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大兴安岭南麓片区样本的研究意义

一 时代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三农”事业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深刻阐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提出明确要求。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处在新时代的转折点上,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点上,具有重要的时代烙印和历史意义。

2017年12月28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报告中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要做到七个“必须”,其中一个“必须”就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首次全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新时代农业农村工作的行动指南。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明水县始终把摆脱贫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在实施致富、脱贫、保障“三大工程”的基础上,确立实施了“3425”攻坚战略。“3”就是用三年时间,在2018年实现脱贫“摘帽”;“4”就是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民生扶贫、保障扶贫四大战区协同作战;“2”就是收入线、保障线两条线,以3678元为标准,实现稳定脱贫,愁吃、愁穿彻底解决,并达到医、学、房三保障到位;“5”就是实现人脱贫、户销号、村出列、县摘帽、筑牢返贫屏障五个达标。同时,按照“保脱、强稳、促小康”原则,全面推进脱贫线、稳定线、小康线“三线保障”,通过以奖带优、以奖带增、以奖带保的办法,覆盖全县所有农户,进而实现到2020年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 战略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贫困问题已经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贫困更多是由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的脆弱性造成的,因病、因灾、因残、因学、因婚姻等致贫、返贫成为主要原因,需要从区域发展的内生性、贫困群体能力提升的角度加以解决。产业扶贫是一种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因此,产业扶贫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之路。”[1]产业扶贫是一种变“输血”为“造血”的扶贫方式,它通过实现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贫困户的长期稳定就业,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脱贫的内生性动力,提高脱贫效果的稳固性、可持续性。产业扶贫同时还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易地搬迁脱贫、教育脱贫,还是生态保护脱贫等,都必须有坚实的产业支撑,以此贫困人口才能有稳定的增收途径,实现脱贫之后不返贫。产业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推进产业扶贫,要号准地方特色产业的脉,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紧扣市场需求,在做优、做精、做特上下功夫,把特色资源变成优势产业;要浇灌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苗,加大对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引导和发挥其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能力;要夯实利益共享联结的机制,通过订单帮扶、股份合作、托管托养等方式,与贫困户建立更紧密的利益共享机制;要念好优势品牌的经,要做优区域公共品牌,做好品牌的培育、推介、引导和监督,提升特色产业附加值,使贫困户更多获益;要打好科技服务的牌,支持贫困地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贫困户农技服务要精准到户、到人;要唱好金融保障的曲,通过财政担保、扶贫贷款、农业保险手段,在控制住总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发展护航。产业扶贫作为一项举足轻重的扶贫政策,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身上担负着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使命,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民福祉;同时产业扶贫在本质上又是一种经济活动,必须遵循市场和产业自身发展规律。

加快大兴安岭南麓片区区域发展步伐,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和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目标;有利于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和边境地区繁荣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安全;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示范意义

从空间布局角度来看,明水县位于“两中心四走廊”空间结构的其中一条走廊“哈尔滨—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克东—黑河经济走廊”之中,应以国道G202等交通运输通道为支撑,重点发展现代农业、特色轻工业、生物医药、商贸物流业,因此是十分重要的脱贫攻坚地区。

通过发挥经济走廊的作用,结合利用“互联网+农业”模式,打造明水县互联网与农业的一次跨界融合,其作用方式是将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充分应用到农业产业链的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旨在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最终把农业引领到智慧农业的道路上。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省商务厅、省财政厅、省扶贫办把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作为重要任务,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各示范县涉农电商服务日趋完善、网上交易规模持续扩大、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电商扶贫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起到一定效果。在黑龙江省21个示范县中,国家级贫困县7个、省级贫困县4个。2017年是实施电子商务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实施黑龙江省《关于推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开局之年。黑龙江省充分发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的引领作用,健全县级电商运营中心、农产品冷链、仓储设施、乡(镇)村级服务网点等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功能,加强诚信体系、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完善溯源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带动和引领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创新思路探索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重要作用的同时,切实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大农村电商人才培训力度,推动黑龙江省农村电子商务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以明水县“经济走廊”为出发点,逐步探索开拓脱贫的新路径。明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累了经验。一是坚持脱贫攻坚的政治宣传。制作并下发了扶贫政策汇编手册、扶贫惠民政策解读系列微宣传,对教育、卫计、住建等政策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针对当前部分贫困群众存在的“等、靠、要”“贫穷更好、越穷越好”的惰性思想,采取召开座谈会、开展谈心谈话、入户宣传政策等举措,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帮助他们重拾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坚持脱贫先扶技。通过院县共建、送理论下基层等措施,广泛开展特色种植、苗木栽培、畜牧养殖、务工技能等实用致富技术培训,努力提振贫困群众的致富信心和内生动力,拓宽贫困群众致富信息来源和致富门路,增强广大困难群众的脱贫致富本领。三是坚持增强脱贫内动力。由于多年的积贫积弱,在部分农村群众当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羡贫、恋贫、安于贫困的贫困文化,缺少主动脱贫致富的意识和追求,有的人民主精神和法治意识不强等,针对这些现象,我们从抓思想转变入手,解决阻碍脱贫致富的深层次根源问题,充分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