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咳嗽性晕厥案

患者梁某,男,64岁,广州人。因咳嗽胸闷反复1年余,加重伴晕厥2个月,于2018年6月5日就诊。患者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咳嗽、咽痒、咯痰等症,偶觉胸闷气促,遂经过多方医治,症状时有反复。近2个月来,咳嗽、胸闷气促症状加重,并且出现头晕甚至晕厥等。常常在夜间因咳嗽而突然导致晕厥发作,有短暂意识丧失,过几秒钟,甚至半分钟后,才能苏醒。因为这种情况反复发生,患者非常担心,怕因晕厥而导致突然死亡的意外发生。于是来门诊求治。患者形体虚浮,面色潮红,声音重浊,咳嗽,咽喉不利,自觉如有物梗阻,腹部凸出,胀满如鼓,饮食可,大便尚可,夜尿频,舌红,苔黄厚腻,脉弦紧欠柔。患者素体湿热,饮食不节,痰浊瘀滞,壅阻中焦,导致脾胃升降失常,水湿内停,上逆而咳,故咽喉不利。水气上溢清窍,故咳甚则厥,阴阳不相顺接而意识丧失。此痰食瘀滞相互为患,导致厥气上逆。治疗当宗“实则泻之”之则,以化痰泻浊导滞为法,务在开通阴阳气血通行之路,方药:

二诊,2018年7月19日,患者服药后,泻下量多,自觉味道臭秽难闻,服药5天后,已无咳嗽。遂间断服药。今日家属特来门诊汇报服药经过并表示感谢。

【临证明理】

咳嗽性晕厥多是由良性病变引发,预后一般较好,但因咳嗽而突发晕厥、昏不知人的症状往往易造成患者内心恐慌,并且可能伴随跌扑乃至其他严重意外事故。有病必有因,厥病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衡,气倒行逆施,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素问·厥论》云:“阳气盛于上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逆则阳气乱,阳气乱则不知人也。”四诊合参,此案患者乃中焦痰食瘀滞,水气上逆犯肺作咳,咳甚则阳气逆乱,而意识丧失。病机明确,治疗宗“实者泻之”,对证施治即能取效如桴鼓。

辨证之手眼,在于咳嗽即气逆上行,水湿之邪亦同时上扰清窍。而咳嗽止,则水湿下流,此乃水逆也。故引水下行,通腑开道而获效。

【个人体会】

咳嗽性晕厥是临床比较少见的,广东省中医院庾慧主任曾发表一篇类似案例的论文可以参考。与其他晕厥不同,咳嗽性晕厥是剧烈而持续咳嗽后突然意识丧失,数秒钟至数分钟后自行恢复而不留任何后遗症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目前咳嗽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争议颇多。咳嗽性晕厥在中医学上多属于厥证之气厥、痰厥的范畴。已知病之所属,四诊合参,辨明病机,当补则补,当泻则泻,阴阳道路开通,气血相互顺接,则病可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