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这座承载着大汉荣耀与沧桑的古都,在公元188年的这个夏日,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天空中,铅云厚重地堆积着,压得整座城市都透不过气来。街头巷尾,百姓们行色匆匆,脸上满是惶惶不安的神情。街边的店铺,大多半掩着门,生意萧条,偶尔传来几声无力的叫卖声,也瞬间被沉闷的空气所吞噬。
皇宫内,太极殿庄严肃穆,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皇家威严。然而,此刻殿内的气氛却异常压抑。汉灵帝刘宏坐在龙椅之上,身形略显佝偻,面容憔悴而苍白,深陷的眼窝中,一双眼睛满是疲惫与无奈,呆呆地望着下方臣子。他身上那件明黄色的龙袍,虽然依旧华丽无比,绣着的五爪金龙栩栩如生,但却无法掩盖他身上散发出来的衰败气息。
殿下,一众大臣们身着官服,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满脸忧虑;有的则目光闪烁,暗自盘算着自己的心思。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声音虽小,却在这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太常刘焉站在群臣之中,身形微微发福,体态却不失端庄。他留着整齐的胡须,面容白皙,眼神中透着一股精明与狡黠。刘焉抬眼望向龙椅上的汉灵帝,又环顾了一圈周围的同僚,心中暗自叹了口气。他深知,如今的大汉朝廷,早已是风雨飘摇,大厦将倾。
刘焉向前迈出一步,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他的声音洪亮而沉稳,在大殿中回荡开来。
汉灵帝闻言,微微抬起头,有气无力地说道:“刘爱卿,有何事但说无妨。”
刘焉清了清嗓子,神色变得凝重起来,说道:“陛下,如今天下大乱,黄巾余孽四处猖獗,西凉叛军又虎视眈眈。各地太守虽握有军权,却兵力分散,各自为战。在与黄巾军交战时,不仅不能集中优势兵力,而且各郡之间互不协同,皆有意保存自身实力,不肯与贼军决战,只是一味地将黄巾军赶出自己的管辖之地。如此一来,黄巾军犹如野草一般,春风吹又生,始终难以被彻底剿灭。长此以往,我大汉江山危矣!”
此言一出,大殿内顿时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大臣点头表示赞同,有的则面露疑惑之色,还有的人皱起眉头,似乎在思考刘焉这番话背后的深意。
“刘大人所言极是!”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附和道,“如今这局势,确实令人担忧。各地叛乱不断,朝廷的兵力分散在各个郡县,难以形成有效的战斗力。若不采取有力措施,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啊!”
“哼!”另一位年轻气盛的大臣却不屑地冷哼一声,说道,“刘大人,你说的这些,大家都心知肚明。可如今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要将所有太守的兵权都收归中央不成?这谈何容易!”
刘焉微微一笑,并不在意众人的反应。他缓缓抬起头,目光坚定地望向汉灵帝,说道:“陛下,臣有一策,或许可解当前之困。”
汉灵帝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光芒,急切地问道:“哦?刘爱卿有何良策,快快说来。”
刘焉深吸一口气,一字一顿地说道:“臣建议,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如此一来,各州牧便可整合地方资源,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对贼军进行有力打击。此乃史称‘废史立牧’之策。”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被刘焉这个大胆的建议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才有人打破了沉默。
“刘大人,这万万不可啊!”一位大臣满脸惊恐地跳出来,大声反对道,“一旦下放军权,让州牧独揽大权,这与割据一方的诸侯有何区别?到时候,朝廷如何能掌控这些州牧?恐怕他们会尾大不掉,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啊!”
“是啊是啊!”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起来,“此举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大汉江山便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面对众人的反对,刘焉却不慌不忙。他神色镇定,不紧不慢地说道:“诸位大人所言,并非没有道理。然而,如今朝廷面临的困境,大家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若不采取非常手段,又如何能挽救大汉于危难之中?下放军权固然有风险,但只要朝廷能够妥善安排,加以制衡,未必不能成功。况且,如今的局势,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若再墨守成规,恐怕只能坐以待毙了。”
刘焉的这番话,让大臣们陷入了沉思。一时间,大殿内议论声此起彼伏,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双方各执一词,争论得面红耳赤。
汉灵帝坐在龙椅上,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争论,脸上的神情变幻不定。他心中十分清楚,刘焉提出的这个“废史立牧”之策,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或许能够解决当前地方兵力分散、难以剿灭叛军的问题;另一方面,一旦州牧权力过大,失去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除了这个办法,他又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对策。继续从中央派兵围剿起义军,不仅消耗巨大,而且收效甚微,只会加速朝廷的灭亡。
想到这里,汉灵帝不禁长叹一声,心中暗自权衡着利弊。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下方的大臣们,最后落在了刘焉的身上。
“刘爱卿,”汉灵帝开口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与无奈,“你自请为交州牧,愿意为朝廷守卫边疆。此事,你可考虑清楚了?”
刘焉心中一喜,连忙跪地叩首,说道:“陛下圣明!臣愿为朝廷效犬马之劳,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实际上,刘焉心里明白,交州地处偏远,远离中原战乱,自己去交州名为守卫边疆,实则是为了躲避世乱,寻求一处安身立命之所。
汉灵帝微微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此事便暂且定下。待众爱卿商议出一个妥善的实施方案后,再行颁布。”
“陛下英明!”刘焉再次叩首谢恩,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之色。
退朝之后,大臣们纷纷散去。刘焉独自一人走在皇宫的长廊上,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的计划。他深知,此次“废史立牧”之策的提出,虽然冒着极大的风险,但也是自己在乱世中崛起的绝佳机会。只要能够成功出任州牧,掌握一方大权,日后定能在这乱世之中占据一席之地。
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长廊的窗户,洒在刘焉的身上,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刘焉望着远处的宫殿,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却也隐隐感到一丝不安。他知道,自己即将踏上一条充满荆棘与挑战的道路,而等待他的,将是无数未知的风险与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