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城乡物质变换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的认识贯穿诸多经典著作中。在谈到物质变换时,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导致的物质代谢断裂现象中意识到物质变换和资源循环利用对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价值。如上文所述,马克思将劳动作为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纽带,通过劳动实现自然界、人与社会三者的有机统一。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家的本性,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劳动产生异化,破坏了其调控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关系的本性。马克思强调:“劳动过程,就我们在上面把它描述为它的简单的、抽象的要素来说,是制造使用价值的有目的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为人类生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10]异化后的劳动,丧失了作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物质变换枢纽的职能,人和自然、社会的纽带就被人为地割裂了。“这些条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所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联系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11],异化了的劳动引发人与土地物质变换的代谢断裂。

在当代,资本主义使农业人口大规模地往城市迁移,给城市造成了巨大压力,不仅破坏了城市环境,大工业生产更破坏了土地的自然肥力,而由城市工业生产导致的废弃物又无法回到土地,严重地影响了城市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农村,随着工业化农业技术的进步,土地肥力在短时期内得到显著提高,但这本质上只是资本家们掠夺劳动力和土地的技术手段。农村土地被过度开发利用,造成肥力下降,可持续性降低,严重影响生态环境的平衡,导致生态危机不可避免地发生。可以说,物质代谢断裂带来的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背离,更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分裂、异化的劳动关系必将带来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和冲突。现实的经济发展目标应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主,而并非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