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楔子 大象去哪里啦

2021年4月初的某天下午。

云南省西南部倚象谷热带雨林(简称倚象谷)的莽莽丛林间。一个看似五十岁、身形高大、身穿军绿色迷彩服的男子,突然从茂密的灌木丛里探出身子。这个男子叫林峰,是倚象谷亚洲象监测员,他每天都得在这片密林的深处寻找那些巨大的陆生动物——亚洲象。

林峰自幼生活在热带雨林中,他的皮肤被毒辣的阳光晒得黝黑,眼睛被磨砺得锐利如鹰,高大挺拔的身躯和俊朗的脸庞,令他看上去显得老帅老帅的。

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洒在林峰别在迷彩服的象徽上,明白无误地表明他是这里的守护者。

林峰好生纳闷,这片密林里,那股他距离二百米就能够闻到的大象特有的闷臭味消失了,倚象谷弥漫着难得的清新的空气。终于,林峰还是在被枯叶覆盖的地面上,发现了一群亚洲象的足迹,还有一些已变得坚硬的亚洲象粪便。

林峰蹲下身体,仔细观察着这些热带雨林“巨无霸”留下的痕迹。显然,它们离开这个原本的栖息地已经有两三天了。怪不得这两天的倚象谷总是静悄悄的,那些让林峰敏感无比的象鸣声一下子消失了,他觉得自己的内心变得无比的焦躁。

林峰微微皱眉,他预感到这不是一个好现象。他继续在山谷林莽间追寻着这群大象的足印,一直追到两公里之外的曼干河,那犹如脸盆般大的亚洲象的足印消失在这条潺潺而清澈的河边。林峰的目光越过狭窄的河面,看到河对岸有亚洲象的足印。

曼干河是倚象谷所在的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和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界河,亚洲象的足印出现在河的对岸,证明这个顽皮的亚洲象家族已经离开倚象谷,去往了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那边广袤的山林里。

曼干河原来的水流是很湍急的,在林峰童年记忆里,父辈们在倚象谷对他们这些孩子的唯一忠告是,你们不要惹这条湍急的曼干河。可如今,曼干河早已不配拥有“河”这样一个称谓,说它是一条小溪似乎更为确切。

曼干河倚象谷段原来有一个天然硝潭,亚洲象喜食盐巴,因此这个地方就成为亚洲象迁徙的重要通道。可是就在三年前,这个天然硝潭干涸了,林峰只好在天然硝潭的原址上建了一个人工水池,时常往里面撒些食盐,使水池成为一个人工硝潭,让过往的亚洲象来这里饮用淡盐水。

林峰苦笑着自语:“短鼻子(雌象,林峰所追寻的大象家族的“族长”),你总是来去自由,从来不打招呼,这次也这样!不管怎么讲,你肯定想念我的,不出几天,你还得回来这里,这里才是你的家嘛!”

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林峰的心里空落落的。一直以来,被林峰称为“短鼻子家族”的野生亚洲象群,总是沿着经过倚象谷硝潭的通道,下景洪、上宁洱,一路“逛吃”,最终还是回到倚象谷这块栖息地。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次林峰估计错了,一向“逛吃”后知道回家的短鼻子家族,这次却义无反顾地走了,大有不再回头之势。当林峰知道短鼻子家族走得越来越远的时候,整个中国的老百姓也都知道了。乃至后来,全中国老百姓的手机都被相关的新闻消息占据了。

林峰无时不在密切关注着短鼻子家族的消息——

短鼻子家族穿过普洱市茂密的森林,渡过湍急的元江。

2021年4月中旬,得知象群进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研究员程非和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等迅速赶往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有关部门把情况上报后,紧急成立各级指挥部,开始实时对北移的象群监测预警,随时准备对象群活动范围内的群众进行安全引导和疏散。同时,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派出专家组,并成立北移大象处置工作指导组,蹲守云南开展工作。

4月24日,短鼻子家族中有两头大象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自行离群回到普洱市。林峰从新闻视频中知道这两头离群的大象是短鼻子家族中的成年公象,这两头公象始终不受象王坦克的待见,离开象群是迟早的事。短鼻子却带着其他大象执着北行。

5月11日,象群渡过元江,继续向北,形势瞬间变得更加严峻。

5月16日凌晨,15头亚洲象进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宝秀镇。

5月26日晚7点,象群进入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双江街道(距县城仅三百米)。

5月29日,在峨山彝族自治县逗留三天的象群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境内。

6月2日,北迁象群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彝族乡。

6月8日下午5点左右,象群总体朝西南方向迂回迁移2公里,持续在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活动。

6月12日,象群持续在玉溪市易门县十街彝族乡小范围迂回活动。

在短鼻子家族义无反顾北上的第一时间里,中国政府与群众组织的一场“护象行动”迅速展开。云南省成立了由林草、应急管理、森林消防、公安等部门组成的指挥部。象群沿途的州(市)成立以党委、政府领导为指挥长,由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北上亚洲象现场处置指挥部。各有关县(市、区)抽调林草、公安、应急管理等部门人员,整合电力、通信、交通、宣传、教育等部门力量,调动乡镇(街道)、村组党员干部。

不仅如此,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亚洲象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和高校的共13名专家组成北移象群处置专家组,全程提供科学指导和技术支撑。

云南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西双版纳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昆明动物园、云南野生动物园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普洱市的专业技术人员共三十余人组成专业“护象队”。

与此同时,短鼻子家族似乎依然无回家之意,而且距离人口稠密的云南省昆明市仅“一步”之遥,形势愈发变得严峻!

林峰一直焦急地关注着短鼻子家族拖家带口的北上之旅,随着象群越走越远,他的担心与日俱增……

在6月13日上午召开的北上亚洲象现场处置指挥部例行工作会议上,一脸倦容的指挥长程非发出了掷地有声的命令:“抽调倚象谷亚洲象监测员林峰,补充到现场投食组。”

程非突然把远在倚象谷的林峰紧急调入现场投食组,庄严肃穆的会场上传来了一阵阵骚动。与会者并不知道程非紧急调来林峰的用意。在这样一个由国内顶尖专家组成的现场处置指挥部,抽调一个基层亚洲象监测员过来,还是加入现场投食组做一个貌似人人都能干得了的工作,的确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程非给出这样的理由:短鼻子家族是林峰的朋友,只有林峰才能带它们回家。

在距离北上亚洲象现场处置指挥部三百公里的倚象谷,林峰接到了抽调他加入现场投食组的电话通知。

6月13日下午,林峰坐上驶向昆明的汽车,奔赴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