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江—西江经济带“长寿之乡”康养文化资源研究
- 李天雪 唐织辉
- 704字
- 2025-04-03 17:45:33
康养文化的特征
变迁是文化的常态。文化资源在不同的时代呈现不同的特征。我们可以从资源的价值特性、文化资源的所有权、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四个层面来分析珠江—西江经济带康养文化资源的时代特征。
(一)价值的滞后性
从文化资源的价值特性来看,当前珠江—西江经济带康养文化资源的价值并未完全被挖掘出来,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种滞后性一方面是由于精神性的和经验性的康养文化资源不容易被利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地域和宣传的原因,许多人对于这些康养文化资源还不了解。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对于康养文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资源的价值必将显现。
(二)产权归属的非独占性
和自然资源不一样,文化资源虽有产权归属,但并不具有绝对的排他性。具体而言,在珠江—西江经济带中许多地方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康养文化资源,在资源的种类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也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地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很难明确具体的占有主体。而且随着相关资源产业化和品牌化的进程越来越快,特定康养文化资源的占有主体越来越模糊、越来越淡化。
(三)分布的集聚性
珠江—西江康养文化资源的集聚性并不是指康养文化资源集中在某几个点,而是指这些文化资源与特定人群的活动存在某种关联和重合:一是集中在少数民族,特别是瑶族聚居地区;二是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集聚性,还需要另外做专题的研究。
(四)利用的消耗性
虽然从整体上看,文化资源具有再生性,但在实际的利用过程中,珠江—西江的康养文化资源还是有消耗的。这主要表现为忽视相关文化资源的传承和文化资源的再造,盲目扎堆开发物质的、容易开发的康养文化资源,造成区域内的恶性竞争和产品品位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