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健康今天上早班,他从丁山宾馆走之前放了一句豪言:“等着,以后老子有钱了,天天住这样的房子!”
许梓东摇晃着脑袋,金市的酒是比桑海的烈,张盐那几句诗一直在他脑袋里萦绕不去,仅仅三句,就营造出了一种如同春风拂面般的意象。
许梓东很想知道,这到底是孤单的佳句,还是从完整的诗里面摘取出来的碎句子。许梓东对自己的记忆力很自信,他之前并没有读过一样或者类似的句子。
“张盐,昨天你念的那首诗,有完整的吗?”
“啊?”
张盐还没完全醒酒,脑子正在混沌中。
许梓东说:“我想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你昨天说念诗来着,但就说了这三句......”
“......这首啊,还没写完。”张盐搓了搓脸,有些后悔给自己挖了个坑,好在只是一首短诗,写起来很快。
嗯,看来以后要谨言慎行。
“走吧,开会了。”张盐转移话题。
《钟山》对此这的改稿会很重视,包下了丁山宾馆最大的会议室,张盐到了之后,不多时就坐满了人。
有作家,有编辑,也有记者。
也许是有人通知,也许是领导天生就有“最后到场”技能,人齐了之后,主编海笑才来。
海笑坐到主位上,他今年53岁,正值壮年,他的经历也称得上是传奇,他1943年中学尚未毕业即投笔从戎,参加新四军,在苏中解放区的《江海报》做记者和发行工作。1945年入党。后调苏省大丰县主编《台北大众》,写过通讯、速写。1949年,随军南下至无锡,1977年调苏省文化局从事专业创作。1978年任苏省出版局副局长并主编大型文学期刊《钟山》。
他是一个具有深刻红色背景而且锐意进取的老干部。
因此《钟山》之所以能几乎包场丁山宾馆,和海笑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看着来自天南海北男女老少的作者们,海笑心中不由得豪情万丈:一定要把《钟山》搞好!
“......各位来自五湖四海的作家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能坐在这里的,都是我们《钟山》的老朋友了,我代表《钟山》杂志,衷心地感谢各位的到来,《钟山》是本年轻的杂志,也可以说是我一手养大的孩子,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呐......”
“......之前我们从来没举行过现场的改稿会,之所以选择把大家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大家能借助《钟山》这个平台,多和优秀的作家同伴交流,交流才能有进步吗!我是一直不相信闭门能造出好车的!起码你得出去买油吧......”
台下哄笑一片。
“......本次改稿呢,有一个礼拜的时间,大家在丁山宾馆这么好的环境里工作,我希望能激发大家的灵感,如果有任何生活上的要求,大家都可以提,我们一定力所能及的满足大家!”
海笑不愧是政工干部出身,很能调动大家的激情。
“好!”阎阵第一个站起来鼓掌,并带动一片掌声。
每个作家的原稿被装在一个牛皮纸文件袋里,里面有张纸条写着编辑的姓名和修改意见,和原来的通信交流相比,这样直接和编辑交流大大节省了时间。
但话又说回来,这些作家是从四面八方来金市的,路上的交通时间好像又抵消了这节省的时间......算了,万事不能深究。
张盐的编辑是艾煊,这他早就知道的,秦建设都给他剧透完了。
至于改稿建议,不长,是这样写的:
张盐同志,您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相当的优秀,结构上打破传统线性逻辑,以主人公意识流动串联事件,看似松散却暗含成长阵痛的内核,当理想主义遭遇现实荒诞,少年在暴力掠夺中完成对世界的初次认知颠覆......但是结尾显得有些灰暗了,是否可以将结尾改的更加光明,请斟酌考虑。
唔,关键是结尾,但比较有意思的是,这个改稿建议的用词十分的客气,甚至......甚至给张盐一种,不改也行的感觉。
艾煊和海笑的经历差不多,他1940年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抗敌报》及《先锋报》记者、编辑,华东野战军前线新华社分社、支社编辑主任、采访主任、特派记者。曾在涟水、鲁南、莱芜、孟良崮、莱阳、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中进行火线采访报道,是真正的火线文艺工作者。
艾煊带着一副黑框眼睛,穿一件毛衣,像是一本老旧而有内容的书。
还没等张盐主动去找他,艾煊径直朝他走过来了,腰背挺直,精神矍铄。
“你就是张盐吧,你这篇稿子,可是引起我们编辑部很大震动啊!写得好啊,年轻人,后生可畏!”
“艾编辑您好!”张盐连忙起身,对于这样血火中走来的战士,他是真心敬佩的。
艾煊拍了拍张盐的肩膀:“坐,坐,不用这么客气,我也不说废话了,看到我们的建议了吧?说说吧,你是怎么想的。”
张盐犹豫了片刻,他开口道:“不改......可以吗?”
把结尾改的光明就能发表,如果换做其他的小说,张盐也就同意了,但这是《十八岁出门远行》!如果把结尾改成光明的,整部小说一瞬间就会垮掉,和其他的歌功颂德的小说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张盐不打算改,如果《钟山》没胆子发,那他就投其他杂志。
艾煊的眼镜后面闪过两道锐利的光:“真不改?”
张盐长呼一口气,坚定地说:“不改!”
艾煊满意地笑了:“好个年轻人,有志气!写作最要紧的就是坚持初心,记住,不要因为任何人而改变你写作的初心!
“千万不要变成肉喇叭!能做到吗?”
艾煊本来只想校对一下错别字就直发这篇稿子的,但是奈何架不住杂志社人多口多,总有人说怪话。
因此,还是要做点表面功夫的。
起码证明,我已经努力过了......
作者不改,那就是他的事情了。
张盐认真地点头。
“好,下次还有什么稿子,先投《钟山》!”和所有编辑一样,艾煊也恨不得把所有好作者都尽入吾彀中矣。
来这里改稿的作家相当一部分都是纯粹的,大家都想的是怎么把东西写好,当然也有意外。
根据墨菲定律,意外一定会发生。
远处争吵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