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2018)
-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 1818字
- 2025-03-22 18:05:41
2.3 指数研究方法
2.3.1 理论模型
(1)理论与概念界定
1987年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后,国际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追求不断深化,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理论不断丰富,包括企业成长理论、产业组织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创新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企业不仅要做大规模,更要增强综合竞争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随着企业管理者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不断深入,企业经营逐步由被动接受指令转向主动追求可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管理中,不断提升科学管理水平。随着企业从追求利润、做大资产规模这个单一目标,逐步转变到关注企业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注重倾听并接纳各利益相关方的核心诉求、注重培养企业综合发展能力,中国企业迈入“强身健体”阶段。因此,企业需要一个既与国际通行法则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对完整、客观、科学、公正并具有权威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
本书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为“企业在追求生存、成长和永续发展的过程中,既要最大限度地开发企业内部资源和潜力,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盈利增长和竞争能力,又要作为企业公民和社会人,最大限度地高效使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积极为社会谋求利益,从而追求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整体利益最优化”。
(2)政策系统梳理
我国政府和相关机构出台了一系列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和具体措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多维度、立体化的引导。
通过梳理总结中国可持续发展相关政策,可以勾勒出我国政策脉络与引导重点,进一步完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本指标体系涵盖了国家和相关部门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政策与制度要求,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系统、综合的引导。
(3)厘清现状、差距与发展方向
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得到加强,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得到改善,竞争力有所提高。与此同时,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政策法规执行力不强、配套产业和技术发展相对滞后、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信息披露不完整等。与国际先进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生产经营理念、实践方法和工具、能力和行动上均存在一定差距。
(4)指数对标分析
本指标体系收录全球众多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评级、排名及指数体系,对英美德等国别可持续发展标准、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全球标准化组织社会责任指南标准、企业骑士全球可持续发展企业100强、英国国际综合报告框架等企业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指数进行了深入研究及对比分析。

图2-1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理论研究路径
2.3.2 流程和方法
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及榜单发布工作按年度进行。指数工作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企业评分、数据分析4个方面。
(1)数据收集
通过自主收集企业公开资料、问卷访谈、实地调研等方式获取并验证有效数据。①公开资料收集。通过网络爬虫等技术,从企业主动披露的公开报告、官方网站、可持续发展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媒体资讯等获取企业数据。②问卷调查与企业调研。通过向企业高管发放调研问卷或企业现场调研的方式验证企业数据。
(2)数据处理
利用自主开发的“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数据平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判别、清洗,整理、结构化及评分。
(3)企业评分
评分工作分为初评、校审、终审三个阶段。①初评。将采集到的企业数据信息录入数学评价模型,通过模型评分,得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总分,形成数据分析结果。②校审。对初评结果进行统一校审,按照指标体系的分析评价规则进行校正,完成《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送审稿)》,提交指导委员会。③终审。对送审稿进行多轮专家讨论及评审,提出修正意见,形成《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
(4)数据分析
编制《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操作手册》,明确名词解释、指标含义以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详尽指标测量方法。本指标体系参照国家统计局、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工信部等主管部委公布的权威数据和行政法规,参考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世界资源研究所等专业机构的宏观数据、研究工具和参考因子,依据测算企业连续3年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基础数据,结合相关的大数据和舆情分析,进行企业年度可持续发展评价。
测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得分公式为:

其中,I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指数;Wk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维度k正向指标的权重;Sk为该维度正向指标的得分;W'k为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维度k负向指标的权重;S'k为该维度负向指标的得分。