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过寅时,丁宫已然洗漱完毕。
“速备车马,准备入宫。”
今天是大朝议的日子,他起得比常日里更早一些。
要知道在前不久,天子触董卓逆鳞插手平反党锢,董卓借太后之手,雷霆重击,诛杀天子心腹袁忠的同时,罢黜太傅袁隗。
一石二鸟。
如此惊天碰撞之后的敏感时刻,重启朝议意味着什么,稍有嗅觉的都会知晓——
这是要大洗牌了。
这点丁宫自然也心知肚明。
他初为交州刺史,在此偏蛮之地的历练,让他迅速积累了为政履历,中平年间,历任光禄勋、司空、司徒。
他的仕途本已至巅峰,却偏偏遇见了天生克星董卓……
董卓掌权后,或是为了立威,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罢免,从此陷入低谷。
自那以后,丁宫自知硬刚不过董卓,竟转头依附于他,以期再起!
初时两人尚有一段蜜月期,可丁宫能感觉到,自天子崛起后,自己正在逐渐被董卓边缘化。
再不自救,悔之晚矣。
故而今日的朝议,他看得甚为尤重,必须另觅良途。
卯时未至,丁宫已然来到大殿。
然而他惊讶地发现,早有人比他来得更早,而且不是一个……
是一群人!
“老了……”
丁宫自嘲一句。
眼神迅速扫过众人,董卓正独坐于首席,其余重臣也都陆续赶到。
他的目光最终停留在一后辈身上。
黄门侍郎荀攸。
出身颍川荀氏,往日与他颇有交情,若能引以为援,倒是不错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他背后的大家族。
念及于此,他故意叹息一声。
“丁公何故发叹?”
荀攸果然被吸引。
丁宫略显犹疑,似乎在确认对方是否可靠,几度张口欲言。
良久方才出言解释。
“公达……”
“老夫身为汉臣,却不能为君分忧,今日群臣朝议,陛下却不能参加,岂非可笑,又岂能不叹?”
太后的一纸诏书,乃是董卓对天子和袁隗的绝杀,袁隗被罢免,天子又岂能独善其身?
此时说不得已被软禁,甚至……
如此情况下,天子怎么可能有机会,再次参加朝议。
这一点,在他看来应当是朝堂之人的共识,荀攸智虑非常,不可能不懂。
只要引起荀攸共鸣,接下来就好说了。
然而事与愿违。
荀攸并没有如丁宫预期一般,反是露出一张古怪的面孔。
那表情里,先是疑惑,尔后是了然,最后似乎还有一丝……
悯惜?
丁宫暗自生疑。
他被荀攸看得浑身不自在,正欲询问,忽然高台之上,传来一声清亮的唱礼。
“太后临朝,众臣避席——”
丹墀两侧,声音逐渐四散传开。
群臣如浪般,离席肃立。
丁宫虽众人一同行动,内心却早已澎湃汹涌。
只因在太后身旁,恭敬地一同入座的,正是那位久病未愈的……
大汉天子?!
怎么会这样,董卓将袁忠污为奸佞,就是为了拖天子下水,如今怎么……
斜眼瞟去,首席的董卓,神态自若,稳坐如山,显然这一切经过了他的授意。
这两人难道……
他迅速联想到荀攸的眼神——
定然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大事发生了,荀攸不过小辈,背靠家族,都能比自己消息灵通……
可恨,可悲!
高台之上,刘昪早已坐定,示意众臣免礼。
“太傅袁隗,唆使其侄袁基,意图破坏平反党锢,此事……朕心甚痛。”
“太后已下诏严惩二人,诸卿当引以为戒。”
丁宫懵了。
今日的震撼一波高过一波,天子所言之事,简直闻所未闻。
太后下诏当日,自己也在场。
奸佞袁基……不是袁忠吗?!
还有破坏平反党锢的罪责,也就是说,董卓已认下天子为党锢平反一事的正当性,不再纠缠了?!
他下意识看向周围众人,除了少数人与自己一般茫然,大多数竟平静如水。
仿佛最初太后的诏令,就是天子如今说的这般,没有任何变更。
“为党锢平反,乃是民心所向,不容有失,太傅袁隗既已罢免,当另择贤臣,担此重任。”
“司空董卓,劳苦功高,宜进为太师,以领群臣……”
“母后,以为可否?”
刘昪继续道。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丁宫,却再次在内心嘀咕。
如果说此前天子篡改太后诏书,乃是暗地里完成了未知的利益分割,那自己尚且能够理解。
可除此之外,此次朝议,天子的话语权也明显在提升。
刚刚那番话,虽看似在向太后请示,可实则却是强势的表态。
若是换做以往,哪怕是废立之议上,天子也没有如今的从容,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当然,这也得益于他的意见是有利于董卓,这多少掺了水分,人人皆知这背后,定是董卓的意思。
可由天子之口说出,已然是意义非凡——
看来这次剧变,不知什么原因,天子与董卓已然达成某种默契。
唯一受害者,只有被分食的汝南袁氏,袁隗与袁基同时倒下,不知这一烜赫一时的士族,还能否再站起来?
丁宫长叹一声,今日朝议,他仿佛老了许多,跟不上时代了……
然而无人在意。
“可。”
太后给出了答案。
董卓显然早有准备,跨席而出。
“臣董卓,谢太后、陛下!”
他隆声回应,言辞中并无敬意,话毕并未归席,反倒顺势谏言。
“平反党锢一事,臣早有定策,不外是众封群臣,以抚士人之心。”
“宜召黄琬入京出任司徒,太中大夫杨彪为司空,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张咨为南阳太守,孔伷为豫州刺史,张邈为陈留太守……”
“袁绍为勃海太守,袁术为后将军。”
董卓一口气说了长串名单,皆是他与幕僚精心挑选,用以收买人心。
尤其是袁绍、袁术二人,可消弭对付袁隗的影响,让袁氏门人有个台阶下。
这一切,也是他与刘昪暂时停火的条件。
如此一来,关东可保无虞,他只需集中精力,对付三辅的皇甫嵩、盖勋即可。
一旦三辅破局,天子将重新回归自己掌控之中!
董卓的谋算,刘昪自是了然于胸。
可他并不打算阻止。
此番能与董卓暂时达成威慑局面,已然完成既定目标,凡事需留有余地,否则董卓恐怕会狗急跳墙。
当然,更为关键的是,刘昪很清楚,历史上,董卓这般讨好关东士人,最终的结果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本来没有大义,没有实力的关东士人,尚且只是有心无力,而董卓这一通操作下来,会放出无数猛虎。
关东诸侯,就要登上舞台了!
对此,刘昪亦无所惧。
经过这些时日的洗礼,他仿佛真的在向尧舜之君迈进,心中别无旁骛。
只想将大汉的脓包,一个个亲手覆灭!
“董太师所言,深合朕心……”
刘昪悠悠开口,照例看向太后,询问她的意见。
“就依太师的意思。”
随着太后的声音落下,这场沸沸扬扬的剧变,终于尘埃落定。
刘昪与董卓,目光不自觉接触,双双露出灿烂的笑容。
众臣或早已提前得到消息,或有如丁宫般被时代抛弃的遗党,可他们心中,都在此刻有了同一个共识——
大汉的天,要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