时,只见放生池畔的桃树下,系着红绳的银铃正在风中旋转。三年前被雁鸟啄破的窗纸上,“人“字血迹已褪成淡褐色的偈语。
第七幕:月落归墟
中秋夜,明觉在药师殿守灯时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化作北归的雁,穿越九重云海后却落在放生池的枯荷上。池底沉着百盏破碎的琉璃灯,每盏灯芯都系着褪色的红绳。
“该添灯油了。“了尘禅师的声音惊醒梦中人。明觉望向殿外圆满的月轮,发现莲花灯里的火焰正开出胭脂色的花。他忽然明白,三年前女子留在山门的不是血痕,而是用朱砂写就的《心经》残卷。
第八幕:风住尘香
十年后的寒露,已成为住持的明觉在修缮山门时,从梁柱间发现个褪色的锦囊。内里装着干枯的梅枝与半截红绳,还有张泛黄的笺纸,上面用胭脂写着:“风起时,雪知道归处。“
当晚,明觉将锦囊投入燃灯古佛前的长明灯。火焰蹿起时,他看见无数光尘在空中结成雁阵,而放生池的枯荷不知何时生出了新芽。晨钟响起时,了尘禅师圆寂前留下的偈语忽然清晰如昨:
“莫叹雪泥留鸿爪,且看云外有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